一种电池补电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9662发布日期:2023-01-13 03:5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补电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补电夹具。


背景技术:

2.对于一些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其所安装的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持续工作时间和客户体验,是设备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产生大中型电动设备的厂家会对供货商提供的电池进行严格检验,其中,电池的最高电压是否达到规定值是检验电池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3.对于电池供货商而言,一些待出厂的电池会由于库存时间较长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其电压降低,因此在出厂前会对该类电池进行补电作业,通过充电的方式使该类电池满足出厂标准。但是,成品电池的电池极耳已经裁短,常规的化成柜无法可靠的夹持极耳,这使得对成品电池进行补电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补电夹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成品电池的极耳较短,很难使用常规的化成柜对其进行补电的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电池补电夹具,包括:基体;至少两个导电柱,嵌装于所述基体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导电柱的至少一端露出所述基体表面;所述导电柱还用于与电源连接;支柱,凸出的设置于靠近所述导电柱的所述基体;压爪,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柱转动连接,所述压爪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导电柱相抵,以夹持电池极耳。
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竖直设置,上端面露出所述基体上表面,下端通过穿设于所述基体的导线与电源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槽,所述导电柱的下端位于所述连接槽内,且与位于所述连接槽内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导线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嵌装于所述基体的圆柱,且上部凸出所述基体顶部。
9.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平面,所述压爪设有用于套装所述支柱上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腰形孔,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平面孔壁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和所述支柱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基体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压爪的下端与所述基体的上端之间设有弹簧。
12.进一步地,所述压爪的下端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基体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放置槽的槽口。
14.进一步地,所述压爪的数量与所述导电柱的数量相同。
15.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补电夹具,通过设置在基体边缘的导电柱和能够与之抵接的压爪,可以实现对成品电池的较短的极耳进行可靠夹持,以保证待补
电的成品电池能够顺利的进行补电作业。同时,由于本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也有助于简化补电作业的工艺流程,降低实施难度,提高补电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的下部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的下部爆炸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在夹持电池时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补电夹具在夹持电池时的俯视向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基体;11、连接槽;111、主槽;112、支槽;12、第二容纳槽;13、放置槽;14、第一安装孔;15、穿孔;16、第二安装孔;17、第一横螺纹孔;18、第二横螺纹孔;
25.2、导电柱;3、支柱;31、限位平面;
26.4、压爪;41、安装通孔;411、平面孔壁;42、第一容纳槽;
27.5、导线;6、弹簧;7、接线端子;8、销轴;
28.9、待补电电池;91、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3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1.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补电夹具,包括:基体1;至少两个导电柱2,嵌装于基体1靠近边缘的位置,导电柱2的至少一端露出基体1表面;导电柱2还用于与电源连接;支柱3,凸出的设置于靠近导电柱2的基体1;压爪4,通过销轴8与支柱3转动连接,压爪4的一端能够与导电柱2相抵,以夹持电池的极耳91。
32.可选的,基体1的材质为聚甲醛(pom),其具有绝缘、坚固、质量轻和易加工等优点。
33.可选的,基体1的材质为黑色聚甲醛。
34.可选的,导电柱2的材质为黄铜。
35.可选的,支柱3为镀铬钢轴。
36.可选的,压爪4的材质为尼龙,其具有绝缘和坚硬不易变形的优点。
37.可选的,压爪4的材质为蓝色尼龙。
38.使用时,将待补电电池9靠近基体1边缘放置,驱动压爪4转动,以使压爪4的端部与导电柱2分离。
39.之后,将待补电电池9的两个极耳91分别放置于本实施例的夹具的其中两个导电柱2上。此时,待补电电池9的两个极耳91位于对应的导电柱2和压爪4之间。
