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0870发布日期:2023-03-14 22: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在其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均设有连通口;储能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进风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以向设于所述容纳腔后侧壁上的连通口内鼓入气流;以及,两个出风装置,分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以自设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连通口内导出换热后的气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后侧壁上的连通口内设有抽气扇,所述进风装置包括所述抽气扇;和/或,所述容纳腔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的连通口内设有排气扇,所述出风装置包括所述排气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通口处均设有通风隔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处的外壳上设有第一配合部,对应地,所述通风隔栅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可拆卸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其中之一包括卡凸,另一个包括卡孔。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设置为连接组,所述连接组设置多个,且沿所述连通口的周向间隔布设。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包括橡胶材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隔板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上布设有多个通气孔,以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储能组件包括逆变电路板和电池,所述逆变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板上设有散热片。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容纳腔在其前侧壁开设有充电窗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充电窗口处的外壳前后层叠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垫块,以在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散热缝隙,以自所述充电窗口处的散热缝隙导出换热后的气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储能电源,包括外壳、储能组件、进风装置和两个出风装置,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在其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均设有连通口;储能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进风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以向设于所述容纳腔后侧壁上的连通口内鼓入气流;两个所述出风装置分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以自设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连通口内导出换热后的气流。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壳后侧壁设置多个进风装置,使更多的空气流入容纳腔,增加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多个出风装置与进风装置形成了多个排风通道,可快速将容纳腔内的热气流导出容纳腔外,实现对储能电源外壳内部的快速降温。实现对储能电源外壳内部的快速降温。实现对储能电源外壳内部的快速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 李希飞 唐艳兰 姚松 王文 常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伟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3/3/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