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0252发布日期:2023-01-20 18:2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直角型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和端子模块。壳体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容纳腔。端子模块插装到壳体的容纳腔。端子模块通常包括绝缘体、端子和第一屏蔽壳。端子插装在绝缘体的端子插槽中,第一屏蔽壳套装在绝缘体上。为了防止端子模块在壳体的容纳腔中沿竖直方向移动,通常在壳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支撑在端子模块的底面上。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在插入端子模块时端子模块不与壳体内的支撑凸起干涉,绝缘体通常整体上沿水平方向延伸,不存在沿竖直方向延伸凸出的部分。
3.在现有技术中,端子通常包括水平延伸部和竖直延伸部。端子的水平延伸部被容纳和固定在绝缘体中,端子的竖直延伸部悬置在绝缘体的外部并从绝缘体的后端沿竖直方向朝下延伸,这导致绝缘体不能对端子的竖直延伸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定位。
4.此外直角型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屏蔽壳,第二屏蔽壳插入壳体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腔中并与第一屏蔽壳对配连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之间通常采用单一的点接触,导致电接触性能不佳,降低了整个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而且现有的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的结构复杂,组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模块和支撑部。壳体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腔。端子模块插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绝缘体;端子,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绝缘体中;和第一屏蔽壳,套装在所述绝缘体上。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以防止所述端子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为分别独立成型件。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体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件,所述支撑部自所述绝缘体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一屏蔽壳。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绝缘体为分别独立成型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体包括:水平主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对配端口;和竖直主体,与所述水平主体的后端的底部相连并具有竖直朝下的第二对配端口。所述端子包括:第一对配端,悬置在所述第一对配端口中,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器的端子对配;第二对配端,悬置在所述第二对配端口中,用于与第二对配连接器的端子对配;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对配端和所述第二对配端之间并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中。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竖直主体向下延伸突出所述水平
主体的底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体具有竖直分隔壁,所述竖直分隔壁将所述绝缘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半;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绝缘体的竖直分隔壁的下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底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在所述定位凸起上形成有定位插槽,所述支撑部被支撑和定位在所述定位插槽中。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呈竖直延伸的板状,在所述第一屏蔽壳的底壁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孔,所述支撑部经由所述槽孔穿过所述第一屏蔽壳;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宽上窄的燕尾形,以与所述第一屏蔽壳上的槽孔接合。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底壁接触的支撑底面,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底面为完整的平坦表面。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底壁接触的支撑底面,在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底面上形成有横向凹槽;所述第一屏蔽壳具有与所述槽孔的横向两侧相连的u形部,所述u形部卡持在所述支撑部的横向凹槽中,以部分遮挡所述第一屏蔽壳的槽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水平壳体部,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和竖直壳体部,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水平壳体部的后端的底部相连,所述水平壳体部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竖直壳体部具有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对配端口在所述水平方向上面对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一对配连接器的端子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对配端口中;所述绝缘体的第二对配端口在所述竖直方向上面对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二对配连接器的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对配端口中。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屏蔽壳,插入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屏蔽壳的后端对配连接;所述绝缘体的竖直主体从所述第一屏蔽壳的后端外露出,所述第二屏蔽壳套装在所述绝缘体的竖直主体上。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屏蔽壳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绝缘体的前端边缘接合;在所述第二屏蔽壳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竖直壳体部的下端边缘接合。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屏蔽壳的周壁上形成有第一锁定弹片,在所述水平壳体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锁定弹片卡接的第一卡槽,以将所述第一屏蔽壳锁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在所述第二屏蔽壳的周壁上形成有第二锁定弹片,在所述竖直壳体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锁定弹片卡接的第二卡槽,以将所述第二屏蔽壳锁定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第一锁止面,所述第一锁定弹片抵靠在所述第一锁止面上,以防止所述第一屏蔽壳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拔
