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具体涉及一种防拉弧式电梯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2.在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线圈需要通过直流接触器连接至110v电压,直流接触器连接的是大电压,因此在直流接触器开闭的时候,极易出现拉弧的现象,导致抱闸线圈或者直流接触器等使用寿命较低。因此接触器如何防拉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020624650.0的直流接触器,该直流接触器包括:壳、底座、接线端子、接线柱、动触头、静触头、线圈、衔铁、推杆、弹簧、永磁铁和磁轭,所述永磁铁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磁轭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与靠近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处。该直流接触器虽然通过内置永磁铁位于静接触头组件下方,且通过磁轭及导磁片的作用定向增强磁力,这样永磁铁和电磁铁双向拉弧形成的灭弧系统效果好,但是该直流接触器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4.虽然有一定的灭弧效果,但是机械运动的时候,两个静触头还是寻在不能同时断开或者同时闭合的现象,导致拉弧现象仍然存在,危害电气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防拉弧式电梯直流接触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静触头不能同时断开和闭合而导致拉弧现象仍然严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拉弧式电梯直流接触器,包括:箱体、箱盖、电磁线圈、移动架、升降弹簧、磁铁、动触点、连接柱、静触点以及灭弧电路;在箱体内安装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部安装有向上延伸的移动架,移动架上安装有磁铁和动触点,移动架与箱盖之间安装有升降弹簧,箱盖上安装有有伸出外界的连接柱,在连接柱上安装有静触点,静触点位于动触点正上方,在箱盖上安装有灭弧电路,灭弧电路与将连接柱连接;灭弧电路包括:电容以及电阻,电容正极连接至连接电源正极的连接柱,电容负极连接至电阻一端,电阻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电源负极的连接柱。
8.优选的是,灭弧电路安装在一电路板上,电路板上连接有用于将电容或电阻连接的连接脚,连接脚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供连接柱穿过,连接柱与箱盖之间夹紧连接环和一导电弹簧,连接柱、连接环、连接脚以及导电弹簧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9.优选的是,在箱盖内壁可拆卸安装有延伸筒,延伸筒伸入至升降弹簧内,延伸筒与箱盖配合夹紧电路板。
10.优选的是,延伸筒与箱盖内壁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是,连接柱包括:卡臂、柱体以及凸盘,柱体穿过箱盖开设的穿孔,连接柱延伸形成有凸盘,柱体穿过导电弹簧以及连接环,凸盘和箱盖配合夹紧连接环以及导电弹簧,柱体侧壁形成有卡臂,卡臂与柱体连接处有弹性,卡臂位于箱盖背离箱体一侧,在卡臂外环
绕热缩层。
12.优选的是,在箱盖外壁凸出形成凸台环,凸台环环绕在柱体外。
13.优选的是,卡臂靠近箱盖的端面凹陷形成凹槽,凸台环外环绕有阻挡环,阻挡环伸入至凹槽内,阻挡环外环绕热缩层。
14.优选的是,凸台环外壁凹陷形成有环形槽,环形槽供热缩层伸入。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通过设置灭弧电路,实现了当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的时候,电源为电容充电,当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时候,电容放电,电阻消耗电量,从而避免一次性电压变化过大而导致拉弧现象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图1为防拉弧式电梯直流接触器的剖视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1.附图标记:箱体1、箱盖2、延伸筒20、凸台环21、环形槽210、阻挡环22、热缩层23、电磁线圈3、移动架4、升降弹簧5、磁铁6、动触点7、连接柱8、卡臂81、柱体82、凸盘83、凹槽84、热缩层85、静触点9、灭弧电路10、电路板11、连接环111、连接脚112、导电弹簧11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拉弧式电梯直流接触器,包括:箱体1、箱盖2、电磁线圈3、移动架4、升降弹簧5、磁铁6、动触点7、连接柱8、静触点9以及灭弧电路10;在箱体1内安装有电磁线圈3,电磁线圈3中部安装有向上延伸的移动架4,移动架4上安装有磁铁6和动触点7,移动架4与箱盖2之间安装有升降弹簧5,箱盖2上安装有有伸出外界的连接柱8,在连接柱8上安装有静触点9,静触点9位于动触点7正上方,在箱盖2上安装有灭弧电路10,灭弧电路10与将连接柱8连接;灭弧电路10包括:电容以及电阻,电容正极连接至连接电源正极的连接柱8,电容负极连接至电阻一端,电阻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电源负极的连接柱8。
24.灭弧电路10安装在一电路板11上,电路板11上连接有用于将电容或电阻连接的连接脚112,连接脚112固定有连接环111,连接环111供连接柱8穿过,连接柱8与箱盖2之间夹紧连接环111和一导电弹簧113,连接柱8、连接环111、连接脚112以及导电弹簧11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连接环111、连接脚112以及导电弹簧113为与连接环111的连接提供了安装基础。
25.在箱盖2内壁可拆卸安装有延伸筒20,延伸筒20伸入至升降弹簧5内,延伸筒20与箱盖2配合夹紧电路板11。延伸筒20的设置,实现了定位升降弹簧5的顶部,避免升降弹簧5偏离,同时定位了电路板11。
26.延伸筒20与箱盖2内壁螺纹连接。实现了延伸筒20与箱盖2的可拆卸连接。
27.连接柱8包括:卡臂81、柱体82以及凸盘83,柱体82穿过箱盖2开设的穿孔,连接柱8延伸形成有凸盘83,柱体82穿过导电弹簧113以及连接环111,凸盘83和箱盖2配合夹紧连接环111以及导电弹簧113,柱体82侧壁形成有卡臂81,卡臂81与柱体82连接处有弹性,卡臂81位于箱盖2背离箱体1一侧,在卡臂81外环绕热缩层8523。实现了柱体82从而箱盖2内侧依次穿过连接环111、导电弹簧113以及箱盖2的穿孔,穿过的时候卡臂81被挤压到柱体82上开设的缺槽内,从而避免卡臂81影响柱体82的安装;当卡臂81穿过穿孔后,卡臂81在弹力下旋转到冒出缺槽的位置,卡臂81限制柱体82相对箱盖2移动,从而方便了连接柱8的安装,同时可以实现与电路板11上的灭弧电路10电连接,提高了安装效率。
28.在箱盖2外壁凸出形成凸台环21,凸台环21环绕在柱体82外。凸台环21的设置为热缩层8523(也就是热缩绝缘套管,热缩绝缘套管套在卡臂81以及凸台环21外后,加热后热缩,从而形成热缩层8523)安装提供安装基础。
29.卡臂81靠近箱盖2的端面凹陷形成凹槽84,凸台环21外环绕有阻挡环22,阻挡环22伸入至凹槽84内,阻挡环22外环绕热缩层8523。阻挡环22采用硬性易弯折钢片制成,阻挡环22阻挡卡臂81向着柱体82中心轴线移动,从而保证卡臂81能够卡在凸台环21背离箱盖2的端面,避免了热缩层8523安装的时候将卡臂81压在柱体82能够与凸台环21脱离的位置,从而保证了连接柱8安装后的稳定性。
30.凸台环21外壁凹陷形成有环形槽210,环形槽210供热缩层8523伸入。环形槽210的设置,在热缩层8523热缩后伸入至环形槽210内,从而避免了热缩层8523能够与凸台环21脱离,保证了热缩层8523安装的稳定性。
3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