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插件组件、电插接装置及配电柜。
背景技术:2.目前,配电柜抽屉的单级接插装置通常包括动插件组件和静插件组件;动插件组件安装在抽屉上,静插件组件安装于柜体上;动插件组件具有插线头,抽屉柜能够带动动插件组件的插线头穿过静插件组件,使得插线头与静插件组件内的导电片接触而导通电路;在抽屉划出柜体时,动插件组件与静插件组件分离,插线头和导电片分离,电路断开。静插件具有敞口,供动插件的插线头通过敞口进入到静插件内,以与静插件的导电片电连接。
3.现有技术中,由于敞口的设置,使得静插件组件存在漏电的风险,降低了其防护等级。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静插件组件、电插接装置及配电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静插件组件的防护等级低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静插件组件,包括:
6.静插件,所述静插件具有敞口;
7.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静插件上,并覆盖所述敞口的一部分,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纳部;
8.活门,所述活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暴露或遮挡所述敞口;所述活门具有在其相对所述底座活动时远离或靠近所述容纳部的抵靠面和与所述抵靠面相对设置的闭合面,所述活门设有自所述闭合面上沿背离所述静插件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推动部;以及
9.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活门和所述容纳部抵接。
10.可选地,所述容纳部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拱形结构和抵接结构;所述拱形结构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抵接结构抵接所述活门的抵靠面,并在所述活门相对所述底座活动时,所述抵接结构沿着所述抵靠面滑动。
11.可选地,所述拱形结构凸出所述抵接结构,所述拱形结构凸出所述抵接结构的方向与所述活门活动靠近所述容纳部的运动方向一致。
12.可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容纳部还设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凸设于所述座体上,且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
13.可选地,在所述弹性件未受压时所述活门遮挡所述底座未覆盖所述敞口的另一部分。
14.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彼此交叉设置的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所述容纳部;所述活门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滑动接触。
15.可选地,所述抵接结构在所述活门处于暴露所述敞口的位置时嵌入所述第二侧壁
和所述容纳部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活门的活动轨迹上;所述活门上设有远离所述抵靠面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活门遮挡所述敞口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
17.可选地,所述活门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所述第二凸条接触所述第二侧壁。
18.可选地,所述静插件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卡扣块,所述卡扣块卡入所述卡槽内。
19.可选地,所述活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活门和第二活门,所述第一活门和所述第二活门在相互远离时暴露所述敞口;所述第一活门和所述第二活门在彼此接触时遮挡敞口。
2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插接装置,包括:
21.如前所述的静插件组件;所述静插件组件内设有导电片;
22.动插件组件,所述动插件组件具有插线头以及驱动部;
23.当所述动插件组件靠近所述静插件组件时,所述驱动部推动所述活门活动,使得所述插线头通过所述敞口伸入到所述静插件组件内并接触所述导电片。
2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配电柜,包括:
25.柜体;
26.抽屉,所述抽屉滑动安装于所述柜体内;以及
27.如前所述的电插接装置;所述静插件组件安装于所述柜体,所述动插件组件安装于所述抽屉;
28.当所述抽屉滑入所述柜体内时,所述动插件组件靠近所述的静插件组件,所述驱动部推动所述活门活动,使得所述插线头通过所述敞口伸入到所述静插件组件内并接触所述导电片。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推动部受到压力时,弹性件产生变形,活门靠近容纳部一侧运动,而暴露敞口,使得外部的插头可以通过敞口进入到静插件内;当撤销对推动部的压力时,弹性件回弹,带动活门远离容纳部运动,而遮挡敞口。进而,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活门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敞口关闭,以避免静插件组件漏电,以提高其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插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中弹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中静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中活门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3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静插件组件的静插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插件组件的电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插接装置中动插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具有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插接装置的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列表