出;所述第二卡槽具有第二锁止面,所述第二锁定弹片抵靠在所述第二锁止面上,以防止所述第二屏蔽壳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拔出。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法兰部,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竖直壳体部的外周面上,用于安装到安装面板上,所述竖直壳体部的下端适于插入所述安装面板上的安装口中,并且在所述法兰部的底面和所述安装面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端子的第二对配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端子的固定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端子的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端朝上倾斜延伸。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端子,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端子的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端朝上倾斜延伸;所述多个端子中的除最下方的端子之外的其他任一个端子的固定部沿水平方向延伸。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端和竖直朝下的第二端;第一对配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对配;和第二对配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对配。所述第一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所述第一对配端口中并与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端对配连接;所述第二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插入所述第二对配端口中并与所述端子的第二对配端对配连接。
2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端子模块能够通畅地插装到壳体中,不会与壳体发生干涉;而且端子模块能够被支撑部可靠地支撑在壳体中,不会相对于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2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壳与第二屏蔽壳面接触,增大了第一屏蔽壳与第二屏蔽壳之间的电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28.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29.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30.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个纵向剖视图;
31.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另一个纵向剖视图;
32.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33.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和第二屏蔽壳的组装示意图;
34.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35.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的组装示意图;
36.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的从顶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37.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的从底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38.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39.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和第二屏蔽壳的组装示意图;
40.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和第二屏蔽壳的分解示意图;
41.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43.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模块和支撑部。壳体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腔。端子模块插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绝缘体;端子,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绝缘体中;和第一屏蔽壳,套装在所述绝缘体上。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以防止所述端子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为分别独立成型件。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端和竖直朝下的第二端;第一对配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对配;和第二对配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对配。所述第一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所述第一对配端口中并与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端对配连接;所述第二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插入所述第二对配端口中并与所述端子的第二对配端对配连接。
46.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个纵向剖视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另一个纵向剖视图;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47.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1和端子模块2。壳体1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腔101。端子模块2插装在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01中。端子模块2包括:绝缘体21、端子22和第一屏蔽壳23。端子22固定地设置在绝缘体21中。第一屏蔽壳23套装在绝缘体21上。
48.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具有穿过第一屏蔽壳23并支撑在
壳体1的底壁上的支撑部213,以防止端子模块2相对于壳体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49.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包括:水平主体211和竖直主体212。水平主体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对配端口201。竖直主体212与水平主体211的后端的底部相连并具有竖直朝下的第二对配端口202。端子22包括:第一对配端221、第二对配端222和固定部223。第一对配端221悬置在第一对配端口201中,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器(未图示)的端子对配。第二对配端222悬置在第二对配端口202中,用于与第二对配连接器(未图示)的端子对配。固定部223连接在第一对配端221和第二对配端222之间并被固定到绝缘体21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竖直主体212向下延伸突出水平主体211的底部。
50.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具有竖直分隔壁214。竖直分隔壁214将绝缘体2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半。支撑部213支撑在绝缘体21的竖直分隔壁214的正下方。这样可以提高端子模块2的支撑结构强度。
51.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底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113,在定位凸起113上形成有定位插槽113a,支撑部213被支撑和定位在定位插槽113a中。
