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2.入箱工序属于电池包生产制造过程的重要一环,具体是指将电池组装入箱体中。在入箱过程中,电池组的端绝缘板需要与箱体的梁结构通过胶材粘接固定,然而在电池组由上至下放入箱体的过程中,梁结构容易挤压剐蹭下端的胶材,导致刮胶现象,影响入箱效果,降低电池包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避免在入箱工序中产生刮胶现象的电池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包括电池组以及梁,所述电池组朝向所述梁的端部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梁通过胶层粘接,所述端板具有朝向所述梁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梁延伸的凸台,所述胶层位于所述凸台的上方。
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在端板朝向梁的第一表面设置凸台,并将胶层设置于凸台的上方。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能够在入箱过程中利用凸台对胶层提供保护,避免胶层被挤压剐蹭,从而避免刮胶现象产生,优化入箱效果,提升电池包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8.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示出的电池包的俯视图;
11.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a-a所作的剖视图;
12.图4是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3.图5是图3示出的电池包的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6至图8分别是根据其他结构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
1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6.100.电池组;
17.200.梁;
18.201.第二表面;
19.210.凹槽;
20.300.端板;
21.301.第一表面;
22.3011.第一区域;
23.310.凸台;
24.322.通槽;
25.330.翻边结构;
26.400.胶层;
27.d.厚度;
28.h.深度;
29.l.延伸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30.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1.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32.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是以应用于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包或其他工艺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原理的范围内。
3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组100以及梁200。配合参阅图2至图5,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包的俯视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图2中的直线a-a所作的局部剖视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包的端板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34.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电池组100朝向梁200的端部设置有端板300,该端板300与梁200通过胶层400粘接。在此基础上,端板300具有朝向梁200的第一表面301,该第一表面301设置有朝向梁200延伸的凸台310,且胶层400位于该凸台
310的上方。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能够在入箱过程中利用凸台310对胶层400提供保护,避免胶层400被挤压剐蹭,从而避免刮胶现象产生,优化入箱效果,提升电池包的产品质量。
35.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凸台310可以位于端板300朝向梁200的一侧表面的底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位于凸台310上方的胶层400的布置区域最大化,加强端板300与梁200之间的粘接强度。
36.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凸台310相对于第一表面301的延伸长度l可以等于胶层400的厚度d。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利用凸台310提供保护胶层400之用的同时,保证胶层400的两侧能够分别粘接于端板300和梁200。
37.参阅图6,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截取位置及图4之于图3的放大位置。
38.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梁200具有朝向端板300的第二表面201,该第二表面201可以设置有凹槽210,该凹槽210与凸台310的位置相对应,凹槽210能够容纳部分凸台31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利用凸台310提供保护胶层400之用的同时,利用凹槽210容纳部分凸台310,保证端板300与梁200之间的粘接强度,便于对胶层400的压缩,加快粘接过程,提高粘接能力,且为端板300与梁200提供了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功能。
39.如图6所示,基于梁200的第二表面201设置有容纳部分凸台310的凹槽21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胶层400粘接于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201之间,凸台310相对第一表面301的延伸长度l,可以小于或者等于胶层400的厚度d和凹槽210相对第二表面201的凹陷深度h之和。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设置延伸长度l大于胶层400的厚度d的凸台310,从而进一步优化凸台310对胶层400的保护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凹槽210容纳部分凸台310,保证胶层400的两侧能够分别粘接于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201。
40.需说明的是,在上述结合图3或图6对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胶层400的厚度d的描述,具体是指电池组100入箱后胶层400的厚度,并未考虑入箱前胶层400的原始厚度,即未考虑入箱后的胶层400在端板300与梁200的双侧挤压下是否会产生厚度变化。如考虑上述变化,具体可以结合胶层400的材料特性与形变程度等因素灵活调整其厚度d与凸台310的延伸长度l的相对关系,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当考虑胶层400在端板300与梁200的双侧挤压下产生的厚度变化,即使未入箱时胶层400的厚度等于甚至略大于凸台310的延伸长度,在入箱后,胶层400在端板300与梁200的双侧挤压下的厚度可能会缩小为小于凸台310的延伸长度,此时凸台310也可能部分容纳于梁200的凹槽210中,或者,胶层400入箱后的厚度亦可能等于凸台310的延伸长度,此时凸台310不容纳于凹槽210中。
41.参阅图7,图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截取位置及图4之于图3的放大位置。
42.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仍以梁200的第二表面201设置有凹槽210的结构设计为例,胶层400可以是经由涂覆胶材固化后形成,其中,胶材未固化时可能会溢至凸台310与凹槽210之间的间隙,据此使得固化后形成的胶层400部分位于凸台310与凹槽210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加强梁200与端板300的连接强度。
43.参阅图8,图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截取位置及图4之于图3的放大位置。
44.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仍以梁200的第二表面201设置有凹槽210的结构设计为例,凸台310朝向梁200延伸的一端可以抵接于凹槽210的槽底,即凹槽210朝向梁200的底壁。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胶层400全部位于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201之间,进一步提升对胶层400的保护作用,同时避免胶层采用涂覆胶材固化而形成时的胶材溢出。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胶层400可以为双面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胶层400亦可采用涂覆胶材固化而形成。
46.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胶层400为双面胶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胶层400的下端可以搭接于凸台310的上表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胶层400采用双面胶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凸台310的上表面在装配时对双面胶起到定位作用,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双面胶与梁200的胶粘面积。再者,当胶层400是由涂覆胶材固化而形成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凸台310的上表面阻挡胶材未固化时向下溢出。
47.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板300于第一表面301的第一区域3011设置有加强筋。在此基础上,胶层400朝向端板300的一侧可以粘接于该第一区域3011,即胶层400可以覆盖至少部分加强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端板300的第一表面301设置有加强筋的基础上,实现胶层400的布置。另外,由于加强筋通常采用的凹凸结构,能够使得胶层400与第一表面301的粘接面积更大,进一步加强粘接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端板300于第一表面301的第一区域3011设置有加强筋时,胶层400亦可粘接于第一表面301的其他区域,即胶层400亦可采用与加强筋错开布置的方式粘接于端板300,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
48.基于端板300的第一表面301设置有加强筋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加强筋临近端板300顶部的部分可以形成有避让部,用以避让电池组100经由端板300顶部引出的引出端组件。具体而言,以加强筋为凸筋结构为例,该避让部可以是加强筋部分缺失而形成的凹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端板300设置加强筋时与电池组100的引出端组件产生干涉。
49.如图5所示,基于端板300的第一表面301设置有加强筋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板300的第一表面301可以具有间隔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区域3011,且相邻的第一区域3011之间形成通槽32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工装夹爪在抓取电池组100时,便于工装夹爪夹持于该通槽322处。另外,图5中示出的端板300具有四个通槽322,这是以一个电池组100包括四个电池列为例,四个通槽322分别对应于四个电池列的中部。
50.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板30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翻边结构330,该翻边结构330是背向第一表面301一侧翻折。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组100装配过程中能够利用翻边结构330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
51.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包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池包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包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在端板300朝向梁200的第一表面301设置凸台310,并将胶层400设置于凸台310的上方。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能够在入箱过程中利用凸台310对胶层400提供保护,避免胶层400被挤压剐蹭,从而避免刮胶现象产生,优化入箱效果,提升电池包的产品质量。
53.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54.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