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7833发布日期:2023-03-24 14:4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地,涉及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使用有相同功能的快速接插连接器,对于插头、插座两部分相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致使组装人员的岗位要求过高,严重制约生产精益化;
3.一旦发生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导电部位连接不牢固,发生打火现象影响其寿命,严重一点就损坏该组件需要更换;
4.因此,如何解决大电流定位精度与打火现象,使目前所有连接器制造厂普遍存在的难点,如何提供一款能降低定位精度和生产装配精度,能够允许细微位移也能接触良好的连接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难题。
5.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2829442a,公开了一种卡合结构及包括该卡合结构的照明装置,属于卡合结构技术领域,其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便于产品的拆装。包括壳体、挂钩构件、弹性件和滑动主体,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主体之间;所述滑动主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滑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所述滑动主体上开设有行程腔;所述挂钩构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挂钩构件的另一端弹性抵顶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行程腔的中央凸设有可抵顶于挂钩构件的中心凸起部,所述行程腔环绕设置于所述中心凸起部的周围。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小尺寸的零部件安装结构,解决狭窄造型车灯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该文献与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发明构思。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包括上组件和下组件,上组件和下组件适配连接;
8.上组件包括上基板以及上导电体,上导电体连接于上基板上,上组件通过上基板固定连接于电池组机架上,上导电体与下组件中的下导电体接触。
9.一些实施例中,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以平面压力接触。
10.一些实施例中,上组件还包括上导体套和上组件罩,上组件罩与上基板适配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上导电体通过上导体套连接于上基板上,且上导体套位于第一腔体内。
11.一些实施例中,下组件包括下基板、下接线板、下导体套、下导电体以及下组件罩,下基板和下组件罩适配连接形成第二腔体,下导电体通过下导体套连接于下基板上,下导体套位于第二腔体内,下导体套底部内嵌有下接线板。
12.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下导电体列阵排列。
13.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下导体弹簧,下导体弹簧连接于下导体套内壁上,下导电体
与下导体弹簧相连。
14.一些实施例中,下导电体上的电源线穿过下导体弹簧的中间通孔与下接线板对接。
15.一些实施例中,上组件罩顶部和下组件罩底部均连接有线缆绝缘护套。
16.一些实施例中,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孔。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整套式组件结构,适用于具备换电功能的电池组与车辆架体上电路快换定位连接及电池组与充电基站快速连接部位,特别是大电流直流电源的快速接插口,解决了快速接插连接器的快速定位不准、连接不牢靠造成的打火现象;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阵列排列的下导电体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增加导电体接触面积,为大电流导线提供尽可能大的接触面以最大化电流截面积;配合上导电体的平面压力接触,实现电源输送功能,降低定位精度和生产装配精度,能够允许细微位移也能良好接触。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5.图中标号:
26.上组件10、上基板11、上导电体12、上导体套13、上组件罩14、线缆绝缘护套91、下组件20、下基板21、下接线板22、下导体套23、下导电体25、下组件罩26、下导体弹簧8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实施例1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如图1-2所述,包括上组件10和下组件20,上组件10和下组件20适配连接;上组件10为固定结构,下组件20位浮动式结构。上组件10包括上基板11以及上导电体12,上导电体12连接于上基板11上,上组件10通过上基板11固定连接于电池组机架上,上导电体12与下组件20中的下导电体25以平面压力接触,实现电源输送功能。
30.上组件10还包括上导体套13和上组件罩14,上组件罩14与上基板11适配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上导电体12通过上导体套13连接于上基板11上,且上导体套13位于第一腔体内。优选的,上导体套13为绝缘设计,实现导电体12与安装基板11的绝缘并固定作用。
31.下组件20包括下基板21、下接线板22、下导体套23、下导电体25、下组件罩26以及下导体弹簧81,下基板21使下组件20牢固固定在车辆机架上,或者在换电站充电基站上,形成整套组合件。下基板21和下组件罩26适配连接形成第二腔体,下导电体25通过下导体套23连接于下基板21上,优选的,多个下导电体25列阵排列。下导体套23位于第二腔体内,下导体套23底部内嵌有下接线板22。优选的,下导体套23为绝缘材料设计,形成箱体式结构,外部能实现下导电体25与下基板21的安装固定。
32.如图3所示,下导体弹簧81连接于下导体套23内壁上,下导体弹簧81为下导电体25提供高强度弹性支撑,并且实现上下可伸缩设计,其最大伸缩量可以达到15mm。单个下导电体25上的电源线穿过下导体弹簧81的中间通孔与下接线板22对接。
33.其中,上组件罩14顶部和下组件罩26底部均连接有线缆绝缘护套91,线缆绝缘护套91为密封件,为外接电源线做防尘防水。上组件罩14和下组件罩26均为外罩壳,一体冲压制造,耐压牢固,起到安全密封,防尘防水功能,兼顾美观。上基板11和下基板21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孔,可以选择性安装导柱导套实现精确定位。
34.更为具体的,鉴于该连接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导电体的截面积因素,故在非精确定位的自由状态连接下,在错位不超过上组件导电体12平面积的33%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安全牢固连接导电。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整套式组件结构,应用于具备换电功能的电池组与车辆架体上电路快换定位连接及电池组与充电基站快速连接部位,特别应用于大电流直流电源的快速接插口,解决了快速接插连接器的快速定位不准、连接不牢靠造成的打火现象。
35.实施例2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例1中的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