40.最后,再驱动压爪4反向旋转,压爪4的端部朝向导电柱2移动以实现通过压爪4和导电柱2夹持待补电电池9的两个极耳91,开始进行补电作业,如图5和图6。当待补电电池9的电压达到预设的规定电压值后,将其从本实施例的夹具上取下,即可。
41.此外,本实施例的夹具可连接化成柜,作为化成柜的一个补电充电工位使用。
42.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补电夹具,通过设置在基体1边缘的导电柱2和能够与之抵接的压爪4,可以实现对成品电池的较短的极耳91进行可靠夹持,以保证待补电的成品电池能够顺利的进行补电作业。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夹具操作较为简单,也有助于简化补电作业的工艺流程,降低实施难度,提高补电效率。
43.如图1和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柱2竖直设置,上端面露出基体1上表面,下端通过穿设于基体1的导线5与电源连接。
44.可选的,在基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4,导电柱2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4内,其上端面凸出基体1上表面或与基体1上表面齐平。
45.可选的,基体1的侧壁还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4连通的穿孔15,导线5通过穿孔15穿设于基体1。导线5的一端与导电柱2连接,另一端通过穿孔15伸出基体1与电源连接。
46.导电柱2的上端面露出基体1上表面,便于与待补电电池9的极耳91连接。导线5穿设于基体1能够使本实施例的夹具更加整齐,避免由于导线5外露较多而造成本实施例的夹具整体不美观。
47.如图3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槽11,导电柱2的下端位于连接槽11内,且与位于连接槽11内的接线端子7连接,接线端子7与导线5连接。
48.可选的,连接槽11包括容纳导电柱2下端的主槽111,以及分别与主槽111和穿孔15连通的支槽112。主槽111除用于容纳导电柱2下端外,也用于容纳接线端子7的大部分结构(与导电柱2连接的结构)。支槽112可以容纳接线端子7的小部分结构(与导线5连接的部分结构),且支槽112还能够使穿设导线5更加方便,也便于接线端子7与导线5的连接。
49.可选的,接线端子7为线鼻子,导电柱2的下端设有螺纹孔,线鼻子通过螺钉与导电柱2下端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50.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支柱3为嵌装于基体1的圆柱,且上部凸出基体1顶部。
51.可选的,在基体1的顶部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6,支柱3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6内。
52.将支柱3设计为圆柱,能够根据待补电电池9的两个极耳91的位置,转动支柱3,进而微调两个压爪4端部的位置。
53.如图2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支柱3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平面31,压爪4设有用于套装支柱3上部的安装通孔41,安装通孔41为腰形孔,限位平面31与安装通孔41的平面孔壁
411贴合。
54.可选的,支柱3上部的限位平面31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即通过铣削的方式将支柱3上部加工成截面为腰形的结构(或称铣扁)。同时,该腰形的宽度(腰形截面中两个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与安装通孔41的宽度相同。这样,即使压爪4和销轴8,以及支柱3和销轴8之间均留有较大间隙,也能够通过贴合的限位平面31和平面孔壁411对压爪4进行限位,避免压爪4不受控的晃动,保证压爪4能够可靠的与导电柱2抵接,保证本实施例的夹具能够可靠的夹持待补电电池9的极耳91。
55.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柱2和支柱3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基体1固定。
56.基体1上还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4连通的第一横螺纹孔17,以及与第二安装孔16连通的第二横螺纹孔18,第一横螺纹孔17和第二横螺纹孔18均能够安装螺钉等现有紧固件,螺钉被拧紧后可分别抵紧第一安装孔14内的导电柱2和第二安装孔16内的支柱3实现固定。
57.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压爪4的下端与基体1的上端之间设有弹簧6。
58.可选的,弹簧6为张力弹簧。
59.在弹簧6为自由状态时,其能够向上推动压爪4远离导电柱2的一端,以使压爪4的另一端与导电柱2抵接。当下压压爪4时,弹簧6为压缩状态,相应的,压爪4与导电柱2分离。
60.如图2和图4,压爪4的下端设有第一容纳槽42,基体1设有第二容纳槽12,弹簧6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容纳槽42和第二容纳槽12内。这样能够避免弹簧6的端部在本实施例的夹具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能够保证压爪4正常工作。
61.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13,导电柱2靠近放置槽13的槽口。
62.放置槽13的槽口也形成了基体1的边缘,在基体1上设置放置槽13,能够保证待补电电池9在补电过程中放置平稳,不会由于坠落等原因而使极耳91脱离导电柱2。
63.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压爪4的数量与导电柱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导电柱2都配置有一个压爪4,能够避免多个导电柱2共用一个压爪4时,由于导电柱2上端面高度不同而使得其中一些导电柱2不能与压爪4实现抵接的情况。
64.本技术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65.本技术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66.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技术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67.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