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3135发布日期:2023-01-20 19:0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20211140799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极连线的电凝钳,包括手柄,手柄的扳机与操作杆一端连接,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外并设有钳头,手柄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钳头组件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导线通过第一导电机构与第一钳头电连接,第二导线通过第二导电机构与第二钳头电连接;第一导电机构包括连接在操作杆上的第一导电定位组件,第一导电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定位块和套设在定位块外的导电弹性片,定位块贴合在导电弹性片的内表面上,导电弹性片与操作杆和第一导线均相连接。
3.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手柄的壳体内壁上固定定位块,在定位块上插配两个导电弹性片,通过使两个导电弹性片的弹性夹脚(导电弹性片端部的弧形弯曲部分)与操作杆相对两侧电接触,以实现第一导线与操作杆的电连接。其中,导电弹性片为位于手柄壳体内最后侧的导体。
4.在电凝钳的实际使用中,扳机被掰动后,扳机会带动操作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之间的咬合或开口,操作杆会频繁与导电弹性片接触,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片状的导电弹性片变形,会造成两弹性夹脚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导致第一导线与操作杆之间存在接触不良,以致电凝钳无法导电,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咬合时无法通过高温止血,电凝钳每使用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后都需要进行维修更换配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后导体与操作杆有效电接触,以延长电凝钳使用寿命的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手柄壳体内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设有前后贯穿以供操作杆通过的导向槽,所述绝缘套后端固定有后导体,所述后导体包括与绝缘套后端相互套设的环部,所述环部后端面处设有至少三个向后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截面呈弧形,所述延伸部后端具有向周向内侧延伸并用于与操作杆外壁电接触的导电凸起,至少三个延伸部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环部后侧,并使相邻两延伸部之间构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缝。
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操作杆外侧套设铜制的后导体,使至少两个导电凸起同时与操作杆外壁接触,相比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通过两个片状的导电弹性片与操作杆相对两侧壁接触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凸起与操作杆的电接触点更多、电接触面更大,能保证有效电接触,能有效保证电凝钳的使用稳定性。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后导体是套设在操作杆外的,整个后导体都可以接电,相比片状的导电弹性片而言,整体结构强度更好,在操作杆
前后移动过程中,能使导电凸起仅进行较小的径向移动,延伸部和导电凸起不易变形,以延长使用寿命;其中,延伸部截面呈弧形,以进一步提高延伸部处的结构强度,以延长使用寿命。其中,绝缘套起到隔离绝缘作用,以避免后导体与位于前侧的零部件间接触以致电路短路;绝缘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手柄壳体内,绝缘套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手柄壳体上的,也可以是拆卸固定在手柄壳体内的。其中,延伸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不仅可以增加电接触点或电接触面的数量,还能便于延伸部的弹性晃动,便于延伸部后端发生径向移动。
8.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凸起内表面为与所述操作杆外表面贴合的弧面。通过上述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导电凸起与操作杆的电接触面的面积,以提高电凝钳使用时的通电稳定性。
9.作为优选,所述环部内壁与所述绝缘套后端外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后导体的装配固定,也便于后导体后续的拆卸维护。
10.作为优选,所述开缝前端连接有沿环部圆周方向延伸的延伸缝,开缝与延伸缝连接以构成t形或l形的缝隙。不仅设有轴向延伸的开缝,还在开缝远离导电凸起端设有圆周方向延伸的延伸缝,能避免因延伸部结构强度抬高所造成的难以弹性晃动的情况发生。
11.作为优选,所述延伸缝的宽度大于所述开缝的宽度。通过增加延伸缝的宽度,以进一步避免因延伸部结构强度抬高所造成的难以弹性晃动的情况发生。
12.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凸起的厚度由外至内逐渐缩小。导电凸起外端较厚以保证导电凸起与延伸部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导电凸起相对延伸部发生前后弯折。导电凸起内端厚度较薄,以便于导电凸起内端发生前后晃动,以便于操作杆的前后移动,降低操作杆前后移动所需要的力矩。
13.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沿前后方向包括实心段和空心段,所述导电凸起与所述实心段的外壁电接触。操作杆对应导电凸起处的部位为实心段,不仅能避免操作杆发生变形,还能保证有效电接触。其中,操作杆有的地方是空心段,能对操作杆进行减重。
14.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套偏离后端处设有向周向外侧延伸的限位环,所述环部套设在绝缘套上并位于所述限位环后侧,所述限位环外径大于所述后导体外径。限位环起到限位作用,以避免后导体过度向前移动。同时,限位环外径大于后导体外径,后导体与手柄壳体间存在间隙,利于后导体的延伸部后端的径向晃动。
15.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保证后导体与操作杆有效电接触,以延长电凝钳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导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导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凝钳的操作杆与后导体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手柄壳体1内的绝缘套2,绝缘套2设有前后贯穿以供操作杆3通过的导向槽,绝缘套2
后端螺纹固定有后导体4。其中,绝缘套2偏离后端处设有向周向外侧延伸的限位环21,后导体4套设在绝缘套2上并位于限位环21后侧,限位环21外径大于后导体4外径,后导体4与手柄壳体1件存在空隙40。其中,操作杆3后端与铰接在手柄壳体1上的扳机11连接。
21.后导体4包括与绝缘套2后端相互套设的环部41,环部41后端面处设有四个向后侧延伸的延伸部42,延伸部42后端具有向周向内侧延伸并用于与操作杆3外壁电接触的导电凸起43,四个延伸部42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环部41后侧,并使相邻两延伸部42之间构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缝44,且四个导电凸起43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操作杆3周向外侧。其中,环部41内壁与绝缘套2后端外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其中,操作杆3沿前后方向包括实心段32和空心段31,导电凸起43与实心段32的外壁电接触。
22.其中,导电凸起43内表面为与操作杆3外表面贴合的弧面,导电凸起43的厚度由外至内逐渐缩小,以使导电凸起43前端面的位置有外侧至内侧逐渐向后延伸,以能起到一定导向效果,便于操作杆向后穿过后导体4。延伸部42截面呈弧形,四个延伸部所构成弧形的圆心在环部41轴线上,
23.其中,开缝44前端连接有沿环部41圆周方向延伸的延伸缝45,开缝44与延伸缝45连接以构成t形缝隙,延伸缝45的宽度大于开缝44的宽度。
24.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保证后导体与操作杆有效电接触,以延长电凝钳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