52.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2和第二屏蔽壳24的组装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2的分解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23和第二屏蔽壳24的组装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23和第二屏蔽壳24的从顶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屏蔽壳23和第二屏蔽壳24的从底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53.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13呈竖直延伸的板状,在第一屏蔽壳23的底壁230a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孔203,支撑部213经由槽孔203穿过第一屏蔽壳23。支撑部21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宽上窄的燕尾形,以与第一屏蔽壳23上的槽孔203接合。
54.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13具有与壳体1的底壁接触的支撑底面,支撑部213的支撑底面为完整的平坦表面。
55.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水平壳体部11和竖直壳体部12。水平壳体部11沿水平方向延伸。竖直壳体部12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水平壳体部11的后端的底部相连。水平壳体部11具有第一容纳腔101,竖直壳体部12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容纳腔102,第二容纳腔102与第一容纳腔101连通。
56.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的第一对配端口201在水平方向上面对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01的开口,以允许第一对配连接器的端子经由第一容纳腔101的开口插入第一对配端口201中。绝缘体21的第二对配端口202在竖直方向上面对壳体1的第二容纳腔102的开口,以允许第二对配连接器的端子经由第二容纳腔102的开口插入第二对配端口202中。
57.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屏蔽壳24,第二屏蔽壳24插入壳体1的第二容纳腔102中并与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对配连接。绝缘体21的竖直主体212从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外露出,第二屏蔽壳24套装在绝缘体21的竖直主体212上。
58.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弯折部231,第一弯折部231与绝缘体21的前端边缘接合。在第二屏蔽壳24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弯折部241,第二弯折部241与竖直壳体部12的下端边缘接合。
59.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周壁上形成有第一锁定弹片23a,在水平壳体部1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第一锁定弹片23a卡接的第一卡槽111,以将第一屏蔽壳23锁定在第一容纳腔101中。在第二屏蔽壳24的周壁上形成有第二锁定弹片24a,在竖直壳体部1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第二锁定弹片24a卡接的第二卡槽112,以将第二屏蔽壳24锁定在第二容纳腔102中。
60.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具有第一锁止面111a,第一锁定弹片23a抵靠在第一锁止面111a上,以防止第一屏蔽壳23从第一容纳腔101中拔出。第二卡槽112具有第二锁止面112a,第二锁定弹片24a抵靠在第二锁止面112a上,以防止第二屏蔽壳24从第二容纳腔102中拔出。
61.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法兰部13,该法兰部13凸出地形成在竖直壳体部12的外周面上,用于安装到安装面板(未图示)上。竖直壳体部12的下端适于插入安装面板上的安装口中,并且在法兰部13的底面和安装面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62.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22的第一对配端221沿水平方向延伸,端子22的第二对配端222沿竖直方向延伸。端子22的固定部223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端子22的固定部22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端子22的第一对配端221朝上倾斜延伸。
63.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端子22,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端子22的固定部22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端子22的第一对配端221朝上倾斜延伸。多个端子22中的除最下方的端子22之外的其他任一个端子22的固定部223沿水平方向延伸。
64.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2和第二屏蔽壳24的组装示意图;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2和第二屏蔽壳24的分解示意图。
65.与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支撑部213的结构不同。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的支撑部213具有与壳体1的底壁接触的支撑底面,在支撑部213的支撑底面上形成有横向凹槽213b。第一屏蔽壳23具有与槽孔203的横向两侧相连的u形部23b。u形部23b卡持在支撑部213的横向凹槽213b中,以部分遮挡第一屏蔽壳23的槽孔203。这样可以减少电磁泄漏,提高电磁屏蔽效果。
66.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67.与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用于一个单独的支撑件213’代替前述支撑部213。
68.在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13与壳体1为分别独立成型件,并且绝缘体21与支撑部213为一体件。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13与壳体1为分别独立成型件,并且支撑部213与绝缘体21为分别独立成型件。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213为一个独立的支撑件213’。
69.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和壳体1的底壁之间插入支撑件213’,以防止端子模块2相对于壳体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与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3所示的实施例无需在第一屏蔽壳23上开设槽孔203,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屏蔽壳23的电磁屏蔽效果。
70.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第一对配连接器和第二对配连接器。连接器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端和竖直朝下的第二端。第一对配连接器与连接器的第一端对配。第二对配连接器与连接器的第二端对配。第一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一端子插入第一对配端口201中并与端子22的第一对配端221对配连接。第二对配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第二端子插入第二对配端口202中并与端子22的第二对配端222对配连接。
71.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1、端子模块2和第二屏蔽壳24。壳体1具有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延伸并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纳腔101和第二容纳腔102。端子模块2插装在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01中并包括绝缘体21、固定在绝缘体21中的端子22和套装在绝缘体21上的第一屏蔽壳23。第二屏蔽壳24插装在壳体1的第二容纳腔102中并与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对配连接。
