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切片电池、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2916发布日期:2023-06-08 14:4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切片电池、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切片电池、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


背景技术:

1、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具体的,当太阳能电池受到光照时,太阳能电池包括的半导体基底吸收光子并产生电子和空穴对。该电子和空穴对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离,并分别通过太阳能电池的发射极和背场引出,最终被设置在半导体基底上的电极结构所收集。

2、目前,太阳能电池片多采用对称切割的方式获得两个半片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同等版型的太阳能组件中,利用半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组件内阻减小,组件功率增大。

3、但是,对称切割方式获得的半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池效率固定。此时,利用上述半片太阳能电池片制成的太阳能组件的功率单一固定,不能满足客户对不同组件功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切片电池、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用于获得不同电池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片,以获得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组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切片电池。该太阳能切片电池包括电池片主体以及形成在电池片主体上的电极结构。上述电极结构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汇流电极,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每条汇流电极均依次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第一汇流电极、第二汇流电极和第三汇流电极,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等于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之和,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与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之比为(0.07-0.164):1,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方向、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方向和电池片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一方向。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切片电池中,由于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等于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之和。因此,当在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之间切割时,可以获得两个相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即,可以获得仅包括第一汇流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同时包括第二汇流电极和第三汇流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片。由于上述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相同,此时两个太阳能电池片具有相同的电池效率。基于此,利用上述任意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制成具有某一功率的太阳能组件。

4、接着,当在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之间切割时,可以获得两个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即,可以获得同时包括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片以及仅包括第三汇流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片。由于上述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不同,此时两个太阳能电池片具有不同的电池效率。基于此,利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制成至少具有两种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组件。

5、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与电池片主体的长度之比为(0.07-0.164):1。此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之间的切割位置,以获得具有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而获得具有不同电池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片。接着,利用具有不同电池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片,制成满足实际需要的且具有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组件。基于此,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切片电池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6、再进一步地,若实际工作中需要三种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也可以在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之间切割,同时在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之间切割。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切片电池兼容对半切割和大小切割,可以满足更多的需要,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集电电极,每条汇流电极与多条集电电极相交。将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将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将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片间隙,第一切片间隙大于或等于0.2毫米。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切片间隙,第二切片间隙大于或等于0.2毫米。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电极结构还包括多条集电电极,上述每条集电电极可以对电池片主体相应区域内产生的载流子进行收集。并且,由于每条汇流电极与多条集电电极相交。此时,可以通过每条汇流电极对所有集电电极收集的载流子进行汇集。基于此,可以缩短电流的汇集路径,以减小集电电极上的载流子传输至汇流电极的传输电阻。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切片间隙大于或等于0.2毫米,第二切片间隙大于或等于0.2毫米。此时,不仅为切割设备提供了较大的切割空间,降低或消除在切割过程中切割设备切割到集电电极或汇流电极上的概率,进而减少或避免出现碎片的情况发生,以提高切割后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切割环境和使用环境,调整第一切片间隙和第二切片间隙的大小,以使太阳能切片电池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汇流电极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焊盘以及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的两条汇流电极线,连接焊盘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上的集电电极与连接焊盘搭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汇流电极线可以用于收集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在受光时产生的光电流。基于此,在提高太阳能切片电池的电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电池效率的测试。进一步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无汇流电极线仅有连接焊盘的情况,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汇流电极包括汇流电极线以及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焊盘,当连接焊盘的数量和焊接合格率小于或等于实际需要的数量和焊接合格率时,连接焊盘两侧的汇流电极线可以替代连接焊盘与焊带连接,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正常工作。再进一步地,由于集电电极与连接焊盘搭接,此时连接焊盘也可以收集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在受光时产生的光电流。即连接焊盘也可以用于汇集集电电极收集的载流子,以加快电流的传输速度,进而提高利用太阳能切片电池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池效率。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电极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焊接触角。每一第一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焊盘和集电电极搭接,第一焊接触角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二方向。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焊盘和集电电极通过第一焊接触角连接,相比于连接焊盘和集电电极直接搭接的方式,可以降低或消除因印刷精度不高导致连接焊盘和集电电极搭接不上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正常工作。进一步地,由于连接焊盘后期会与焊带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连接焊盘未与集电电极直接连接,此时可以避免在连接焊盘中,连接焊盘和集电电极连接的位置与连接焊盘的其余位置之间出现高度差。基于此,可以确保焊带与连接焊盘各处接触完整良好,进一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正常工作。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第二汇流电极中,相应连接焊盘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搭接,连接焊盘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集电电极收集的载流子传输汇集到汇流电极线上,接着,电流由汇流电极线传输到连接焊盘上,并由连接焊盘传输到例如焊带等其他结构上,以便于将电流传输到外界进行使用。并且,由于连接焊盘与汇流电极线连接,此时焊带可以通过连接焊盘与汇流电极线连接,以使焊带和第二汇流电极连接的更加牢固,进而提高后期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在串联焊接时的焊接质量,确保太阳能电池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焊接触角。每一第二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搭接,第二焊接触角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二方向。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通过第二焊接触角连接,相比于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直接搭接的方式,可以降低或消除因印刷精度不高导致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搭接不上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正常工作。即由于每一第二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搭接,此时,不仅可以增加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的搭接强度,降低或消除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分离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流由汇流电极线传输到连接焊盘的流畅性,进而确保利用太阳能切片电池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池效率。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同一第二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大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集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也具有集电电极,此时,每一汇流电极线两侧的电池片主体相应区域内产生的载流子均被集电电极收集,并均传输给汇流电极线。基于此,提高了汇流电极线的电流收集能力,进而提高了太阳能切片电池的电池效率。同时,由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具有集电电极,此时,在el测试(electroluminescence)中可以减少或避免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区域发黑的情况产生,进而可以降低或消除太阳能切片电池的外观受影响的概率。

