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6800发布日期:2022-12-14 02: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


背景技术:

2.目前,导电支架2’是一种常用的电器连接零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一端焊接在pcb单板也即电路板1’上,另一端通过螺钉将线束/铜排与导电支架固定,实现其它零件与pcb单板之间的电气连接。
3.但由于导电支架2’是金属裸露件,在电池类产品生产组装、工厂内部转运等过程中,如果有异物3’(如螺钉、螺丝刀、电线等金属件)落在上面,可能会导致电池正、负极短路,引发严重事故,所以在电池类产品中,通常使用带塑壳的连接器实现电气连接,但是带塑壳的连接器成本高,工艺复杂,而导电支架2’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如果能解决使用中的误触问题,将可在电池类产品上大量使用,并且可大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电池类产品生产组装、工厂内部转运等过程中,如何解决导电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误触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包括:转动连接的绝缘壳体以及绝缘封盖;其中,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且所述绝缘封盖能够转动且封盖住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口,或者所述绝缘封盖能够转动且打开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口;
6.所述绝缘壳体和/或所述绝缘封盖形成有避让开口。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封盖与所述绝缘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绝缘封盖能够沿着所述折痕相对所述绝缘壳体转动。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折痕处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绝缘封盖的厚度以及所述绝缘壳体的厚度。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的侧部形成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避让开口,且所述绝缘封盖能够遮挡住所述绝缘壳体的沿其高度方向的顶部开口以及侧部的第一避让开口;
10.所述绝缘封盖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避让开口。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多个顺次相连接的侧板,其中有一个所述侧板低于其余所述侧板,以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开口;所述绝缘封盖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相对的侧板转动连接。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数量为四个。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封盖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且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之间形成角度;
14.所述第一遮挡板与所述绝缘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遮挡板用于遮挡住所述绝缘壳体的沿其高度方向的顶部开口;
15.所述第二遮挡板用于遮挡住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一避让开口,且所述第二遮挡板形成有所述第二避让开口。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相垂直连接。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让开口为方形开口;所述第二避让开口为u形开口。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以及所述绝缘封盖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或者
19.所述绝缘壳体以及所述绝缘封盖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本技术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其使用过程如下:导电支架焊接在电路板上不动,将绝缘壳体套设在导电支架的外部,之后可用螺钉或者螺栓等将压线端子紧固在导电支架上,当安装完压线端子后,可转动绝缘封盖,封盖住导电支架以及其上的螺钉的头部,也就是说,扣合绝缘封盖。
22.可见,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能够将导电支架包裹住,那么异物则直接掉落在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上,由于绝缘保护,进而不会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加之,本结构较现有技术中的带塑壳的连接器的成本要低较多,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保护罩可大范围应用在电池类产品上。
23.除此之外,绝缘壳体以及绝缘封盖采用转动连接结构,不影响导电支架上压线端子的组装,也就是说,当组装完压线端子后,可再将绝缘封盖扣合,而且所开设的避让开口,可有效地避让开压线端子,不会发生干涉,满足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展开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扣合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扣合的另一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与导电支架装配工艺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与导电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0032]1’‑
电路板,2
’‑
导电支架,3
’‑
异物。
[0033]
1-绝缘壳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一避让开口,2-绝缘封盖,21-第一遮挡板,22-第二遮挡板,23-第二避让开口,3-折痕,4-导电支
架,5-螺钉的头部,6-压线端子,7-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36]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
下面参照图2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
[0040]
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包括:转动连接的绝缘壳体1以及绝缘封盖2;其中,绝缘壳体1具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且绝缘封盖2能够转动且封盖住绝缘壳体1的一端开口,或者绝缘封盖2能够转动且打开绝缘壳体1的一端开口;
[0041]
绝缘壳体1和/或绝缘封盖2形成有避让开口,用于避让导电支架4的侧部延伸出的压线端子6。
[0042]
基于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的安装过程如下:
[0043]
导电支架4焊接在电路板7上不动,将绝缘壳体1套设在导电支架4的外部,之后可用螺钉或者螺栓等将压线端子6紧固在导电支架4上,当安装完压线端子6后,可转动绝缘封盖2,封盖住导电支架4以及其上的螺钉的头部5,也就是说,扣合绝缘封盖2。
