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58598发布日期:2023-07-29 15: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池包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热失控、电池性能降低、寿命缩短等问题。因此,电池包内部的降温是电池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3.现有技术中,采用管路流道进行降温的电池包具有冷却液只能单向流动的特点。在对电芯进行降温时,由于电芯温度较高,管路和电芯相接触,冷却液只能从管道的一端流入再从另一端流出,这就导致管道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温差,进而导致不同电芯之间存在温差。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减小这种温差,将严重影响到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且不同电芯之间不易产生温差,具有良好的均温型。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包括:
8.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排列呈多行,相邻两行所述电芯之间具有间隙;
9.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冷却管道内设置有隔挡,所述隔挡将所述冷却管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腔,至少一个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相变工质,未设置所述相变工质的所述空腔用于流通冷却液。
10.可选地,所述隔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挡沿所述冷却管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
11.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侧面和所述电芯的外壁贴合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电芯和所述冷却管道之间设置有导热胶。
13.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管道,再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冷却管道。
14.可选地,所述进液接头具有第一插接腔,所述冷却管道进液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接腔,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一插接腔进入所述冷却管道。
15.可选地,所述出液接头具有第二插接腔,所述冷却管道出液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插接腔,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管道后,依次经所述第二插接腔和所述出液口流出。
16.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管道,每个所述冷却管道上的所有所述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连通;
17.和/或,每个所述冷却管道上的所有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连通。
18.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侧壁为曲面,曲面的弧度和电芯表面弧度相同。
19.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为金属管道。
20.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冷却管道的电池包通过在相邻两行电芯的间隙之中设置冷却管道,以对电芯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电芯温度过高,发生危险。通过在冷却管道内设置隔挡,使其内部形成不同功能的空腔。在至少一个空腔内设置相变工质,未设置相变工质的空腔设置冷却液,由于相变工质能够通过发生相变迅速传递热量(一般通过饱和蒸汽传递),从而使冷却管道的各个部分几乎可以达到等温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能够和电芯的侧面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有利于多个电芯之间的均温性,保证了电池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管道、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装配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中:
28.100、电芯;200、冷却管道;210、隔挡;220、相变工质;300、导热胶;410、进液接头;420、出液接头;510、进液管道;520、出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200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冷却管道200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100和冷却管道200。多个电芯100排列呈多行,相邻两行电芯100之间具有间隙。冷却管道200设置在间隙中,冷却管道200内设置有隔挡210,隔挡210将冷却管道20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腔,至少一个空腔内设置有相变工质220,未设置相变工质220的空腔用于流通冷却液。
34.上述具有冷却管道200的电池包通过在相邻两行的间隙之中设置冷却管道200,以对电芯100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电芯100温度过高,发生危险。通过在冷却管道200内设置隔挡210,使其内部形成不同功能的空腔。在至少一个空腔内设置相变工质220,未设置相变工质220的空腔设置冷却液,由于相变工质220能够通过发生相变迅速传递热量(一般通过饱和蒸汽传递),从而使冷却管道200的各个部分几乎可以达到等温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能够和电芯100的侧面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有利于多个电芯100之间的均温性,保证了电池包的可靠性。
35.可选地,冷却管道200为金属管道。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选用金属材料来制作冷却管道200,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示例性地,金属材料为钢、铝合金或铜中的一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他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来制作冷却管道200,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6.在本实施例中,隔挡210设置有多个,多个隔挡210沿冷却管道20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相变工质220设置在冷却管道200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相变工质220也可以设置在上部或下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7.进一步地,参见图3,冷却管道200的侧面和电芯100的外壁贴合设置,从而电芯100的热量能够迅速传递到冷却管道200。为了增加冷却管道200和电芯100的传热面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管道200的侧壁为曲面,曲面的弧度和电芯100表面弧度相同,因而,冷区管道两侧的电芯100都能够大面积地和冷却管道200的外壁进行贴合。
38.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100和冷却管道200之间设置有导热胶300。导热胶300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从而热量能够迅速分散。导热胶300可以涂覆于电芯100的表面,也可以涂覆于冷却管道200的表面。
39.进一步地,参见图4,冷却管道200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接头410,进液接头410上设置有进液口,冷却管道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接头420,出液接头420上设置有出液口,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冷却管道200,再从出液口流出冷却管道200。
40.进一步地,进液接头410具有第一插接腔,冷却管道200进液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腔,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液口和第一插接腔进入冷却管道200。进液接头410和冷却管道200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进行密封连接。可选地,出液接头420具有第二插接腔,冷却管道200出液的一端插入第二插接腔,冷却液流经冷却管道200后,依次经第二插接腔和出液口
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进液接头410和出液接头420的结构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接头410和出液接头420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可选地,进液接头410和出液接头420的材质也可以选用金属。
41.参见图5,电池包内设置有多个冷却管道200,每个冷却管道200上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510连通,和/或,每个冷却管道200上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52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200设置有4个,每个冷却管道200均安装有进液接头410和出液接头420。进液管道510依次穿过4个进液接头410,出液管道520依次穿过4个出液接头420,从而将4个冷却管道200并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每两行电芯100之间均设置冷却管道200,具体设置方式根据电芯100的排布进行设置即可。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