20、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先形成汇流电极线,后形成集电电极。又由于汇流电极线的高度一般大于集电电极,因此在后期形成集电电极时集电电极极易在汇流电极线处出现断栅的情况。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同一第二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大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通过增加同一第二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可以提高形成的集电电极的质量,避免集电电极断开的情况发生。

21、再进一步地,由于连接焊盘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且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具有集电电极。基于此,在焊带与连接焊盘焊接的过程,可以将焊带与位于相邻两条汇流电极线之间的集电电极也焊接在一起。此时,可以防止后期层压时因胶膜的流动性导致焊带与连接焊盘脱焊,以确保焊带与位于电池片主体上的结构焊接的更加牢固,进而进一步提高后期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在串联焊接时的焊接质量,进一步确保太阳能电池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条集电电极包括多条连续的第一集电电极以及多条非连续的第二集电电极,每条第二集电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依次排布的多个集电电极段,相邻两条集电电极段之间具有间隙部。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背面电极,沿第一方向,连接焊盘的两侧均为间隙部。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集电电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连接焊盘且第一集电电极距离连接焊盘过近的情况,由于当电极结构应用于背面电极时,沿第一方向,连接焊盘的两侧均为间隙部。此时,可以减少或避免焊带被第一集电电极架高无法与连接焊盘准确连接的情况发生,进而确保后期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正常工作。

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三汇流电极均包括汇流电极连接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汇流电极连接线上的多个焊盘、在汇流电极连接线两端的端部焊盘以及连接于端部焊盘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相互间隔的端部汇流电极,端部焊盘与端部汇流电极构成鱼叉结构或u型结构。第一汇流电极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由端部焊盘延伸至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边缘,第三汇流电极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由端部焊盘延伸至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边缘。其中,端部焊盘与端部汇流电极构成鱼叉结构或u型结构中,所述两个相互间隔的端部汇流电极可以为相互平行的线段;或者两个相互间隔的端部汇流电极从端部焊盘向电池片主体的边缘延伸,形成喇叭状的开口。此外,对于第一汇流电极,连接于靠近电池片主体边缘的端部焊盘上的端部汇流电极延伸至电池片主体边缘,连接于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端部焊盘上的端部汇流电极延伸至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第一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边缘。对于第三汇流电极,连接于靠近电池片主体边缘的端部焊盘上的端部汇流电极延伸至电池片主体边缘,连接于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端部焊盘上的端部汇流电极延伸至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第三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的边缘。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焊盘、汇流电极连接线、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均可以用于收集电池片主体在该处所产生的载流子,提高了电流的收集效率。并且,由于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边缘部分具有一定的脆性,其受热后容易破碎。而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端部汇流电极无须与焊带焊接。此时,可以防止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边缘部分在串联焊接过程中因热焊接工艺的温度较高而发生破碎。基于此,不仅可以提高太阳能切片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太阳能切片电池的生产良率。

