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3/1/13/f7faeddk5.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
背景技术:2.电源插头指将电器用品等装置连接至电源的装置。电源插座和插头根据国家在地区的不同,在外型、等级、尺寸和种类方面都有所不同。各个国家都有政府制订的标准。电源插头又叫电源线插头。使用在各种领域,各个国家。根据电源插头的用途不一样。
3.在现有的电源插头中均有孔状结构的结构,该类型的电源插头中的导电孔在不进行导电插接时,容易落入灰尘,使导电孔内部的导电金属接触不良,因此,针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包括壳体部和插入部,壳体部位于插入部的一侧,且插入部位于壳体部的一侧进行凸起,插入部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导电铁芯的导电插芯槽,插入部位于导电插芯槽的一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下沉槽,插入部靠近的第一下沉槽一侧面设有第二下沉槽,第一下沉槽的一侧与第二下沉槽的一侧进行导通,第一下沉槽的内部设有可移动的防尘件,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防尘件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之间进行导通连接,使防尘件可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移动。
7.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导通连接处呈弧形结构,防尘件可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在第一下沉槽与第二下沉槽之间进行滑动,使防尘件可在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之间的拐角处进行移动时,可通过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导通连接处呈弧形结构进行更加顺滑的移动。
8.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防尘件由导向板、格栅板和橡胶盖板构成,导向板和橡胶盖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格栅板的前后两侧壁,格栅板由若干个条状隔板构成,相邻两个隔板的之间通过旋转节进行可转动地连接,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导向扣,隔板可通过两端的导向扣分别与第一导向槽的进行间隙配合,使格栅板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可滑动地连接,通过相邻两个隔板的之间可转动的旋转节,使格栅板的中部可在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之间的拐角处进行弯折。
9.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导向扣由导向球体和连接杆体构成,连接杆体的一端与隔板的端面进行固定连接,导向球体与连接杆体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导向球体镶嵌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内部,通过球状的导向球体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连接,使隔板的两端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内部移动更加流畅。
10.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导向板与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复位组件,导向板通过复位组件可沿第二导向槽进行可滑动,通过复位组件可对防尘件进行推动,使防尘件可在电线插头不进行插接工作时,可保证在第一下沉槽的内部,使导电插芯槽可通过防尘件进行灰尘的隔离保护。
11.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复位组件由若干条插接杆和复位弹簧构成,插接杆的一端垂直地固定连接在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插接杆与第二下沉槽所在的平面保持平行,插接杆的另一端可贯穿导向板、格栅板和橡胶盖的内部,复位弹簧套接在插接杆的中部,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进行抵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板的侧壁进行抵接。
12.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导向板与第二下沉槽之间设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由卡扣和扣槽,卡扣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导向板的顶部,卡扣的一端向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的方向进行延伸,扣槽开设在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上,卡扣可扣合在扣槽的内部,在电线插头进行插接工作时,通过导向板带动防尘件向第二下沉槽的内部移动,使卡扣可扣合在扣槽的内部,使防尘件可停留在扣槽的内部。
13.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壳体部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向外延伸的供电电源线,供电电源线与壳体部之间的连接处进行胶接,使供电电源线可延伸至壳体部的内部,使导电插芯槽可实现供电导通。
14.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壳体部与供电电源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使壳体部与供电电源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结构上的加强,使供电电源线与壳体部之间的连接处不易弯折损坏。
15.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壳体部的侧壁设有若干个条向外凸起的防滑凸条,提高壳体部的外围的摩擦力,使电线插头更加有力的与插座进行插接固定。
