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8184发布日期:2023-03-24 17:2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2.dc电源相配的插座,它是由横向插口、纵向插口、绝缘基座、叉型接触弹片、定向键槽组成,两只叉型接触弹片定位在基座中心部位,成纵横向排列互不相连。叉型接触弹片一端为接线口,外露在基座圆柱体顶面,供连接输入电源软线或软缆用,叉型接触弹片另一端由基体互连的两只弹性臂组成,设置在dc插头插入方向绝缘基座插孔内,供给电脑显示器之用,使之正常工作。
3.专利cn202120431583.9公开了一种小型立式免铆合dc电源插座,其通过设置中心针限位座和底盖,以及在中心针上设有限位凸台,通过中心针限位座和底盖对限位凸台的抵接配合实现对中心针轴向方向的固定,通过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起到防止中心针倾斜的作用,组装方便;但是该方案结构简单,正极件和负极件与导体接触面积小,正极件与负极件仅用单个接脚进行连接,使得该直流电源插座无法适用较大电流,且没有检测元件,无法保证通电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结构不稳定,且无法承受较大电流的问题,提供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5.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外壳由前壁、左侧壁、右侧壁、左后壁和右后壁组成;所述侧壁上方设置有多个凹陷口;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脚;所述左后壁末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右后壁末端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突出部和缺口部相互配合卡紧;
7.后盖,所述后盖固定设置在外壳内上部;所述后盖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插孔连通;
8.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底部;
9.所述底座上方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柱上方竖向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直径小于固定柱;所述中心柱外圈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插孔连通;所述中心柱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槽;
10.所述固定柱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为u型结构,并与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上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竖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为矩形结构;
11.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为圆弧结构,且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设置为六个,平均分布在第
二安装槽上,且位于前侧的两个第二开口槽与第一开口槽连通;两个位于水平位置的所述第二开口槽后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
12.所述底座底部中心处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为矩形结构,且与第三通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后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放置槽;
13.负极件,所述负极件包括负极主体、两个负极接角、六个负极弹片;所述负极主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负极接角竖向设置在负极主体的端口;所述负极弹片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负极主体上部;所述负极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负极弹片设置在第一通槽内;所述负极接角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
14.正极件,所述正极件包括正极主体、两个正极接角、六个正极弹片;所述正极主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接角竖向设置在正极主体的端部;所述正极弹片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正极主体上部;所述正极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正极弹片设置在第二通槽内;所述正极接角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
15.中心针,所述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中心针接角和两个中心针弹片;所述中心针接角设置在中心针主体后端;所述中心针弹片设置在中心针主体前端;所述中心针设置在第三安装槽内。
16.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壁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左侧壁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左侧壁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且均以左侧壁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右侧壁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右侧壁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右侧壁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且均以右侧壁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为矩形,且向内弯折;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为t型,且向内弯折;所述缺口部和突出部设置为三个;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向下延伸设置有两个固定脚。
17.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槽;所述后盖通过第二卡扣槽和第二卡扣的限位配合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后盖底部前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后盖底部后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为矩形结构;
