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0653发布日期:2023-02-28 22:4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形绕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种电器产品越来越多,相应的电子元器件也越来越多,环形电感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一种,在电器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在目前市面上的环形电感绕线机多数由于线圈跟随圆环转动,造成线圈上的丝线绕完后不易更换线圈,且多数使用两个电机带动圆环和绕线环转动,可能会出现转动不同步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解决了在在目前市面上的环形电感绕线机多数由于线圈跟随圆环转动,造成线圈上的丝线绕完后不易更换线圈,且多数使用两个电机带动圆环和绕线环转动,可能会出现转动不同步的情况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的侧面设置有侧板,所述后板的下端设置有下板,所述后板的前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侧面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侧套设有绕线环,所述绕线环的外侧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所述绕线环的外侧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传动与变速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圆环的内部上面设置有线圈。
7.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后板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连接固定,圆环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后端连接在后板的前面。
8.优选的,所述圆环的上端设置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移动环通过第二连接杆移动连接,所述移动环与连接板通过第三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线圈的内部套设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转动块,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五转动杆,所述第五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挡板。
9.优选的,所述第四转动杆外侧设置有方杆,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五转动杆的侧面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侧面设置有主检测器,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侧上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侧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卡扣与卡槽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垂直传动结构,所述垂直传动结构的后面套设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垂直传动结构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后端连接在侧
板的侧面,所述垂直传动结构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测器。
11.优选的,所述垂直传动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固定板,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套设有第二齿轮。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部套设有第三固定杆,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下端连接在下板的上端。
13.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外侧套设有皮带。
14.优选的,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内部套设有第四固定杆,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转动环的下端设置有第四齿轮。
15.优选的,所述第四齿轮的侧面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的上端与第三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内部转动套设有第五固定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内部套设有第五固定杆,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五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检测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环形绕线装置使用一个电机带动圆环与绕线环同时转动,且通过转动机构控制绕线环的转速,达到线圈与圆环同步同时转动。
18.2、本环形绕线装置使用方杆与第五连接杆配合,可将方杆垂直竖起,方便更换线圈,且在方杆顶端使用可以打开的固定块,减少更换时的步骤。
19.综上所述,该装置使用一个电机带动圆环与绕线环同时转动,且通过转动机构控制绕线环的转速,达到线圈与圆环同步同时转动,使用方杆与第五连接杆配合,可将方杆垂直竖起,方便更换线圈。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环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后板;2、侧板;3、下板;4、电机;5、第一固定板;6、第一连接杆;7、第一齿轮;8、垂直传动结构;9、第一固定杆;10、第一转动杆;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皮带;14、第四齿轮;15、第五齿轮;16、第二转动杆;17、第三转动杆;18、第二固定杆;19、转动板;20、圆环;21、第二固定板;22、第一转动环;23、第三固定杆;24、第三固定板;25、第一限位板;26、第二转动环;27、第四固定杆;28、第四固定板;29、第二限位板;30、第五固定板;31、第五固定杆;32、第三限位板;33、绕线环;34、移动环;35、第四转动杆;36、连接板;37、第二连接杆;38、第一挡板;39、第三连接杆;40、线圈;41、第一检测器;42、第二检测器;43、第五转动杆;44、方杆;45、马达;46、第四限位板;47、主检测器;48、第一转动块;49、第二挡板;50、卡槽;51、固定块;52、卡扣;53、第四连接杆;54、第五连接杆;55、第二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电感绕线装置,包括后板1,后板1的侧面设置有侧板2,后板1的下端设置有下板3,后板1的前面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的侧面设置有圆环20,圆环20的外侧套设有绕线环33,绕线环33的外侧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6,绕线环33的外侧连接有第三转动杆17,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传动与变速的传动机构,第三转动杆17的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圆环20的内部上面设置有线圈40。
27.如图1所示,电机4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与后板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6连接固定,圆环20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转动板19,转动板19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8,呈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18的后端连接在后板1的前面,圆环20的上端设置有移动环34,移动环34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板36,连接板36与移动环34通过第二连接杆37移动连接,移动环34与连接板36通过第三连接杆39转动连接,线圈40的内部套设有第四转动杆35,第四转动杆35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块48,第一转动块48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转动块55,呈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块55的侧面设置有第五转动杆43,第五转动杆4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挡板38,第四转动杆35外侧设置有方杆44,第四转动杆35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四限位板46,第五转动杆43的侧面设置有马达45,马达45的侧面设置有主检测器47,第四转动杆35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49,第二挡板49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卡槽50,第二挡板49的另一侧上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杆53,第二挡板49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块51,固定块51的下端侧面设置有卡扣52,固定块51的下端设置有第五连接杆54,第五连接杆54与第四连接杆53转动连接,卡扣52与卡槽50连接,转动板19用于限制圆环20的位置。
28.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垂直传动结构8,垂直传动结构8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测器42,垂直传动结构8的后面套设在电机4的输出端,垂直传动结构8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9的后端连接在侧板2的侧面,垂直传动结构8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0,第一转动杆10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固定板21,呈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0的下端套设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三齿轮12,第三齿轮12的内部套设有第三固定杆23,呈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杆23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板24,第三固定板24的下端连接在下板3的上端,第三齿轮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环22,第一转动环2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5,第一转动环22的外侧套设有皮带13,皮带13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环26,第二转动环26的内部套设有第四固定杆27,呈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杆27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固定板28,第四固定杆27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9,第二转动环26的下端设置有第四齿轮14,第四齿轮14的侧面连接有第五齿轮15,第五齿轮15的上端与第三转动杆17连接,第三转动杆17的内部转动套设有第五固定杆31,第二转动杆16的内部套设有第五固定杆31,呈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杆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五固定板30,第五固定杆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三限位板32,第三限位板3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检测器41,第一齿轮7用于带动圆环20转动,第三齿轮12与第二齿轮11配合用于降低转速,第二转动杆16与第三转动杆17配合用于带动绕线环33转动且对其限位。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线圈40套在方杆44外侧,将线头连接在绕线环33处,启动电机4带动前端的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转动带动圆环20转动,丝线进行对绕线环33绕线,电机4输出端转动通过垂直传动结构8带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带动下端的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转动带动侧面的第三齿轮12转动,第三齿轮12转动带动上端的第一转动环22转动,第一转动环22转动带动皮带13转动,皮带13转动带动另一端的第二转动环26转动,第二转动环26转动带动下端的第四齿轮14转动,第四齿轮14转动带动第五齿轮15转动,第五齿轮15转动带动上端的第三转动杆17转动,第三转动杆17转动带动绕线环33转动,绕线环33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16随第五固定杆31转动,达到绕线的目的,启动在主检测器47随圆环20转动到第二检测器42时启动马达45反向转动线圈40,拉紧丝线,在主检测器47随圆环20转动到第一检测器41时马达45停止转动,达到拉紧的目的;
30.在需要更换线圈40时拉动固定块51使卡扣52脱离卡槽50,抬起第四转动杆35使其随第二转动块55转动,可取出线圈40进行更换。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