43.10电插接装置1121卡槽20抽屉120活门30柜体121抵靠面40开关装置122第二限位凸起50导线1221嵌入斜面100静插件组件1222限位平面110静插件123推动部111底座124闭合面1111容纳部125凸条1111a凹槽130弹性件1111b座体131拱形结构1111c限位边132抵接结构1112底壁140导电片1113第一侧壁200动插件组件1114第一限位凸起210插线头1115卡扣块220驱动部1116第二侧壁221推动斜面112壳体s敞口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
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7.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静插件组件100,包括静插件110、底座111和活门120。
48.图3所示,所述静插件110具有敞口s。
49.图1所示,所述底座111固定于所述静插件110上,并覆盖所述敞口s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11上设有容纳部1111。
50.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活门120安装于所述底座111上,用于暴露或遮挡所述敞口s;所述活门120具有在其相对所述底座111活动时远离或靠近所述容纳部1111的抵靠面121和与所述抵靠面121相对设置的闭合面124,所述活门120设有自所述闭合面124上沿背离所述静插件110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推动部123;以及
51.如图4所示,该静插件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130,所述弹性件130分别与所述活门120和所述容纳部1111抵接。
5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推动部123受到压力时,弹性件130产生变形,活门120靠近容纳部1111一侧运动,而暴露敞口s,使得外部的插头可以通过敞口s进入到静插件110内;当撤销对推动部123的压力时,弹性件130回弹,带动活门120远离容纳部1111运动,而遮挡敞口s。进而,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活门120可在弹性件130的作用下将敞口s遮挡,以避免静插件组件漏电,以提高其防护等级。
5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静插件110包括壳体112。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12具有所述敞口s。壳体112限定出与敞口s相通的通槽。导电片140的一部分(与配电柜内的电路连通)伸出壳体112相对敞口s的另一侧,另一部分位于通槽内。当敞口s被暴露时,外部导电结构伸入到通槽内与导电片140接触而导电。为了提高配电柜的防护等级,所述底座111覆盖于所述敞口s的一部分,并固定于所述壳体112上。也即:敞口s的一部分被底座111封盖。所述活门120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11上,并在所述弹性件130未受压时遮挡所述底座111未覆盖所述敞口s的另一部分。也即:敞口s的另一部分则通过活门120以移动的方式遮挡或暴露。
54.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所述活门120具有与所述抵靠面121相对设置的闭合面124;所述活门120包括在所述闭合面124上在背离所述静插件110的方向上延伸形成的推动部123,所述推动部123具有引导斜面。当驱动部220接触推动部123引导斜面时,推动活门120移动克服弹性件130的阻力,此时闭合面124与闭合结构脱离接触,而暴露敞口s。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结构可以为静插件110的壳体112的壁面。
5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容纳部1111设有凹槽1111a。所述凹槽1111a具有第一槽壁。参照图7所示,弹性件130包括拱形结构131和抵接结构132。结
合图2所示,所述拱形结构131嵌设于所述凹槽1111a内,并抵接所述第一槽壁。弹性件130的拱形结构131与凹槽1111a的大小和形状适配,使得弹性件130可靠地抵接安装在底座111上。拱形结构131一般呈弧形,如圆弧形、椭圆弧形等。而凹槽1111a具有与拱形结构131适配的第一槽壁。当活门120移动时,凹槽1111a与拱形结构131相互抵接,使得弹性件130在被挤压时,拱形结构131仅仅产生形变而在凹槽1111a中不具有在活门120移动方向上的移动。
5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活门120具有在其相对所述静插件110活动时远离或靠近所述容纳部1111的抵靠面121。抵接结构132抵接在活门120的抵靠面121上。当活门120受到外力时,拱形结构131抵接在凹槽1111a内,抵接结构132基于形变相对拱形结构131发生位移,而沿着抵接结构132相对抵靠面121背离拱形结构131滑动,使得弹性件130在活门120活动过程中变形顺畅;而当对活门120施加的外力撤销时,弹性件130开始恢复原状,抵接结构132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相对拱形结构131发生位移,而沿着抵接结构132相对抵靠面121朝向拱形结构131滑动,使得弹性件130在活门120活动过程中变形顺畅。
57.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在恢复原状或者受压形变的过程中无卡滞,进而保持活门120在运动过程中顺畅,使得活门12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顺畅暴露敞口s,以使得电接触良好,提高静插件110的工作可靠性;或者在外力撤销时完全遮挡敞口s,降低静插件110的漏电风险,提高静插件110的防护等级。
