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端连接器、连接器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7205发布日期:2022-12-24 08:2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母端连接器、连接器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端连接器、连接器以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中,通常使用连接器来提供电气互锁保护功能。现有的连接器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对插后,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通常为间隙配合,抗振动能力不足,在振动场景下,母端连接器上的导线会发生摇摆晃动,母端连接器上的压线端子在母端壳体内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公端连接器的插针与母端连接器的压线端子之间存在磨损,导致电气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出一种母端连接器、连接器以及电机控制器,旨在提升连接器整体的抗振动能力,以减轻母端连接器上的导线在振动场景下的晃动,进而减轻母端连接器上的压线端子在母端壳体内的相对位移,达到改善连接器电气接触不良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壳体、压线端子及减震圈,所述压线端子设于所述母端壳体内,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母端壳体内且与所述母端壳体抵接,所述减震圈用于限制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线端子且与所述压线端子电连接。
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
6.所述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限制于所述压线端子的绝缘夹紧部,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与所述母端壳体抵接。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圈还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三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二段至所述第一段的方向,所述第三段的外径逐渐增大。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线部用于令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导向下穿过所述减震圈。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圈的内壁为粗糙面。
10.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如上所述的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壳体和插针,所述插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公端壳体的凹部内,所述公端壳体的凹部侧壁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插接后公端壳体和所述母端壳体的相对移动。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为楔形筋,沿所述母端壳体的插设方向,所述楔形筋的凸出厚度逐渐增大。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公端壳体的凹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壳体的凹部侧壁还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插入端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令所述母端壳体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导向下插入所述公端壳体内。
1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母端连接器或者连接器。
15.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壳体、压线端子、减震圈,压线端子和减震圈设置在母端壳体内,在组装母端连接器时导线穿过减震圈与的压线端子连接,减震圈的内壁与导线抵接,减震圈的外壁与母端壳体抵接,由于减震圈的外壁与母端壳体内壁紧密贴合,减震圈的内壁与导线紧密贴合,减震圈可以限制振动场景下导线在母端壳体内的晃动,进而减小了与导线连接的压线端子在母端壳体内的相对位移,有助于减轻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连接后,母端连接器的压线端子与公端连接器的插针之间的磨损,解决了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电气接触不可靠的问题,达到了提升连接器整体的抗振动能力,改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电气接触可靠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与导线和电路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与导线和电路板组装后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中公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中公端连接器的剖视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与减震圈和导线组装后的剖视图;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中压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中减震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中减震圈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0028][0029]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31]
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
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母端连接器20,旨在提升连接器100整体的抗振动能力,减轻母端连接器20上的导线200在振动场景下的晃动,进而减轻母端连接器20上的压线端子22在公端壳体11内的相对位移,实现改善连接器100电气接触不良的效果。
[0034]
以下将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连接器20、连接器100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35]
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6,在本技术实施例能够的一种母端连接器20中,该母端连接器20包括母端壳体21、压线端子22及减震圈30,压线端子22设于母端壳体21内,减震圈30设于母端壳体21内且与母端壳体21抵接,减震圈30用于限制导线200,导线200的一端固定于压线端子22且与压线端子22电连接。
[0036]
在组装母端连接器20时,导线200穿过减震圈30,并与母端连接器20的压线端子22连接,减震圈30的内壁与导线200抵接,减震圈30的外壁与母端壳体21的内壁21抵接,通过减震圈30来限制振动场景下导线200在母端壳体21内的晃动,减小了母端连接器20上的压线端子22在母端壳体21内的相对位移,母端连接器20的抗震动性提高。
[003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的使用环境无密封需求,因此,连接器100相应的无密封需求,减震圈30在满足阻尼效果的情况下不限定密封圈30的密封性能。
[0038]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6至图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圈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二段32的外径小于第一段31的外径;导线200依次穿过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二段32限制于压线端子22的绝缘夹紧部223之间,第一段31的外壁与母端壳体21抵接。