2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同一第一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大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同一第三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大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三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集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也具有集电电极,此时,每一端部汇流电极两侧的电池片主体相应区域内产生的载流子均被集电电极收集,并均传输给端部汇流电极。基于此,提高了端部汇流电极的电流收集能力,进而提高了太阳能切片电池的电池效率。同时,由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具有集电电极,此时,在el测试(electroluminescence)中可以减少或避免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区域发黑的情况产生,进而可以降低或消除太阳能切片电池的外观受影响的概率。

28、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先形成端部汇流电极,后形成集电电极。又由于端部汇流电极的高度一般大于集电电极,因此在后期形成集电电极时集电电极极易在端部汇流电极处出现断栅的情况。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得同一第一汇流电极(或第三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大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汇流电极(或第三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通过增加同一第一汇流电极(或第三汇流电极)中位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的宽度,可以提高形成的集电电极的质量,避免集电电极断开的情况发生。

29、再进一步地,由于端部汇流电极连接于端部焊盘的两端,且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具有集电电极。基于此,在焊带与端部焊盘焊接的过程,可以将焊带与位于相邻两条端部汇流电极之间的集电电极也焊接在一起。此时,可以防止后期层压时因胶膜的流动性导致焊带与端部焊盘脱焊,以确保焊带与位于电池片主体上的结构焊接的更加牢固,进而进一步提高后期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在串联焊接时的焊接质量,进一步确保太阳能电池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端部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和连接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均大于位于端部焊盘之间的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由于光伏串焊机的焊接灯箱四周温度相对于中间温度低,因此,位于电池片边缘位置的焊盘熔化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端部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和连接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均大于位于端部焊盘之间的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即当太阳能切片电池被切割形成两片太阳能电池片时,位于太阳能电池片外围的端部焊盘或连接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中间区域的焊盘的上表面的面积。此时,在实际焊接焊带的过程中,上述位于外围的端部焊盘或连接焊盘受热面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边缘位置的焊盘的受热面积增大。基于此,可以加快端部焊盘或连接焊盘的熔化速度,以提高焊接速度。

3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电池片主体边缘位置,间隙部位于同一第一汇流电极所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每一集电电极段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搭接。以及,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电池片主体边缘位置,间隙部位于同一第三汇流电极所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每一集电电极段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三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搭接。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太阳能组件由多串太阳能电池串组成,每串太阳能电池串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构成。在制备太阳能电池串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焊带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焊。具体的,在串焊过程中,焊带的第一部分与前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焊接,焊带的第二部分与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焊接,焊带从前一个太阳能电池片过渡到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过程中被折弯。又由于现有技术中焊带弯折区域的电池片主体上形成有集电电极,此时,集电电极垫高位于该区域的焊带。基于此,导致后期层压时,被垫高的焊带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压坏电池片主体,造成太阳能切片电池的隐裂或碎片。但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电池片主体边缘位置处,间隙部位于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此时,焊带中被弯折部分可以利用该间隙部与下一个太阳能电池片连接,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集电电极的高度导致太阳能切片电池出现的隐裂或碎片的情况。

3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背面电极,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边缘位置,间隙部位于同一第二汇流电极所包括的至少两个汇流电极线之间,每一集电电极段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二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汇流电极线搭接。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位置,间隙部位于同一第一汇流电极所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每一集电电极段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搭接。以及,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位置,间隙部位于同一第三汇流电极所包括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每一集电电极段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三汇流电极之间相互临近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搭接。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现有技术中焊带弯折区域的电池片主体上形成有集电电极,此时,集电电极垫高位于该区域的焊带。基于此,导致后期层压时,被垫高的焊带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压坏电池片主体,造成太阳能切片电池的隐裂或碎片。基于此,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边缘位置以及第二集电电极靠近第二汇流电极的位置处,间隙部位于汇流电极线之间和端部汇流电极之间。此时,焊带中被弯折部分可以利用该间隙部与其他太阳能电池片连接,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集电电极的高度导致太阳能切片电池出现的隐裂或碎片的情况。

