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3489发布日期:2023-05-14 23:3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池模组包括几个至十几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再将多个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成组时,在多个电池单体的底部通常设置有液冷板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换热。

2、但是现有技术中,布局在电池模组底部的液冷板通过胶粘与电池模组连接,作为电池模组结构强度的支撑件,但是,液冷板比较薄,自身强度不够,电池模组对液冷板直接受力,在电池模组振动冲击的工况下,很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从而造成电池模组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避免热管理组件发生断裂,从而提高电池的用电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的端部均设有电极端子;热管理组件,包括设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电极端子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避让孔内。

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每一个电池单体均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每一个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电极端子,其中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多个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成组,从而构成了电池单体组件;

4、电池还包括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一液冷板位于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一液冷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多个电池单体位于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的多个电极端子对应插设至多个第一避让孔内,从而方便第一液冷板与多个电池单体的连接,提高第一液冷板与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效率,将第一液冷板由多个电池单体的底部设置于多个电池单体的侧部,改变了第一液冷板的安装位置,避免多个电池单体直接对第一液冷板受力,造成第一液冷板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用电安全。

5、具体的,电极端子为块状结构,第一避让孔与电极端子相适配,为方形,为了使第一液冷板与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第一液冷板与多个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导热结构胶进行胶粘。

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凸出段,所述第一凸出段凸伸于所述电池单体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有第一液冷通道,两个所述第一凸出段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朝向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并均与所述第一液冷通道相连通。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液冷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凸出段,第一凸出段凸伸于电池单体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端部设置,第一液冷板内设有第一液冷通道,两端的第一凸出段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开口方向朝向电池单体设置,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液冷通道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从第一进水口进入,并经过第一液冷通道,从第一出水口流出,以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换热,通过在第一液冷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出段,以对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提供安装位置,方便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分别与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进行连接。

8、具体的,在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外周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水管与泵送装置相连通,泵送装置驱动换热介质循环流动,以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换热。

9、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开口方向也可以背离电池单体设置。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两个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抵接。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池单体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端板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两个端板沿第二方向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抵接,从而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两端的端板对第一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两端起到夹紧作用,使得两端的端板与第一液冷板之间的结构更稳定。

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抵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凸出段与所述第一缺口相抵接。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端板与第一液冷板相抵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第一凸出段凸伸于电池单体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端部,并与第一缺口相抵接,从而使得电池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14、具体的,第一液冷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豁口,第一豁口与第一凸出段位于同一平面内,端板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有搭接台,搭接台与第一缺口处于同一平面内,端板与第一液冷板相抵接时,搭接台与第一豁口相抵接,以使端板与电池单体组件贴合设置,使得电池结构紧凑,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1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热管理组件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孔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电极端子相插接。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热管理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冷板,第二液冷板与第一液冷板对称设置,并位于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液冷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电极端子对应插设于多个第二避让孔内,以使第二液冷板与多个电池单体连接,将第二液冷板由多个电池单体的底部设置于多个电池单体的侧部,改变了第二液冷板的安装位置,避免多个电池单体对第二液冷板直接受力,造成第二液冷板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用电安全,同时,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相配合,对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进行换热,提高电池的换热效率。

17、由于现有技术中多个电池单体底部设有液冷板,同时液冷板的面积较大,将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分别设置在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缩小热管理组件的占用空间,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1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两个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抵接;其中,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出段,所述第二凸出段与所述第二缺口相抵接。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端板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第二液冷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出段,第二液冷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相抵接,以使第二凸出段与第二缺口相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紧凑结构,缩小电池的体积。

20、具体的,第二液冷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豁口,第二豁口与第二凸出段位于同一平面内,端板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同样设有搭接台,搭接台与第二缺口处于同一平面内,端板与第二液冷板相抵接时,端板第二端的搭接台与第二豁口相抵接,以使端板与电池单体组件贴合设置,使得第二液冷板与端板之间结构紧凑,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21、具体的,两端的第二凸出段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均朝向多个电池单体设置,第二液冷板内设有第二液冷通道,第二液冷通道与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的外周分别设有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与泵送装置构成一个闭合的管路,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可以循环流动,以对电池单体组件进行热交换。

2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所述电极端子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两个第一贴合段,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的端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避让孔内,两个所述第一贴合段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液冷板朝向所述电极端子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两个第二贴合段,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的端部均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孔内,两个所述第二贴合段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

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液冷板朝向电极端子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包括两端的第一贴合段以及中间的第一连接段,第一液冷板的厚度大于电极端子的厚度,以使更多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一液冷板内,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多个电极端子的端部分别位于多个第一避让孔内,每一个第一汇流排的两个第一贴合段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极端子电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是胶粘;第二液冷板朝向电极端子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包括两端的第二贴合段以及中间的第二连接段,第二液冷板的厚度大于电极端子的厚度,以使更多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二液冷板内,多个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多个电极端子的端部分别位于多个第二避让孔内,每一个第二汇流排的两个第一贴合段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极端子电连接,最终,通过多个第一汇流排与多个第二汇流排实现了电池单体组件的串联成组。

2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所述端板的方向弯折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端板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侧贴合设置。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池单体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侧板,两个侧板与两个端板首尾相连接,围设出容纳空间,用于放置电池单体组件,侧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端板的方向弯折形成有折边,折边与端板背离电池单体的一侧贴合设置,以增加侧板与端板的接触面积,使得侧板与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稳定。

26、具体的,端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搭接台,搭接台位于端板背离电池单体的一侧,折边与搭接台贴合设置。

2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部,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端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2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池还包括底板,底板位于多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底板与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底板,对电池单体模组提供支撑,同时,电池单体模组与底板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以使电池更加稳定。

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用电装置供电。

3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用电装置可以是汽车或者是轮船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