[0039]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压线端子22包括弹臂221、线夹222以及绝缘夹紧部223,线夹222连接于弹臂221的一端,绝缘夹紧部223连接于线夹222远离弹臂221的一端。在组装母端连接器20时,可以先将减震圈30安装在母端壳体21内,并使减震圈30的第二段32插设在压线端子22的绝缘夹紧部223中,导线200穿过减震圈30后令导线200与压线端子22的弹臂221电连接,此时,线夹222将导线200夹住,保证导线200与压线端子2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减震圈300的第二段32被绝缘夹紧部223夹紧,保证了减震圈30的安装稳定性,且减震圈300的第一段31被限制在母端壳体21内,减震圈300的内壁与导线200抵接,减震圈300的第一段31的外壁与母端壳体21抵接,实现利用减震圈300来限制振动场景下导线200在母端壳体21内的晃动,达到了提升连接器100整体的抗振动能力。
[0040]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6、图8和图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圈30还包括第三段33,第二段32通过第三段33连接于第一段31,沿第二段32至第一段31的方向,第三段33的外径逐渐增大。通过使用第三段33连接第二段32和第一段31,且第三段33的外径沿第二段32至第一段31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减少应力集中的问题。
[0041]
可选的,第一段31、第二段32以及第三段3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段31与第三段33之间、第二段32与第三段33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减少制备工艺。
[0042]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段31远离第二段32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部311,第一导向部311用于令导线200在第一导向部311的导向下穿过减震圈30。由于在组装母端连接器20的过程中,导线200会先后穿过减震圈30的第一段31、第二段段31;当减震圈30包括第三段33时,导线200先后穿过减震圈30的第一段31、第三段33、第二段32。在第一段31远离第二段32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11,导线200便可以在第一导向部311的导向下顺利穿过减震圈30。
[0043]
可选的,第一导向部311可以为导向斜面或者导向弧面。
[0044]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6、图8和图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圈30的内壁为粗糙面;在导线200穿过减震圈30后,粗糙面可以增加减震圈30与导线2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减震圈30与导线20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影响对导线200的约束力。
[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圈30的内壁全部为粗糙面,即第一段31的内壁、第二段32的内壁以及第三段33的内壁均为粗糙面;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只有第一段31的内壁为粗糙面。
[0046]
可选的,减震圈30可以为硅胶圈,也即,减震圈30的材料为硅胶,可以使减震圈30
具有足够的抗振动能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圈30的材料也可以为橡胶、泡棉等具有阻尼效果的材料。
[0047]
当母端连接器20在使用时,即母端连接器20与公端连接器10插接时,公端连接器10中的插针12插入母端连接器20中的压线端子22,实现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之间的电气接触,由于母端连接器20中设置了减震圈30来限制导线200的晃动,减轻导线200晃动对压线端子22相对于母端壳体21的相对位移的影响,插针12插入压线端子22后,压线端子22与插针12的磨损减轻,解决了公端连接器10和母端连接器20电气接触不可靠的问题,达到了提升连接器100整体的抗振动能力,提高了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之间电气接触的可靠性。
[0048]
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连接器100,该连接器100包括公端连接器10及如上所述的母端连接器20,该母端连接器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连接器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公端连接器10包括公端壳体11和插针12,插针12的一端位于公端壳体11的凹部内,凹部用于在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插接时容纳母端连接器20。
[0049]
示例性的,插针12可以固定于公端壳体11。
[0050]
示例性的,公端壳体11的凹部侧壁形成有凸起结构111,凸起结构111用于限制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插接后,公端壳体11和母端壳体21的相对移动。
[0051]
与传统的连接器100相比,公端壳体11的凹部侧壁设置有凸起结构111,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插接时,母端壳体21的接插端外壁将与凸起结构111相互抵接,使公端壳体11与母端壳体21之间紧密配合,限制公端壳体11和母端壳体21的相对移动,避免公端壳体11与母端壳体21之间相互窜位,提升了母端壳体21与公端壳体1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插针12与压线端子22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0052]
可选的,凸起结构111可以一体成型在公端壳体11的内壁上,以保证凸起结构111与公端壳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53]
可选的,凸起结构111可以为筋条状、块状、板状等形状的结构。
[0054]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11为楔形筋,沿母端壳体21的插设方向,楔形筋的凸出厚度逐渐增大。
[0055]
需要说明的是,楔形筋的凸出厚度指的是楔形筋凸出于公端壳体11的凹部侧壁的厚度。
[0056]
在母端连接器20和公端连接器10插接的过程中,母端壳体21与公端壳体11之间的限位强度逐渐增大,使得母端壳体21与公端壳体11之间的互配更加可靠。
[0057]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11设有多个,多个凸起结构111沿公端壳体11的凹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
[0058]
母端壳体21至少部分插设在公端壳体11内时,比如:母端壳体21上的接插端插设在公端壳体11的凹部时,母端壳体21的外壁将与多个凸起结构111抵接,使公端壳体11与母端壳体21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以避免公端壳体11与母端壳体21之间相互窜位,进一步提升了母端壳体21与公端壳体1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0059]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公端壳体11的凹部
侧壁还设有第二导向部112,第二导向部112用于令母端壳体21至少部分在第二导向部112的导向下插入公端壳体11内;通过设置第二导向部112,母端壳体21至少部分便可以在第二导向部112的导向下顺利插入公端壳体11内。
[0060]
可选的,第二导向部112可以为导向斜面或者导向弧面。
[0061]
在一个例子中,连接器100无锁止结构,也无需解锁,可以将公端连接器10中插针12的另一端焊接在电路板300上,在使用时,直接将公端连接器10的插针12与母端连接器20的压线端子22对插后,即可实现电气连接。
[0062]
需要说明的是,母端连接器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线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10包括但不限于板端连接器。
[0063]
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母端连接器20或者连接器100,该母端连接器20或者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机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