3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朝向电池片主体边缘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小于朝向电池片主体内部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通常情况下是前一串电池串中最后一片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焊带(为了便于后面描述将其简称为第一焊带)中的一部分会被剩余,后一串电池串中第一片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焊带(为了便于后面描述将其简称为第二焊带)中的一部分会被剩余,上述两个焊带中被剩余的部分均会被裁切扔掉,造成焊带的浪费。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被裁切扔掉的第一焊带,通常采用将第一焊带进行拉伸,即将与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焊接的焊带拉伸,以使其代替原来的第二焊带与太阳能电池片连接。但是,由于第一焊带的宽度较小,拉伸之后的第一焊带的宽度会进一步减小,此时不利于第一焊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焊接,极易出现虚焊的情况。

38、基于此,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朝向电池片主体边缘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小于朝向电池片主体内部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当太阳能切片电池被分割获得太阳能电池片后,将上述朝向电池片主体内部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所在的区域定义为太阳能电池片的分割边缘区域,将朝向电池片主体边缘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所在的区域定义为太阳能电池片的原始边缘区域。根据前文描述可知,位于分割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与分割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原始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与原始边缘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当焊带从位于分割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起焊时,从分割边缘区域到原始边缘区域,焊带的使用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即焊带剩余的增多。此时,该焊带拉伸的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或者无需拉伸便可与下一太阳能电池片直接连接。基于此,不仅可以确保焊带的质量,减少或避免损坏焊带,同时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虚焊的情况,确保串焊后电池串的质量,进而确保太阳能组件的良率。此外,在相同的时间内,利用焊带将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提高焊接产能。

3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背面电极,朝向电池片主体边缘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大于朝向电池片主体内部延伸的两个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端部汇流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带与正面电极中位于分割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起焊,从原始边缘区域弯折到背面电极中的分割边缘区域。接着,焊带依次与背面电极中的两个端部焊盘连接,并且背面电极中位于原始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为焊带的终止焊接位置。由于在背面电极位于分割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与分割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原始边缘区域的端部焊盘与原始边缘之间的距离。此时,焊带从分割边缘区域到原始边缘区域,焊带的使用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因此,与上一太阳能电池片焊接后剩余的焊带需要拉伸的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或者无需拉伸。基于此,不仅可以确保焊带的质量,减少或避免损坏焊带,同时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虚焊的情况,确保串焊后电池串的质量,进而确保太阳能组件的良率。

4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背面电极,汇流电极连接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的两条汇流电极线段,电极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焊接触角。第三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搭接,以及第三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段搭接。第三焊接触角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沿第一方向,第三焊接触角位于相邻两个集电电极之间。

4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第三焊接触角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搭接以及与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段搭接,此时,不仅可以增加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的搭接强度以及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段的搭接强度,降低或消除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以及焊盘和汇流电极线段分离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流由端部汇流电极传输到端部焊盘的流畅性以及电流由汇流电极线段传输到焊盘的流畅性,进而确保利用太阳能切片电池获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池效率。进一步地,由于第三焊接触角位于相邻两个集电电极之间,此时,可以减小或避免在集电电极位置处进行激光开膜时激光作用在第三焊接触角上,以确保第三焊接触角的安全性,避免第三焊接触角在激光的作用下熔化并在后期形成应力点,进而降低或消除太阳能切片电池切片后在层压时发生碎片、隐裂或机载失效的概率。

4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汇流电极连接线、焊盘、端部焊盘以及端部汇流电极一体成型。

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汇流电极连接线、焊盘、端部焊盘以及端部汇流电极之间错位情况发生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制备效率。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端部汇流电极的高度一般大于端部焊盘的高度。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端部焊盘和端部汇流电极一体成型,此时可以避免端部焊盘相对于端部汇流电极偏移导致焊带与端部焊盘焊接后焊带位于端部汇流电极上,进而可以避免后期层压时位于焊带下方的电池片主体出现隐裂或碎片的情况。

4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极结构应用于正面电极,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一体成型。

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之间错位情况发生的概率,以确保太阳能切片电池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制备效率。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汇流电极线的高度一般大于连接焊盘的高度。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连接焊盘和汇流电极线一体成型,此时可以避免连接焊盘相对于汇流电极线偏移导致焊带与连接焊盘焊接后焊带位于汇流电极线上,进而可以避免后期层压时位于焊带下方的电池片主体出现隐裂或碎片的情况。

4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二汇流电极所在的电池片主体和第二汇流电极。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切片电池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4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组件,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