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7645发布日期:2023-04-19 21:3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通常采用电机驱动总成作为动力源。电驱总成需要通过多个高频开关实现整流,当个别高频开关出现故障时,电机控制器会进入主动短路状态以自我保护。此时,电机随车轮转动所产生的电流也无法传输至电池模组,仅能依靠电机自身发热来消耗能量。当电机温度较高时,可能造成电机失效。为此,现有的电动汽车设置了限时停车的策略来保护电机,但用户体验差。

2、现有技术中连接器通常使用火工品为主要驱动力来源切断负载连接,但是火工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且不可恢复。并且,使用火工品的连接器切断负载连接时伴随有声、光、火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车辆,连接器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可以人工复位,实现了装置的重复使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时,在asc状态下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持续有效的保护,不需停车降温,用户体验佳。

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应用于电机控制系统,连接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包括壳体和三相导通机构,三相导通机构包括弹性件、伸缩机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用于传输一相交流电,其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中的一个,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配合可移动的第二连接件构成可开闭的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用于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并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中的另一个。弹性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伸缩机构。伸缩机构控制弹性件运行于蓄能状态时,弹性件带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相接触,使得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的连接处于闭合状态。伸缩机构控制弹性件由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时,弹性件带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背离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移动,使得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的连接处于开断状态。

4、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两个开闭结构分别从电机的任意两相导通至电机控制器,通过两个开闭结构分别控制电机的任意两相与电机控制器回路的导通,能够精准控制失效回路。使失效回路中电机的任意两相不会形成回路,进而避免电机升温失效。通过可复位、能够重复使用的连接器替代目前常用的一次性不可恢复的火工品,用于切断失效高频开关与电机之间的回路,避免电机过热失效。此实施方式应用在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系统中,不会产生由火工品控制断开回路时的声、光、火等现象,安全性更高,用户在驾驶车辆时也不需临时停车对电机进行降温,还可以人工复位重复使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伸缩机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轴,伸缩轴与弹性件可拆卸连接。伸缩轴伸出时伸缩轴与弹性件连接,弹性件运行于蓄能状态。伸缩轴缩回时伸缩轴与弹性件脱离,弹性件由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

6、本技术实现方式中,伸缩机构的伸缩轴可以与弹性件活动连接在一起,当伸缩轴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控制弹性件处于蓄能的状态,当伸缩轴处于缩回的状态时,可以控制弹性件与伸缩轴脱离,弹性件切换到自由状态,采用伸缩机构控制弹性件的状态,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并且占用空间小。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可拆卸连接。其中,伸缩机构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时,第一弹性件运行于拉伸蓄能状态。伸缩机构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脱离时,第一弹性件由拉伸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

8、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伸缩机构控制一个弹性件处于拉伸蓄能状态,处于拉伸蓄能状态的弹性件对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拉力,当伸缩机构控制弹性件由蓄能状态向自由状态切换时,弹性件带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背离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移动,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断开动作,结构简单,动作可靠。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可拆卸连接。其中,伸缩机构与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时,第二弹性件运行于压缩蓄能状态。伸缩机构与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脱离时,第二弹性件由压缩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

10、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处于压缩蓄能状态的弹性件来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断开动作,断开动作也可以由伸缩机构控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可拆卸连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其中,伸缩机构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时,第一弹性件运行于拉伸蓄能状态,第二弹性件运行于压缩蓄能状态。伸缩机构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脱离时,第一弹性件由拉伸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第二弹性件由压缩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

12、本技术实现方式通过伸缩机构的控制,采用单个弹性件或两个弹性件的组合用于实现连接器的开闭,伸缩机构控制第一弹性件由拉伸蓄能状态向自由状态切换时,在第一弹性件对第二连接件施加弹性拉力的同时第二弹性件由压缩蓄能状态向自由状态切换,此时第二弹性件对第二连接件施加弹性压力,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施加于第二连接件上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背离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移动,从而完成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断开动作,该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并且占用空间小。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弹性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弹性件的连接位置之间。