58.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弹性件130具有受压状态和未受压的原状。所述恢复原状是指:在将活门120受到的压力撤销后,弹性件130从处于受压状态恢复至为未受压的原始状态。当活门120受到压力后,活门120的抵靠面121向容纳部1111靠近而对弹性件130施加压力,由于拱形结构131设置于容纳部1111内,为弹性件130提供受力点;抵接结构132相对于抵靠面121在垂直于受力方向上远离拱形结构131滑动,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基于弹性形变相对于拱形结构131具有第一角位移,因而从整体上来看,抵接结构132在活门120受压时大致呈张开的运动姿态。当活门120受到的压力撤销后,弹性件130开始恢复原状,抵接结构132相对于抵靠面121在垂直于原受力方向上靠近拱形结构131滑动,并且相对于拱形结构131具有与第一角位移相反的第二角位移,直到使得活门120遮挡敞口s,因而从整体上来看,抵接结构132在活门120撤销外力时大致呈收拢的运动姿态。
59.具体实施过程中,弹性件130由具有良好延展性的弹性材料制成,比如金属材料。弹性件130可以呈薄片状、管状等。弹性件13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弹性件130在活门120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依次设置;多个弹性件130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间隔,以共同提供弹力将敞口s遮挡。在需要暴露敞口s时,外力需要克服多个弹性件130共同提供的弹力。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导电结构穿过敞口s伸入到静插件110的通槽内。活门120的活动方向垂直于外部导电结构的伸入方向。比如,外部导电结构从前至后插入到静插件110内,则活门120的活动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
61.当外力克服弹性件130的弹力时,外力推动活门120相对底座111活动而暴露其覆盖的敞口s的部分,进而可插入外部导电结构;而当拔出外部导电结构其撤销外力时,弹性件130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活门120运动相对底座111活动而将底座111未覆盖的敞口s遮挡,静插件110内部处于被封闭的状态,进而活门120可以自动遮挡敞口s避免漏电。
62.进一步地,拱形结构131上可以设置螺纹孔,第一槽壁上设有另一螺纹孔,通过螺
纹件将拱起机构固定在第一槽壁上,以提高弹性件130牢固地固定在底座111或者壳体112上。
63.具体实施时,所述容纳部1111凸设于所述底壁1112上。容纳部1111可以为一具有凹槽1111a的座体1111b,该座体1111b与底壁1112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底壁1112上。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所述拱形结构131两端均连接有抵接结构132。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1111a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两端的第二槽壁。结合图2所示,两端的所述抵接结构132可与两端的所述第二槽壁接触并伸出所述容纳部1111。抵接结构132可沿着抵靠面121滑动接触,抵接结构132会与抵靠面121上不同位置接触,使得活门120在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性。在实施例中,抵接结构132抵靠在活门120的抵靠面121,而不限制其自由度,使得抵接结构132能够沿着抵靠面121滑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结构132关于拱形结构131对称布置,容纳部1111为对称结构,使得抵接结构132提供的弹力可以以活门120的中心对称,确保活门120两侧受到均匀的弹力,进而使得活门120在移动时不会产生偏转,避免活门120卡涩。
6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拱形结构131凸出所述抵接结构132。图7所示,弹性件130类似为“ω”形状。弹性件130的中段拱起设置形成拱形结构131,主要是嵌入到凹槽1111a内,而作为提供弹力的支撑点,使得抵接结构132能够相对该支撑点产生形变和位移。而且,所述拱形结构131凸出所述抵接结构132的方向与所述活门120活动靠近所述容纳部1111的运动方向一致。抵接结构132在活门120暴露敞口s时受压,而可以沿着抵靠面121背离拱形结构131滑动而产生形变和位移。通常情况下,抵接结构132以拱形结构131对称布置。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呈一字形设置,即:在将弹性件130投影在底座111上时,抵接结构132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可以呈“v”形、“米”形等形状,也即在将弹性件130投影在底座111上时,抵接结构132不沿着同一条直线上布置。
6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纳部1111包括座体1111b,所述座体1111b上形成有所述凹槽1111a;所述容纳部还设有限位边1111c,所述限位边1111c凸设于所述座体1111b上,且位于所述凹槽1111a的两侧。所述容纳部111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两侧的限位边1111c。限位边1111c用于限制拱形结构131凸出凹槽1111a,确保弹性件130相对固定地位于滑槽内。
6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11包括彼此交叉设置的底壁1112、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所述底壁1112上凸设有容纳部1111。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均与底壁1112交叉设置。一般情况下,第一侧壁1113、第二侧壁1116和底壁1112的交叉角度根据壳体112的形状具体设置。第一侧壁1113、第二侧壁1116和底座111分别抵接在壳体112的不同壁上。第一侧壁1113、第二侧壁1116和底壁11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活门120的空间。活门120与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接触,以使得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共同支撑活门120。活门120可与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滑动接触。比如,第一侧壁1113、第二侧壁1116和底壁1112两两垂直设置;活门120的不同滑动面分别与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6彼此接触或者活门120通过设置于其滑动面上的凸条125与第一侧壁1113或者第二侧壁1116接触。