18.所述底座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槽;所述底座通过第一卡扣槽和第一卡扣的限位配合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底座上部前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槽对应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底座上部后侧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槽对应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底座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配合与后盖进行固定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槽底部设置有上挡块;所述上挡块与第二卡扣相抵触;所述第一卡扣槽底部设置有下挡块;所述下挡块与第一卡扣相抵触。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通槽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插孔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通槽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中心柱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通槽设置为圆柱形结构。
21.进一步的,所述负极弹片前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负极弹片顶端与第一通槽相抵触;所述正极弹片前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正极弹片顶端与第二通槽相抵触;所述正极主体上斜向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设置为矩形结构,且向外弯折;所述第三卡扣与第一开口槽相抵触。
22.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针主体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卡紧件;所述中心针通过卡紧件与第三安装槽相配合进行固定安装;所述中心针主体尾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三放置槽相抵触;所述中心针弹片前端设置有接触点,所述接触点设置在第三通槽内。
23.进一步的,所述负极件和正极件采用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通过将整体结构设置为竖向,使得电源插座能够达到立式安装的效果。
26.2、通过将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均采用环状多触点结构,使得提高负载输入和输出,能承载dc30v 25a的负载。
27.3、通过设置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正极弹片和两个正极接脚的正极件和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负极弹片和两个负极接脚的负极件,使得正极件和负极件与导体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温升,显著提高直流电源插座的负载功率。
28.3、通过设置固定脚、负极接脚、正极接脚以及中心针接脚,使得电源插
29.座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电路板上,有效地保障了电源插座的稳定性。
30.4、通过设置中心针,使得中心针可以进行检测,当电源插座满电后,中心针发出断电信号,有效地保障了电源插座通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2.图2外壳结构示意图;
33.图3后盖上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后盖底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底座上部结构示意图;
36.图6底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37.图7底座俯视图;
38.图8负极件结构示意图;
39.图9正极件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中心针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外壳;11、前壁;12、左侧壁;121、凹陷口;122、第一卡扣;123、第二卡扣;13、左后壁;131、突出部;14、右后壁;141、缺口部;15、固定脚;16、右侧壁;
42.2、后盖;21、第二卡扣槽;211、上挡块;22、插孔;221、第一通槽;23、第一固定槽;
43.24、第二固定槽;3、底座;31、第一卡扣槽;311、下挡块;32、第一固定块;33、第二固定块;34、固定柱;35、中心柱;351、第二通槽;352、第三通槽;36、第一安装槽;361、第一开口槽;362、第一放置槽;37、第二安装槽;371、第二开口槽;372、第二放置槽; 38、第三安装槽;381、第三放置槽;4、负极件;41、负极主体;42、负极接角;43、负极弹片;431、第二弯折部;5、正极件;51、正极主体;511、第三卡扣;52、正极接角;53、正极弹片;531、第一弯折部;532、接触部;6、中心针;61、中心针主体;611、卡紧件; 612、限位块;62、中心针接角;63、中心针弹片;631、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6.实施例1
47.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包括
48.如图1~2所示
49.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外壳1由前壁11、左侧壁12、右侧壁16、左后壁13和右后壁14组成,具体的,所述外壳1一体铸造弯折而成;通过设置外壳1,使得整个装置能够竖直安装在电路板上,且由于一体弯折而成,使得强度更高,制造方便;
50.所述左侧壁12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122,所述左侧壁12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 123,所述左侧壁12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121,且均以左侧壁12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右侧壁16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122,所述右侧壁16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123,所述右侧壁 16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121,且均以右侧壁16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扣122设置为矩形,且向内弯折;所述第二卡扣123设置为t型,且向内弯折;通过设置第一卡扣122、第二卡扣123和凹陷口121,使得外壳1能够与后盖2和底座3进行固定;
51.所述左侧壁12和右侧壁16均向下延伸设置有两个固定脚15,通过设置固定脚15,使得装置能够竖向安装在电路板上,安装更加稳定;
