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2612发布日期:2022-12-17 11:1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噪声数据采集仪是一种常用测噪声的仪器,又名噪音计、分贝仪、声级计、噪声检测仪、噪声测量仪等,是工作现场、广场等公共场所噪声检测和测试的仪器。现有的噪声数据采集仪采用可充电电池,能够通过充电装置进行快速充电,无需进行电池更换,提高了噪声数据采集仪的使用寿命。
3.其中,噪声数据采集仪进行噪声检测和测试时,需要将噪声数据采集仪拿到现场,在噪声检测和测试现场,当噪声数据采集仪电量不足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但是,在例如广场、商场等场所,位于墙上的插座位置固定,且分布在比较偏僻的位置,当对噪声数据采集仪充电时,需要将噪声数据采集仪拿到位于墙上的插座上进行充电,这样,浪费时间,因此,会采用插排的方式对噪声数据采集仪充电。
4.但是,将噪声数据采集仪的充电装置插入插排进行充电时,充电完成需要将充电装置的充电插头在拔出时,由于插排没有被固定,充电插头与插座插接的较为牢固,在将充电插头拔出时会将插排带起,从而导致充电插头拔出不便,为了避免插排被带起,需要用手按压插排对插排进行限位,这种操作方式的安全性较差,存在触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以解决将充电插头拔出时会将插排带起,为了避免插排被带起,需要用手按压插排对插排进行限位,这种操作方式的安全性较差,存在触电的危险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一种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的左侧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插接于噪声数据采集仪上,所述充电插头外连接有辅助按压机构;
7.所述辅助按压机构包括活动套设于充电插头外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所述充电插头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滑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滑槽内,所述套筒外固定套设有圈板,所述圈板位于套筒靠近右端的位置,所述圈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圈,所述套筒与圈板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
8.可选的,所述线缆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拉伸弹簧,两个所述拉伸弹簧分别与充电插头和充电接头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头的外壁开设有多道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位于充电插头靠近左端的位置。
10.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固定粘接于套筒的外壁上,所述防滑套的结构为网格状。
11.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头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凹槽。
12.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提供的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的左侧连接有线缆,线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接头,充电接头插接于噪声数据采集仪上,充电插头外连接有辅助按压机构,辅助按压机构包括:活动套设于充电插外的套筒,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充电插头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两个限位滑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滑槽内,套筒外固定套设有圈板,圈板位于套筒靠近右端的位置,圈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圈,套筒与圈板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实现了在从插座上拔出充电插头时,通过绝缘垫圈间接按压住插座,手不会与插座直接接触,然后通过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的配合,将充电插头从插座上拔出的功能,从而能够避免操作者触电,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拔插的安全性,有效的提高了充电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插头;2、线缆;3、充电接头;4、噪声数据采集仪;5、辅助按压机构;51、套筒;52、限位滑块;53、限位滑槽;54、圈板;55、绝缘垫圈;6、拉伸弹簧;7、防滑纹;8、防滑套;9、凹槽;10、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噪声数据采集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1,充电插头1的左侧连接有线缆2,线缆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接头3,充电接头3插接于噪声数据采集仪4上,充电插头1外连接有辅助按压机构5。
23.辅助按压机构5包括活动套设于充电插头1外的套筒51,套筒51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52,充电插头1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52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53,两个限位滑块52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滑槽53内,套筒51外固定套设有圈板54,圈板54位于套筒51靠近右端的位置,圈板5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圈55,套筒51与圈板54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
24.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时,需要将充电插头1从插座上拔出时,首先按住套筒51并推动套筒51,套筒51上的限位滑块52在限位滑槽53内向靠近插座的方向滑动,以使套筒51向靠近插座的方向移动。套筒51带动圈板54移动,使圈板54靠近插座,使圈板54上的绝缘垫圈55与插座接触。此时,限位滑块52滑动到限位滑槽53的中间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中间位置指的是限位滑槽53两个端部之外的限位滑槽53上的位置。
25.然后,一只手向插座的方向按住圈板54,另一只手握住充电插头1的外侧壁拔出充电插头1,此时,限位滑槽53相对限位滑块52向远离插座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充电插头1从插座内拔出。
26.本实施例,充电插头1外连接有辅助按压机构5,辅助按压机构5包括:活动套设于充电插头1外的套筒51,套筒51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52,充电插头1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52相匹配的限位滑槽53,两个限位滑块52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滑槽53内,套筒51外固定套设有圈板54,圈板54位于套筒51靠近右端的位置,圈板5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圈55,套筒51与圈板54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实现了在从插座上拔出充电插头1时,通过绝缘垫圈55间接按压住插座,手不会与插座直接接触,然后通过限位滑块52和限位滑槽53的配合,将充电插头1从插座上拔出的功能,从而能够避免操作者触电,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1拔插的安全性,有效的提高了充电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7.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线缆2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拉伸弹簧6,两个所述拉伸弹簧6分别与充电插头1和充电接头3固定连接,拉伸弹簧6能够在线缆2弯折后带动线缆2自动复位,从而能够重新将线缆2拉直,有效的提高了线缆2的防折断性能。
28.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插头1的外壁开设有多道防滑纹7,所述防滑纹7位于充电插头1靠近左端的位置,防滑纹7能够提高充电插头1握持的稳定性,提高了充电插头1使用的舒适性。
29.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套筒51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防滑套8,所述防滑套8固定粘接于套筒51的外壁上,所述防滑套8的结构为网格状,防滑套8能够提高套筒51使用的舒适性,避免按住套筒51使其滑动时出现手滑的问题。
30.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接头3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凹槽9,凹槽9能够提高充电接头3捏持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充电接头3使用的舒适性和防滑性能。
31.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插头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10,所述密封垫圈1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密封垫圈10能够对充电插头1与插座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1与插座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1使用时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充电插头1使用的安全性。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将充电插头1从插座上拔出时,按住套筒51并推动套筒51,套筒51上的限位滑块52在限位滑槽53内向靠近插座的方向滑动,以使套筒51向靠近插座的方向移动,套筒51带动圈板54移动,使圈板54靠近插座,使圈板54上的绝缘垫圈55与插座接触,从而能够对插座进行限位固定,能够避免在拔出充电插头1的过程中插座移动。
33.拉动充电插头1时,一只手向插座的方向按住圈板54,另一只手握住充电插头1的
外侧壁拔出充电插头1,此时,限位滑槽53相对限位滑块52向远离插座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充电插头1从插座内拔出。使得在充电插头1拔出的过程中,手不会与插座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操作者触电,有效的提高了充电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34.然后,用手按捏充电接头3的前后侧壁上的凹槽9,向远离噪声数据采集仪4的方向拔出充电接头3。
35.其中,拉伸弹簧6能够在线缆2弯折后带动线缆2自动复位,从而能够重新将线缆2拉直,有效的提高了线缆2的防折断性能。
36.防滑套8能够提高套筒51使用的舒适性,避免按住套筒51使其滑动时手滑。
37.密封垫圈10能够对充电插头1与插座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1与插座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插头1使用时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充电插头1使用的安全性。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