7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抵接结构132在所述活门120处于暴露所述敞口s的位置时嵌入所述第二侧壁1116和所述容纳部1111之间。一般情况下,容纳部1111设置在底壁1112的中间,分别与底壁1112两侧的第一侧壁1113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形成一个空间。当外力驱使活门120暴露敞口s时,抵接结构132在外力作用下会跟随活门120移动。运动过程中,容纳部1111和侧壁之间的间隔空间为抵接结构132提供了一个让位空间,抵接结构132可嵌入到该空间内,便于在撤销弹力时抵接结构132回弹而将活门120推出以遮挡敞口s。
71.为了限制活门120相对底座111滑动更多的距离,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114,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14设于所述活门120的活动轨迹上。所述活门120上设有远离所述抵靠面121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122,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2在所述活门120遮挡所述敞口s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14。也即:弹性件130推动活门120遮挡敞口s时,第一限位凸起1114会在第二限位凸起122与之接触时限制活门120移动,而避免活门120滑出底座111而失去封闭敞口s的功能,进而能够提高活门120的防护性能。
7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6所示,第二限位凸起122具有相对设置的嵌入斜面1221和限位平面1222。嵌入斜面1221面向底壁1112设置,限位平面1222面向第一限位凸起1114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114和第二限位凸起122中的任一个为弹性的。在安装活门120时,嵌入斜面1221与第一限位凸起1114接触,使得活门120能够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114而进入到底座111内。当活门120被弹性件130推动时,限位平面1222与第一限位凸起1114接触,避免活门120滑出底座111。
7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活门120面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125,所述凸条125接触所述侧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活门120具有第二滑动面,第二滑动面与第一滑动面彼此垂直设置,且与抵靠面121和闭合面124相互垂直。如图5所示,在第二滑动面面向第二侧壁1116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125。结合图2所示,该凸条125与第二侧壁1116接触,既可以对活门120进行限位,并且在活门120移动过程中,减少活门120与底座1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减小推开活门120的外力,使得滑动顺畅。
7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凸条12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滑动面上,并接触第一侧壁1113。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凸条125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凸条125一般沿着活门120的活动方向延伸。凸条125个数为多个时,沿着活门120的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
7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静插件110上设有卡槽1121。通常情况下,所述壳体112上设有该卡槽1121。所述底座111上设有卡扣块1115。所述卡扣块1115卡入所述卡槽1121内。一般情况下,底座111的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卡扣块1115。卡扣块1115在卡入卡槽1121内,以将底座111固定在壳体112上,以封盖敞口s。
7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卡扣块1115与卡槽1121的形状和大小适配。比如,卡扣块1115可以为条形、方形、圆球状、椭球状等。参阅图4所示,卡扣块1115设置在第一侧壁1113内壁面上,并从第一侧壁1113的外缘朝内凸伸形成,并沿着活门120的活动方向延伸形成。底座1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113,两个侧壁均设有卡扣块1115,以分别嵌入壳体112的不同侧上的卡槽1121内。