52.所述左后壁13末端设置有突出部131;所述右后壁14末端设置有缺口部141;所述突出部131和缺口部141可相互配合卡紧,具体的,所述缺口部141和突出部131设置为三个;通过设置突出部131和缺口部141,使得外壳1能够更好的弯折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更加稳定。
53.如图1和图3所示;
54.后盖2,所述后盖2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上部;通过设置后盖2,使得整个装置为分体式结构,制造工序简单,便于安装,同时便于安装负极接角42;
55.所述后盖2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插孔22;通过设置插孔22,使得可以插入电源插头;所述插孔22内侧壁12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槽221;所述第一通槽221与插孔22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通槽221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插孔22的外周壁上,各个第一通槽221之间间隔 60
°
,通过设置第一通槽221,使得可以安装负极弹片43;
56.所述后盖2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槽21;所述后盖2通过第二卡扣槽21和第二卡扣 123的限位配合与外壳1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二卡扣槽21底部设置有上挡块211;所述上挡块211与第二卡扣123相抵触来固定后盖2;通过设置第二卡扣槽21和上挡块211,使得后盖2 能够更好的安装固定在外壳1上;
57.所述后盖2底部前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槽23,所述第一固定槽23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后盖2底部后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槽24,所述第二固定槽24设置为矩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槽23和第二固定槽24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槽23和第二固定槽24,使得后盖2能够更好的安装在底座3上。
58.如图1和图5~7所示;
59.底座3,所述底座3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底部;通过设置底座3,使得能够安装正极件5、负极件4和中心针6;
60.所述底座3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槽31;所述底座3通过第一卡扣槽31和第一卡扣 122的限位配合与外壳1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扣槽31底部设置有下挡块311;所述下挡块311与第一卡扣122相抵触来与外壳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卡扣槽31和下挡块311,使得能够更好的与外壳1进行连接固定,结构更加稳定;
61.所述底座3上部前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槽23对应的第一固定块32,所述第一固定块32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底座3上部后侧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槽24对应的第二固定块33,所述第二固定块33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底座3通过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与第一固定槽23和第二固定槽24的配合与后盖2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使得能够更好的与后盖2进行连接固定;
62.所述底座3上方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固定柱34,所述固定柱34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柱34上方竖向设置有中心柱35,所述中心柱35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直径小于固定柱34;所述中心柱35外圈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槽351,所述第二通槽351与插孔22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通槽351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中心柱35的外周壁上,具体的,所述每个第二通槽351 之间间隔60
°
;所述中心柱35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槽352,具体的,所述第三通槽 352设置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二通槽,使得底座3能够放置正极弹片53;通过设置第三通槽352,使得能够放置中心针弹片63;
63.所述固定柱34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6,所述第一安装槽36设置为u型结构,并与位于后盖2的第一通槽221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36上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口槽361,具体的,所述两个第一开口槽361与水平呈60
°
,两第一开口槽361之间间隔60
°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槽 361,使得正极弹片53上的第一弯折部531能够从第一开口槽361进入,并与其抵触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槽36底部竖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放置槽362,所述第一放置槽362设置为矩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36,使得底座3能够安装负极主体41,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第一放置槽362,使得负极接角42能够从第一放置槽362中穿出,并安装在电路板上;
64.所述底座3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7,所述第二安装槽37设置为圆弧结构,且与第二通槽351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37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371,所述第二开口槽371设置为六个,平均分布在第二安装槽37上,且位于前侧的两个第二开口槽371与第一开口槽361连通;通过设置第二开口槽371,使得正极弹片53能够更好的进入第二通槽351,安装更加方便;两个位于水平位置的所述第二开口槽371后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372;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槽37,使得底座3能够安装正极主体51,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放置槽372,使得正极接角52能够从第二放置槽372中穿出,并安装在电路板上;
