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6897发布日期:2023-03-03 23:3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池组是将多个电池并联形成的组件,并联的电池组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输出的电压等于一个电池的电压,并联电池组能提供更强的电流,在通过电池组对电器进行供电,现有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便于电池组进行供电,出现了柜式的电池组,更好的将多个电池进行整合与并联。
3.现有的柜式电池组将电池进行连接时,将电池之间贴合放置,减少了电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在电池进行供电或充电时,电池上产生的热量难以从贴合处散发,电池组整体的热量散发较慢,造成了电池组散热效果较差,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为此本技术提供了电池组的散热结构来改善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中现有的电池组的电池之间贴合放置,在进行散热时,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组的容腔,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气流经过的通风口,还包括:
7.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托架所述电池单体,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以使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存在有间隙;
8.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的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上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具有入风端与出风端,所述入风端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出风端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数量与电池单体的数量一致,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电池单体,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入风端处的空气形成朝向所述出风端处的气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柱上的安装板对电池单体进行托架,通过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使构成电池组之间的电池单体之间存在空隙,在通过吹风组件进行吹风,通过连通管将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被吹向电池单体之间的空隙处,对电池单体进行散热,提高了整个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减少了电池单体因发热而损坏的可能。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壳两侧的侧壁之间存在距离差,以使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壳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吹风组件安装在空腔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吹风组件安装在安装柱的一侧,节约了安装空间,也便于吹风组件对电池单体进行散热。
12.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组件有两个,均位于所述安装壳内同一侧的空腔上,两个所述
连通管的出风端之间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将两个连通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气流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电池单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吹风组件提高了散热效率,且设置在同一侧,减少了两个吹风组件之间的相互的干扰,在通过通气管上的开口,使吹风组件吹出的气流较为均匀,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上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灰盒位于安装板远离所述吹风组件的一侧,所述集灰盒上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对气流中的灰尘进行阻挡,所述集灰盒用于收集所述挡板上的灰尘。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吹风组件进行散热的同时,减少灰尘堆积在电池组件上的可能,减少了灰尘对电池组件散热的影响,通过集灰盒对灰尘进行收集,减少了灰尘扬起的可能。
1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吹风组件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弧度朝向所述集灰盒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面,使灰尘被挡板阻挡时,更好的落入到集灰盒内。
18.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组件上安装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一端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通管的入风端连接,所述集风管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的一端的管径到与所述连通管的入风端连接的一端的管径依次减小。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集风管将吹风组件吹出的气流进行集中,使其进行入到连通管内,通过逐渐减少的管径,加快气流的速度,便于气流更快的在连通管内进行运动。
20.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两侧侧壁的上部,所述通风口位于安装壳容腔内部的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通风口位于安装壳外部的出口的高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低,会向上运动,通过在将通气口开设在上部,更好的使热空气被排出安装壳。
22.进一步地,所述集灰盒底部构造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与所述安装板底部重叠,所述延长板与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延长板与安装板拆卸,可将集灰盒进行拆卸,便于对集灰盒内的灰尘进行清洁。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柱上的安装板对电池单体进行托架,通过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使构成电池组之间的电池单体之间存在空隙,在通过吹风组件进行吹风,通过连通管将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被吹向电池单体之间的空隙处,对电池单体进行散热,提高了整个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减少了电池单体因发热而损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爆炸图;