14、本技术实现方式中,当采用两个弹性件实现连接器的开闭时,第一弹性件在蓄能状态时对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拉力,第二弹性件在蓄能状态时,对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压力,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弹性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弹性件的连接位置之间,两种蓄能状态的弹性件同时作用于第二连接件上,能够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断开连接的过程中断开动作更加快速、准确,能够避免第二连接件在断开后继续摆动而重新与第一连接件搭接的情况出现,安全性更高。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通过固定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固定部套设于第二连接件,固定部为绝缘件。

16、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固定部与弹性件连接,能够提高弹性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稳定性。绝缘材料制作的固定部能够提高电连接的安全性。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还包括u形连接部,u形连接部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与弹性件的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件与壳体的固定连接位置之间。

18、本技术实现方式在软铜排上设置u形连接部能够消除应力,使软铜排受力更好,不易变形。作为回转中心,软铜排以u形连接部为中心旋转实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开断动作。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辅助接触块,辅助接触块用于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辅助接触块包括横截面呈u形的收纳结构,收纳用于夹紧第二连接件的一端。

20、本技术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弹片加紧的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接触可靠,保证了连接有效性。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助接触块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片和一个第二弹片,两个第一弹片分别固定于辅助接触块相互平行的内壁,第二弹片固定设置于与另一侧壁。两个第一弹片和一个第二弹片均具有朝向辅助接触块内部的凸起部分,两个第一弹片和一个第二弹片用于夹紧第二连接件的一端。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伸缩机构固定设置于壳体底部,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壳体的一个侧壁并贯穿一个侧壁延伸至壳体外,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壳体内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与壳体的一个侧壁相对的另一个侧壁上,并贯穿另一个侧壁延伸至壳体外,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壳体内部,悬空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悬空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构成可开闭的连接结构。

23、本技术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悬空段用于实现导通或断开动作,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外部分别用于连接电机与电机控制器,不需拆卸连接器,即连即用,如连接器出现故障,也方便更换。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为一面开口的容器,壳体开口侧设置有条状限位板,条状限位板用于限制弹性件由蓄能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时带动第二连接件移动的距离,条状限位板设置于第二连接件的上方,条状限位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条状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

25、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开口的壳体方便对断开后的连接器进行快速复位,不需拆卸连接器。伸缩机构设置在软铜排的正下方有利于伸缩机构与第一弹性件之间的传动效率,达到快速断开故障回路的目的。采用条状限位板防止由于弹性力过大可能使第二连接件弹开高度过高而接触到其他导电体带来的如短路等安全隐患。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条状限位板朝向壳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限位卡扣,多个限位卡扣均垂直于条状限位板,且多个限位卡扣相互平行,限位卡扣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的横向位移。

27、本技术实现方式采用限位卡扣可以防止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件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接触而导致的如短路等安全隐患。

28、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以及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连接器,逆变电路用于输出三相交流电,至少一个连接器用于传输其中任意一相交流电。

29、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至少一个连接器来实现对电机进行控制,用来传输电机输出三相交流电其中任意一相交流电。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可靠性高。维护难度以及维护成本均较低。

30、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驱总成,包括电机以及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与电机控制器之间的回路。

31、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至少一个电机控制器来实现对动力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难度以及维护成本均较低。

32、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轮以及如上所述的电驱总成,电驱总成与车轮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

33、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第三方面所提供的电驱总成、以及本技术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车辆,均因为包含了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使得在逆变电路中某一高频开关短路失效、电机控制器进入主动稳定控制状态时,可以通过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连接器断开包含短路失效的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的线路,使电机的任意两相不会形成回路,进而不会产生热量,避免电机因高温发热而失效。电驱总成和车辆也无需通过限时停车的方式来保护同步电机,车辆也得以继续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