65.所述底座3底部中心处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8;所述第三安装槽38设置为矩形结构,且与第三通槽352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38后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放
置槽 381;通过设置第三安装槽38,使得底座3能够安装中心针主体61,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第三放置槽381,使得可以与中心针主体61上的限位块612进行限位,使得中心针6安装更加稳定。
66.图8所示;
67.负极件4,所述负极件4采用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通过设置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使得负极件4具有高导电性的同时还能有极高强度、高弹性、耐热性、搞疲劳性;所述负极件 4包括负极主体41、两个负极接角42、六个负极弹片43;所述负极主体41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负极接角42竖向设置在负极主体41的端部;所述六个负极弹片43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负极主体41上部,具体的,所述各个负极弹片43之间间隔60
°
;所述负极弹片43竖向设置在负极主体41上部,所述负极弹片43前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431,所述负极弹片43顶端与第一通槽 221相抵触;所述负极件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6内;所述负极弹片43设置在第一通槽221内;所述负极接角42设置在第一放置槽362内;通过设置六个负极弹片43,使得能够增加触点,提高负载,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431,使得能够更好的与电源插头接触;
68.通过设置上述方案,使得负极件4通过六个负极弹片与电源插头接触,通过多个触点和引脚能够分流高负载输入和输出,增加电源插座稳定性。
69.图9所示;
70.正极件5,所述正极件5采用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通过设置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使得正极件5具有高导电性的同时还能有极高强度、高弹性、耐热性、搞疲劳性;所述正极件 5包括正极主体51、两个正极接角52、六个正极弹片53;所述正极主体51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主体51上斜向设置有第三卡扣511;所述第三卡扣511设置为矩形结构,且向外弯折;所述第三卡扣511与第一开口槽361相抵触;所述正极接角52竖向设置在正极主体51的端口;所述正极弹片53设置为圆弧结构;所述六个正极弹片53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正极主体51上部,具体的,所述各个正极弹片53之间间隔60
°
;所述正极弹片53前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 531;所述第一弯折部531上设置有接触部532;所述正极弹片53顶端与第二通槽351相抵触;所述正极件5设置在第二安装槽37内;所述正极弹片53设置在第二通槽351内;所述正极接角 52设置在第二放置槽372内;通过设置六个负正极弹片53,使得能够增加触点,提高负载;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531,使得能够更好的与电源插头接触;通过设置接触部532,使得增加接触稳定性,增大电流通过效率;通过设置第三卡扣511,使得正极件5与底座3的安装更加稳定;
71.通过设置上述方案,使得正极件5通过六个正极弹片53与电源插头接触,通过多个触点和引脚能够分流高负载输入和输出,增加电源插座稳定性。
72.图10所示;
73.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包括中心针主体61、中心针接角62和中心针6两个中心针弹片 63;所述中心针主体61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卡紧件611;所述中心针6通过卡紧件611与第三安装槽38相配合进行固定安装;所述中心针主体61尾端设置有限位块612;所述限位块612与第三放置槽381相抵触;所述中心针接角62设置在中心针主体61后端;所述中心针弹片63设置在中心针主体61前端,所述中心针弹片63前端设置有接触点631,所述接触点631设置在第三通槽 352内;所述中心针6设置在第三安装槽38内;通过设置接触点631,使得与电源插头接触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卡紧件611,使得中心针6与底座3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
置限位块612,使得中心针6与底座3进行限位配合,安装更加稳定;
74.通过设置中心针6,使得电源插座在检测到电源充满后,可以对电路板发出断电信号,有效地保障了插座通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5.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76.本装置的外壳1、负极件4和正极件5均为一体铸造并弯折成型,能够确保直流电源插座整体的结构强度。将负极件4插入位于底座3上的第一安装槽36内,并将负极接角42插入第一放置槽362内,使得负极件4固定安装在底座3内;随后将底座3放进外壳1内,随后将四个第一卡扣122卡入第一卡扣槽31内,并与下挡块311限位配合,使得底座3与外壳1固定;随后将后盖2放入外壳1内,后盖2的第一固定槽23和第二固定槽24与底座3上的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对齐,并配合固定;负极件4上的六个负极弹片43分别对应插入位于后盖2内的六个第一通槽221内;随后将外壳1上的四个第二卡扣123向内弯折,使得第二卡扣123卡入第二卡扣槽21内,并与上挡块211限位配合,使得后盖2与外壳1安装稳定;
77.随后安装正极件5,将正极件5插入第二安装槽36内,将正极弹片53插入第二通槽351 内;正极件5上的第三卡扣511与第一开口槽361相抵触,使得正极件5固定,正极件5的正极接角52放置在第二放置槽372内;正极件5上的第一弯折部531向外弯折,且第一弯折部531上的接触部532位于插孔22内;
78.最后安装中心针6,中心针6直接安装进第三安装槽38内,通过中心针6上的卡紧件611 与第三安装槽38的侧壁进行卡紧配合,使得安装稳定;中心针6上的限位块612与第三放置槽 381进行限位配合,避免中心针6安装位置出错;中心针6上的接触点631位于第三通槽352内;
79.通过一体设置的负极件4上的六个负极弹片43和一体设置的正极件5上的六个正极弹片 53,使得增加了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接触面积,使得能承载dc30v 25a的负载,同时此装置为180度立式结构,能达到如此大功率的dc少之又少,有效地增加了电源插座的负载,并延长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8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