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充电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端组件及其充电枪。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充电产品逐步应用于生活中,并且作用于新能源设备,新能源充电产品包括待充电端和充电端,充电端对接于待充电端。
3.在现有技术中,充电端在与待充电端的对接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识别,主要是通过充电端的电阻阻值进行识别,此时,充电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电阻,导线的两端分别电连接充电端和电阻,并且焊接于充电端和电阻,在对导线的焊接过程中,导线容易虚焊或脱落充电端或电阻,并且导线在充电端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导致现有的充电端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端组件及其充电枪,以解决现有的充电端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端组件,所述充电端组件包括:
6.电路板,设有线路层;
7.电阻,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工位,所述电阻的对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线路层的一端;
8.导电弹簧,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线路层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充电端,并与所述充电端电连接,使得所述充电端在与所述导电弹簧的接触状态下经所述导电弹簧、线路层与所述电阻电连接。
9.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平板部和圆环部,所述平板部设有所述安装工位,并承载所述电阻;所述圆环部设置于所述平板部的一侧,并承载所述导电弹簧。
10.可选的,所述圆环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充电端穿设;所述充电端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导电弹簧,所述充电端的一端面接触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
11.可选的,所述导电弹簧包括相连接的插接部和弹簧部;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焊盘,并经所述焊盘与所述线路层的一端电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弹簧部的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弹簧部的另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充电端,所述弹簧部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端之间的挤压下弹性伸缩。
13.可选的,所述电阻具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所述电阻可择一地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工位,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工位。
14.可选的,所述导电弹簧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弹簧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充电端;所述电阻处于多个所述导电弹簧之间。
15.可选的,所述线路层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线路层由所述电阻朝向对应的所述导电弹簧延伸。
16.可选的,多个所述导电弹簧的外径均不同。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包括上述的充电端组件。
18.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端组件及其充电枪,电路板设有线路层;电阻安装于电路板的安装工位,电阻的对接端电连接于线路层的一端;导电弹簧安装于电路板,导电弹簧的一端插接于电路板,并与线路层的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充电端,并与充电端电连接,故线路层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电阻的对接端和导电弹簧,线路层经导电弹簧电连接充电端,使得充电端在与导电弹簧的接触状态下经导电弹簧、线路层与电阻电连接,此时,电路板的线路层和充电端之间通过导电弹簧接触,并进行接触式电连接,避免了导线的电连接,从而避免了导线的虚焊、接触不良或者脱落,提高了充电端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枪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a向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端组件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端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端组件100及其充电枪300,以解决现有的充电端200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8.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端组件100,充电端组件100包括电路板10、电阻20和导电弹簧30,电阻20安装于电路板10,导电弹簧30连接于电路板10和充电端200之间。
29.电路板10作为充电端组件100的主要支撑部件,电路板10呈板状,并沿水平方向布置。
30.电路板10设有线路层10a,该线路层10a可以为铜线层,铺设于电路板10的表面,线路层10a作为电路板10的导电层,连接于电阻20和导电弹簧30。
31.电路板10还设有安装工位10b,安装工位10b用于供电阻20安装,可选的,安装工位10b设置于电路板10的中部。
32.此时,电路板10包括平板部11和圆环部12,平板部11设有安装工位10b,并承载电阻20;圆环部12设置于平板部11的一侧,并承载导电弹簧30,其中,线路层10a铺设于电路板10的表面,并沿着电路板10的表面在平板部11和圆环部12之间进行设置。
33.圆环部12设有通孔121,通孔121用于供充电端200穿设;充电端200穿设通孔121和导电弹簧30,充电端200的一端面接触导电弹簧30的另一端。
34.电阻20安装于电路板10的安装工位10b,可选的,电阻20具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电阻20可择一地安装于电路板10的安装工位10b,并可拆卸地连接电路板10的安装工位10b。
35.此时,通过对电阻20的型号的更换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充电段的识别场景的应用,并且电阻20焊接于电路板10的平板部11,并且可以进行拆卸更换,从而便于电阻20的更换,进而提高充电端组件100的更换的便利性。
36.另外,电阻20的对接端电连接于线路层10a的一端。
37.导电弹簧30安装于电路板10,导电弹簧30的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0,并与线路层10a的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弹簧30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充电端200,并与充电端200电连接,使得充电端200在与导电弹簧30的接触状态下经导电弹簧30、线路层10a与电阻20电连接。
38.此时,电路板10设有线路层10a;电阻20安装于电路板10的安装工位10b,电阻20的对接端电连接于线路层10a的一端;导电弹簧30安装于电路板10,导电弹簧30的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0,并与线路层10a的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弹簧30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充电端200,并与充电端200电连接,故线路层10a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电阻20的对接端和导电弹簧30,线路层10a经导电弹簧30电连接充电端200,使得充电端200在与导电弹簧30的接触状态下经导电弹簧30、线路层10a与电阻20电连接,此时,电路板10的线路层10a和充电端200之间通过导电弹簧30接触,并进行接触式电连接,避免了导线的电连接,从而避免了导线的虚焊、接触不良或者脱落,提高了充电端组件100的稳定性。
39.由于电路板10的线路层10a和充电端200之间通过导电弹簧30接触,避免了导线的应用,通过接触式的电连接方式更换了导线的电连接方式,避免了导线的电连接,从而避免了导线的虚焊、接触不良或者脱落,提高了充电端组件100的稳定性。
40.其中,导电弹簧30包括相连接的插接部31和弹簧部32;插接部31插接于电路板10的焊盘,并经焊盘与线路层10a的一端电连接。
41.弹簧部32的一端弹性抵接于电路板10,弹簧部32的另一端弹性抵接于充电端200,弹簧部32在电路板10和充电端200之间的挤压下弹性伸缩。此时,弹簧部32受压于电路板10和充电端200,并且插接部31插接于电路板10的焊盘,弹簧部32的另一端弹性接触充电端200,保证了电路板10的线路层10a和充电端200之间的紧密接触,并且弹簧部32持续受压于电路板10和充电端200,避免了导电弹簧30和充电端200的接触不良,并且扩大了导电弹簧30和充电端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另外,导电弹簧30通过弹簧部32起到缓冲降振的作用。
42.可选的,导电弹簧30具有多个,多个导电弹簧30均安装于电路板10,并作用于对应的充电端200;电阻20处于多个导电弹簧30之间。此时,线路层10a具有多个,多个线路层10a由电阻20朝向对应的导电弹簧30延伸。
43.可选的,多个导电弹簧30的外径均不同。
4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300,包括上述的充电端组件100。
4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端组件100及其充电枪300,电路板10设有线路层10a;电阻20安装于电路板10的安装工位10b,电阻20的对接端电连接于线路层10a的一端;导电弹簧30安装于电路板10,导电弹簧30的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0,并与线路层10a的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弹簧30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充电端200,并与充电端200电连接,故线路层10a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电阻20的对接端和导电弹簧30,线路层10a经导电弹簧30电连接充电端200,使得充电端200在与导电弹簧30的接触状态下经导电弹簧30、线路层10a与电阻20电连接,此时,电路板10的线路层10a和充电端200之间通过导电弹簧30接触,并进行接触式电连接,避免了导线的电连接,从而避免了导线的虚焊、接触不良或者脱落,提高了充电端组件100的稳定性。
4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4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