16.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技术的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在插入部位于导电插芯槽的一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下沉槽,同时插入部靠近的第一下沉槽一侧面设有第二下沉槽,通过在第一下沉槽的内部设有可移动的防尘件,防尘件可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移动,使防尘件可从第二下沉槽移动至第一下沉槽的内部,从而将防尘件罩盖在导电插芯槽的上方,有效避免灰尘落入导电插芯槽的内部,同时该结构设计巧妙和布局紧凑,适合在电器的领域中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中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中盖合状态下的结构示
意图;
24.图中:1-供电电源线,2-壳体部,201-防滑凸条,3-插入部,301
‑ꢀ
第一下沉槽,302-第二下沉槽,303-导电插芯槽,304-第一导向槽, 305-第二导向槽,306-扣槽,4-加强筋,5-防尘件,501-导向板,502
‑ꢀ
格栅板,503-橡胶盖板,504-卡扣,505-旋转节,506-导向球体,507
‑ꢀ
连接杆体,508-隔板,6-复位组件,601-插接杆,60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6.请参阅图1-6,其具体实施的一种带有防尘保护结构的电线插头,包括壳体部2和插入部3,壳体部2位于插入部3的一侧,且插入部 3位于壳体部2的一侧进行凸起,插入部3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导电铁芯的导电插芯槽,壳体部2的侧壁设有若干个条向外凸起的防滑凸条201,提高壳体部2的外围的摩擦力,使电线插头更加有力的与插座进行插接固定。
27.壳体部2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向外延伸的供电电源线1,供电电源线1与壳体部2之间的连接处进行胶接,使供电电源线1可延伸至壳体部2的内部,使导电插芯槽可实现供电导通,壳体部2与供电电源线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4,使壳体部2与供电电源线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结构上的加强,使供电电源线1与壳体部2之间的连接处不易弯折损坏。
28.插入部3位于导电插芯槽的一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下沉槽 301,插入部3靠近的第一下沉槽301一侧面设有第二下沉槽,第一下沉槽301的一侧与第二下沉槽的一侧进行导通,第一下沉槽301的内部设有可移动的防尘件5,第一下沉槽301和第二下沉槽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防尘件5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下沉槽 301和第二下沉槽之间进行导通连接,使防尘件5可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移动。
29.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导通连接处呈弧形结构,防尘件 5可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在第一下沉槽301与第二下沉槽之间进行滑动,使防尘件5可在第一下沉槽301和第二下沉槽之间的拐角处进行移动时,可通过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导通连接处呈弧形结构进行更加顺滑的移动。
30.防尘件5由导向板501、格栅板502和橡胶盖板503构成,导向板501和橡胶盖板503分别固定连接在格栅板502的前后两侧壁,格栅板502由若干个条状隔板508构成,相邻两个隔板508的之间通过旋转节505进行可转动地连接,隔板508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导向扣,隔板508可通过两端的导向扣分别与第一导向槽的进行间隙配合,使格栅板502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可滑动地连接,通过相邻两个隔板508的之间可转动的旋转节505,使格栅板502的中部可在第一下沉槽301和第二下沉槽之间的拐角处进行弯折。
31.导向扣由导向球体506和连接杆体507构成,连接杆体507的一端与隔板508的端面进行固定连接,导向球体506与连接杆体507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导向球体506镶嵌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内部,通过球状的导向球体506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进行连接,使隔板508的两端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内部移动更加流畅。
32.导向板501与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复位组件6,导向板501
通过复位组件6可沿第二导向槽进行可滑动,通过复位组件6可对防尘件5进行推动,使防尘件5可在电线插头不进行插接工作时,可保证在第一下沉槽301的内部,使导电插芯槽可通过防尘件5进行灰尘的隔离保护。
33.复位组件6由若干条插接杆601和复位弹簧602构成,插接杆 601的一端垂直地固定连接在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插接杆601与第二下沉槽所在的平面保持平行,插接杆601的另一端可贯穿导向板501、格栅板502和橡胶盖的内部,复位弹簧602套接在插接杆601的中部,且复位弹簧602的一端与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进行抵接,复位弹簧602的另一端与导向板501的侧壁进行抵接。
34.导向板501与第二下沉槽之间设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由卡扣 504和扣槽306,卡扣50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导向板501的顶部,卡扣504的一端向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的方向进行延伸,扣槽306开设在第二下沉槽远离第二导向槽的侧壁上,卡扣504可扣合在扣槽306的内部。
35.在电线插头进行插接工作时,通过导向板501带动防尘件5向第二下沉槽的内部移动,使卡扣504可扣合在扣槽306的内部,使防尘件5可停留在扣槽306的内部,使电线插头保持如图6中的展开状态。
36.将卡扣504与扣槽306进行分离,通过弹簧推动导向板501,使防尘件5沿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进行滑动,使防尘件5从第二下沉槽移动至第一下沉槽301的内部,使防尘件5罩盖在导电插芯槽的上方,使电线插头保持如图5中的盖合状态,有效避免灰尘落入导电插芯槽的内部。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