72.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形成有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与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开口的边缘相连并朝内弯折。第二屏蔽壳24具有用于封盖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开口的盖板部247,盖板部247与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同时面接触。
73.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弹片237具有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接触面,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在第一屏蔽壳2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的接触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4.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壳23包括顶壁230c、底壁230a和一对第一侧壁230b,并且顶壁230c和一对第一侧壁230b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超出底壁230a。多个第一接触弹片237分别与顶壁230c和第一侧壁230b的后端边缘相连并分别相对于顶壁230c和第一侧壁230b朝内侧弯折90度。
75.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壳23还包括连接在顶壁230c和第一侧壁230b之间的弧形过渡壁235,弧形过渡壁235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超出第一接触弹片237。第二屏蔽壳24的盖板部247的上边缘贴靠在第一屏蔽壳23的弧形过渡壁235的内表面上。
76.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顶壁230c的后端还形成有第二接触弹片234,第二接触弹片234沿水平方向延伸至与第一接触弹片237平齐的位置。在第二屏蔽壳24的盖板部247上形成有弯折的弹性接触部244,弹性接触部244与盖板部247的上边缘相连并朝内弯折,用于与第二接触弹片234电接触。
77.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顶壁230c的后端形成有两个第一接触弹片237。第二接触弹片234位于两个第一接触弹片237之间。
78.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一对第一侧壁230b中的一个第一侧壁230b的后端形成有第一接触弹片237,另一个第一侧壁230b的后端形成有从其后端边缘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超出弧形过渡壁235的定位舌部236。在第二屏蔽壳24的盖
板部247上形成有定位肩部246,定位肩部246抵靠在定位舌部236的下边缘上,以限定第一屏蔽壳23和第二屏蔽壳24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79.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屏蔽壳24包括前侧壁240a、后侧壁240c和位于前侧壁240a和后侧壁240c之间的一对第二侧壁240b,盖板部247形成在第二屏蔽壳24的后侧壁240c的上部。在第二屏蔽壳24的第二侧壁240b上形成有第三接触弹片242,第三接触弹片242与第二侧壁240b的上边缘相连并向上延伸,用于与第一屏蔽壳23的第一侧壁230b的后端的外表面弹性电接触。
80.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第一侧壁230b的后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233,限位凸起233具有限位面233a,限位面233a抵靠在第三接触弹片242的侧边242a上,以限定第一屏蔽壳23和第二屏蔽壳24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81.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屏蔽壳24的第二侧壁240b上形成有多个第三接触弹片242,多个第三接触弹片242沿水平方向布置成一排,限位凸起233的限位面233a抵靠在最后一个第三接触弹片242的侧边242a上。
82.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底壁230a的后端形成有弯折的第四接触弹片232,第四接触弹片232与底壁230a的后端边缘相连并朝外侧弯折,用于与第二屏蔽壳24的前侧壁240a的外表面电接触。
83.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顶壁230c和第一侧壁230b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锁定弹片23a,在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0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第一锁定弹片23a卡接的第一卡槽111,以将第一屏蔽壳23锁定在第一容纳腔101中。在第二屏蔽壳24的后侧壁240c和第二侧壁240b上分别形成有第二锁定弹片24a,在壳体1的第二容纳腔10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第二锁定弹片24a卡接的第二卡槽112,以将第二屏蔽壳24锁定在第二容纳腔102中。
84.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屏蔽壳23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弯折部231,第一弯折部231与绝缘体21的前端边缘接合;在第二屏蔽壳24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弯折部241,第二弯折部241与壳体1的下端边缘接合。
85.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为通过嵌入注塑方式形成的一体式注塑件。在注塑绝缘体21时,端子22为嵌入件,绝缘体21为注塑件,使得绝缘体21与端子22直接接合。
86.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具有穿过第一屏蔽壳23并支撑在壳体1的底壁上的支撑部213和/或在第一屏蔽壳23和壳体1的底壁之间插入支撑件213’,以防止端子模块2相对于壳体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87.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21包括:水平主体211和竖直主体212。水平主体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对配端口201。竖直主体212与水平主体211的后端的底部相连并具有竖直朝下的第二对配端口202。端子22包括:第一对配端221、第二对配端222和固定部223。第一对配端221悬置在第一对配端口201中,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器的端子对配。第二对配端222悬置在第二对配端口202中,用于与第二对配连接器的端子对配。固定部223连接在第一对配端221和第二对配端222之间并被固定到绝缘体21中。绝缘体21的竖直主体212从第一屏蔽壳23的后端外露出,第二屏蔽壳24套装在绝缘体21的竖直主体212上。
88.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端子22,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端子22的固定部22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端子22的第一对配端221朝上倾斜延伸。多个端子22中的除最下方的端子22之外的其他任一个端子22的固定部223沿水平方向延伸。
89.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第一对配连接器和第二对配连接器。连接器具有水平朝前的第一端和竖直朝下的第二端。第一对配连接器与连接器的第一端对配。第二对配连接器与连接器的第二端对配。
9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91.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92.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93.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