[0044]
可见,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能够将导电支架4包裹住,那么异物则直接掉落在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上,由于绝缘保护,进而不会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加之,本结构较现有技术中的带塑壳的连接器的成本要低较多,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保护罩可大范围应用在电池类产品上。
[0045]
除此之外,绝缘壳体1以及绝缘封盖2采用转动连接结构,不影响导电支架4上压线端子6的组装,也就是说,当组装完压线端子6后,可再将绝缘封盖2扣合,而且所开设的避让开口,可有效地避让开压线端子6,不会发生干涉,满足安装需求。
[0046]
进一步,优选地,绝缘壳体1与导电支架4相适配,可稳定地套设在导电支架4的外部,亦或者,两者可采用过盈配合。
[0047]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封盖2与绝缘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折痕3,绝缘封盖2能够沿着折痕3相对绝缘壳体1转动。
[0048]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之间设置有折痕3的绝缘封盖2与绝缘壳体1,不仅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而且上述结构简单,便于一体成型,无需后续加工制造,成本低。
[0049]
进一步,优选地,折痕3处的厚度分别小于绝缘封盖2的厚度以及绝缘壳体1的厚度,也就是说,弯折处适当减薄,有助于绝缘封盖2沿着折痕3翻折。
[0050]
当然,绝缘封盖2与绝缘壳体1不仅限于采用上述的折痕3的结构实现弯折,例如还可采用下述结构实现转动连接,具体地,绝缘封盖2与绝缘壳体1可采用分体结构,并且两者可通过转轴或者铰链等结构连接,注意,转轴和铰链的结构也采用绝缘材料。
[0051]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绝缘壳体1的侧部形成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避让开口15也即上文所述的避让开口,且绝缘封盖2能够遮挡住绝缘壳体1的沿其高度方向的顶部开口以及侧部的第一避让开口15;
[0052]
绝缘封盖2形成有与第一避让开口15相对设置的第二避让开口23也即上文所述的避让开口,且优选地,绝缘封盖2的侧部形成有第二避让开口23,第二避让开口23位于第一避让开口15的外侧设置。
[0053]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第一避让开口15以及第二避让开口23均是为了避让朝向侧部延伸的压线端子6而设计的,也就是说,压线端子6首先穿过绝缘壳体1的侧部的第一避让开口15,而后再穿过绝缘封盖2的侧部的第二避让开口23,延伸至外部。
[0054]
注意,不仅限于上述结构,还可采用下述结构,也即绝缘封盖2仅能封盖住螺钉的头部5的顶部,螺钉的头部5的侧部依靠绝缘壳体1的侧部封盖柱,也就是说,绝缘封盖2上无需开设避让口,只需在绝缘壳体1的侧部开设一个避让口即可。
[0055]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绝缘壳体1包括四个顺次相连接的侧板,为了便于区分,分别命名为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以及第四侧板14,上述四个侧板顺次相垂直连接,围设成了方形的壳体,且第一侧板11分别与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相连接的边沿形成有倒圆角结构;
[0056]
其中有一个侧板也即第一侧板11低于其余三个侧板也即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以及第四侧板14,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围设成了第一避让开口15;绝缘封盖2与第一避让开口15相对的侧板也即第三侧板13转动连接。
[0057]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四个侧板恰好能够围设住方形的导电支架4的四个侧部,侧部的第一避让开口15则为压线端子6提供了避让空间,绝缘封盖2的顶部的结构能够遮挡住螺钉的头部5的顶部,绝缘封盖2的侧部的结构能够遮挡住螺钉的头部5的侧部,并且侧部的第二避让开口23为压线端子6提供了避让空间,压线端子6可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开口15和第二避让开口23延伸至外部。
[0058]
当然,侧板的数量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也就是说,侧板的数量具体根据导电支架4的形状而设计。
[0059]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绝缘封盖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遮挡板21
和第二遮挡板22,且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之间形成角度,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相垂直连接,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与导电支架4组装完成后,第一遮挡板21则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遮挡板22则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0060]
第一遮挡板21与绝缘壳体1转动连接,且第一遮挡板21用于遮挡住绝缘壳体1的沿其高度方向的顶部开口;
[0061]
第二遮挡板22用于遮挡住绝缘壳体1的第一避让开口15,且第二遮挡板22形成有第二避让开口23。
[0062]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第一遮挡板21用于遮挡住导电支架4上的螺钉的头部5的顶部,第二遮挡板22用于遮挡主螺钉的头部5的侧部,并且第二遮挡板22上开设了避让压线端子6的开口也即第二避让开口23。
[0063]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遮挡板21为长方形板,第二遮挡板22为长方形板,且第二遮挡板22的长度与第一遮挡板21的宽度相同。
[0064]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为一体式结构。
[0065]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避让开口15为方形开口,主要是由于三个相垂直的侧板自然围设成了方形开口,无需特别加工。
[0066]
第二避让开口23为u形开口,尤其当绝缘封盖2的第一封盖板封盖到螺钉的顶部时,绝缘封盖2的第二封盖板上的第二避让开口23也即u形开口竖直向下设置,此u形开口与圆管装的压线端子6的尾部的形状相适配。
[0067]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壳体1以及绝缘封盖2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例如尼龙、pp,采用塑料材质,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能够支撑在导电支架4的外部,不易变形、损坏。
[0068]
当然,不仅限于此,绝缘壳体1以及绝缘封盖2的材质还可均为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也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
[0069]
综上,本技术提供的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具有如下结构和优点:
[0070]
本导电支架的绝缘保护罩采用一体式的可翻折的结构,使用时,仅需将绝缘壳体1套设在导电支架4的外部,并且扣合绝缘封盖2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007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