27.图3是本技术又一部分结构爆炸图;
28.图4是本技术图1中立体半剖图;
29.附图标记:1、电池单体;2、安装壳;3、安装柱;4、安装板;5、吹风组件;6、连通管;7、通风口;8、通气管;9、集灰盒;901、延长板;10、挡板;11、集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如图1-图4所示,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电池单体1之间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电池单体1为现有的蓄电池,用于充电、蓄电和放电,通过导线将多个电池单体1进行连接,使其构成电池组,还包括安装壳2,安装壳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组的容腔,安装壳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气流经过的通风口7,通风口7使安装壳2内部的容腔与外界连通,还包括:
32.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安装壳2内的安装柱3,安装柱3上安装有多个安装板4,安装板4用于托架电池单体1,安装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池单体1的高度,以使电池单体1之间存在有间隙,安装柱3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安装壳2内,安装柱3的数量为两个,安装柱3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阵列有多个安装板4,安装板4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电池单体1的高度,当电池单体1位于安装板4上时,每个电池单体1之间存在有间隙,电池单体1上安装有延展板,延展板与安装柱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加强了电池单体1安装的稳定性;
33.安装在安装壳2内的吹风组件5,吹风组件5上安装有连通管6,连通管6具有入风端与出风端,入风端与吹风组件5连接,出风端具有多个开口,开口数量与电池单体1的数量一致,开口朝向电池单体1,吹风组件5用于将入风端处的空气形成朝向出风端处的气流,吹风组件5为风机,风机的吹风的一端与连通管6连接,连通管6靠近吹风组件5的一端为入风端,连通管6具有竖直管与多个水平管,竖直管将多个水平管与吹风组件5连通,水平管为出风端,水平管的开口朝向电池单体1的上表面,使用时,启动吹风组件5,使吹风组件5产生气流,气流通过连通管6的引导,朝向电池单体1上表面运动,便于对电池单体1与电池单体1之间的间隙处进行散热;
34.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将多个电池单体1分隔开,使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少热量在电池单体1上积蓄的可能,在通过吹风组件5与连通管6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了对电池单体1的散热效果,减少了电池单体1长期发热损坏的可能。
35.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柱3与安装壳2两侧的侧壁之间存在距离差,以使安装柱3与安装壳2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吹风组件5安装在空腔内,空腔位于电池单体1的两侧,将吹风组件5安装在空腔内,便于安装吹风组件5,减少安装吹风组件5与安装电池单体1时,空间上产生冲突,且在使用时,能减少吹风组件5的导线与电池组之间导线混杂的可能。
36.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吹风组件5有两个,均位于安装壳2内同一侧的空腔上,两个连通管6的出风端之间安装有通气管8,通气管8将两个连通管6之间相互连通,通气管8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气流通过的开口,开口朝向电池单体1,通过安装有两个吹风组件5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位于同侧,减少了两个吹风组件5之间相互干扰的可能,通气管8安装在连通管6的水平管之间,将两个连通管6进行连通,且通气管8上也开设有多个开口,开口朝向电池单体1的上表面,通过通气管8上的开口,使吹风组件5吹出的气流到达电池单体
1上时,较为均匀,能够较为均与的对电池单体1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37.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4的一侧上安装有集灰盒9,集灰盒9位于安装板4远离吹风组件5的一侧,集灰盒9上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用于对气流中的灰尘进行阻挡,集灰盒9用于收集挡板10上的灰尘,由于整个安装壳2内部与外界连通,在使用时,难免会有灰尘进入到安装壳2的容腔内,灰尘通过重力的作用容易在电池单体1上表面积蓄,当灰尘积蓄过多时,减少了电池单体1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容易对电池单体1的散热造成影响,通过通气管8与连通管6的开口均朝向电池单体1上表面,便于将灰尘进行吹落,在其对侧安装有集灰盒9与挡板10,挡板10安装在集灰盒9顶部,用于将气流中携带的灰尘进行遮挡,阻止灰尘的运动,使其落入集灰盒9内,便于减少灰尘在安装壳2内飞扬的可能,减少了灰尘对电池单体1散热的影响。
38.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0靠近吹风组件5的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弧度朝向集灰盒9内,挡板10为弧形板,其弧形板弧形的圆心朝向吹风组件5,使其在对灰尘进行遮挡时,灰尘与挡板10接触后,会沿着弧形面落入到集灰盒9内,增加了集灰盒9对灰尘的收集效果,减少了灰尘对电池单体1散热的影响。
39.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吹风组件5上安装有集风管11,集风管11一端与吹风组件5连接,另一端与连通管6的入风端连接,集风管11与吹风组件5连接的一端的管径到与连通管6的入风端连接的一端的管径依次减小,集风管11两端的管径依次减少,管径最大的一端与吹风组件5连接,另一端与连通管6连接,通过减少管径,使被吹风组件5吹出的气流的速度加快,时气流能较快的在连通管6内流动,从而更快的到达电池单体1的上表面处,从而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40.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7开设在安装壳2两侧侧壁的上部,通风口7位于安装壳2容纳腔内部的出口的高度高于通风口7位于安装壳2外部的出口的高度,吹风组件5安装在安装壳2的底部,安装壳2的上部为其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安装壳2内的空气在被电池单体1加热后,会向上运动,将通风口7开设在安装壳2的上部,便于热空气更好的被气流从安装壳2内吹出,增加了冷空气或常温空气的流通,增加了散热的效果,通过将通风口7内部的出口高于外部的出口,使通风口7倾斜,减少了外部灰尘直接进入到安装壳2内部的可能。
41.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集灰盒9底部构造有延长板901,延长板901与安装板4底部重叠,延长板901与安装板4通过螺栓连接,延长板901安装在集灰盒9底部,且电池单体1之间的间隙大于集灰盒9的高度,在使用时,将延长板901与安装板4接触连接,可将集灰盒9取出,对集灰盒9内进行清灰,便于后续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4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