78.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闭合结构可以为另一活门120的闭合面124,当活门120的俩闭合面124接触时,敞口s遮挡。比如,活门120包括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第一活门120具有第一闭合面124,第二活门120具有第二闭合面124。第一闭合面124和第二闭合面124接触时,敞口s遮挡;第一闭合面124和第二闭合面124相互远离时,敞口s暴露。第一活门120具有第一推动部123,第二活门120具有第二推动部123。第一推动部123具有从第一闭合面124开始延伸形成的推动部123。第二推动部123具有从第二闭合面124开始延伸形成的第二推动部123。第二推动部123具有与第一引导斜面相对的第二引导斜面。沿远离底座111的方向(外部导电结构伸出通槽的方向),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7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活门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所述第一活门120和所述第二活门120在相互远离时暴露所述敞口s;所述第一活门120和所述第二活门120在彼此接触时遮挡敞口s。比如,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底座111上(或者上下设置的底座111上),当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后,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之间脱离接触而使得敞口s被暴露;外部导电结构从第一活门120与第二活门120之间穿过并与对应的导电片140接触。当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后,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之间的闭合面124相互接触而使得敞口s被遮挡。
80.参照图9所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插接装置,包括静插件组件100和动插件组件200。静插件组件10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方案或者全部技术方案,因而该电插接装置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优势或者全部技术优势,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所述静插件组件100内设有导电片140。该导电片140一部分位于静插件110内,另一部分伸出静插件110。所述动插件组件200具有插线头210以及驱动部220。驱动部220位于动插件组件200的外壁,插线头210延伸出动插件组件200的具有驱动部220的外壁。当所述动插件组件200靠近所述静插件组件100时,所述驱动部220推动所述活门120活动,使得所述插线头210通过所述敞口s伸入到所述静插件组件100内并接触所述导电片14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通过驱动部220推动第一活门120的第一推动部123以及第二活门120的第二推动部123,以使插线头210伸入静插件110并与导电片140接触。
81.结合图10所示,当外部的驱动部220伸入第一推动部123与第二推动部123之间时,随着驱动部220沿靠近底座111的方向移动,驱动部220相对两侧的推动斜面221分别接触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使得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驱动部220可以使得第一推动部123和第二推动部123受到相互远离的推动力,进而推动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相互分离。
82.可以理解地,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可以为平面或近似平面的曲面;或者,沿远离底座111的方向,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改变外部导电结构的驱动部220形状,例如将驱动部220设置为三角形,随着三角形的驱动部220伸入第一推动部123与第二推动部123之间,驱动部220伸入第一推动部123与第二推动部123之间的宽度逐渐增加,从而推动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相互分离。
8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对称布置,在外部的驱动部220伸入第一推动部123与第二推动部123之间时,可以使得第一活门120和第二活门120分别移动相
同的距离。
84.参照图11所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配电柜,包括柜体30、抽屉20和电插接装置10。电插接装置1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方案或者全部技术方案,因而该配电柜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优势或者全部技术优势,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85.所述抽屉20滑动安装于所述柜体30内。所述静插件组件100安装于所述柜体30,所述动插件组件200安装于所述抽屉20。当所述抽屉20滑入所述柜体30内时,所述动插件组件200靠近所述的静插件组件100,所述驱动部220推动所述活门120活动,使得所述插线头210通过所述敞口s伸入到所述静插件组件100内并接触所述导电片140。
8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配电柜包括柜体30以及抽屉20,抽屉20可滑动的安装在柜体30内。静插件组件100固定安装在柜体30上,动插件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抽屉20上。当拉动抽屉20移动时,动插件组件200靠近或远离静插件组件100,驱动部220可以推动活门120暴露或者遮挡,最终使得插线头210穿至通槽内并与导电片140接触导电或者退出通槽内并与导电片140脱离接触导电的关系。
8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抽屉20内还安装开关装置40,开关装置40连接有不同的导线50,导线50分别连接不同的静插件组件的导电片140,通过开关装置40即可使得不同的电插接装置10相连通并组成电路回路。
88.在该实施例中,电插接装置10既可以安装在配电柜的出线侧,也可以安装在配电柜的进线侧。或者,配电柜的出线侧和进线侧均安装有该电插接装置10。
8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柜体30可以设置多层间隔布置的抽屉层隔板,使抽屉20与抽屉层隔板保持滑动配合,同时在抽屉层隔板上设置多个指示位置,以便于指示抽屉20的位置,例如设置分离位置、试验位置以及连接位置刻度线。
9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静插件组件、电插接装置及配电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