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6261发布日期:2023-03-22 08:3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晶体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


背景技术:

2.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电流开关,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
3.半导体晶体管安装在电子产品中,因为电子产品经常被使用,因此会出现意外摔落或受到撞击的情况,传统的半导体晶体管的防撞减振效果较低,半导体晶体管意外摔落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半导体晶体管的变形甚至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具有提高半导体晶体管的防撞能力,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晶体管本体,所述晶体管本体外部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晶体管本体端子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晶体管本体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杆,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晶体管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壳体内顶壁和内底壁对应所述竖杆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活塞过盈配合于对应所述套筒内,所述壳体顶壁和底壁内均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套筒与对应所述容纳腔相通,且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晶体管本体的一侧与对应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弹簧、套筒、竖杆和壳体的配合,当晶体管本体意外摔落时弹簧发生形变对晶体管本体进行缓冲,且活塞与套筒内壁的过盈配合对弹簧的运动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防撞能力和缓冲效果,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侧壁内开设有连通道,所述连通道与两个所述容纳腔均相通,所述连通道远离晶体管本体的内侧壁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转动穿过所述连通道内壁延伸至所述连通道外部,所述转动杆外周面位于所述连通道内处固定套设有叶轮,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连通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通道、转动杆、叶轮和扇叶的配合,在晶体管本体摔落时,晶体管本体竖直运动带动气流通过连通道,冲击叶轮带动转动杆和扇叶转动,从而将壳体内的灰尘和杂质吹离,防止其吸水造成晶体管本体腐蚀,且活塞与套筒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也能被扇叶产生的风吹走,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散热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晶体管本体靠近所述连通道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与所述壳体内侧壁相贴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块的设置,加快了晶体管本体的散热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内侧壁对应所述扇叶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所述扇叶完全位于对应所述避让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避让槽的开设,防止晶体管本体运动时与扇叶发生撞击,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晶体管本体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鳍片的设置,提高了风与晶体管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散热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宽度方向两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孔的开设,进一步的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散热效果。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 通过活塞、弹簧、套筒、竖杆和壳体的配合,当晶体管本体意外摔落时弹簧发生形变对晶体管本体进行缓冲,且活塞与套筒内壁的过盈配合对弹簧的运动产生阻尼作用,限制了弹簧的频繁振动,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防撞能力和缓冲效果,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使用寿命。
20.2. 通过连通道、转动杆、叶轮和扇叶的配合,在晶体管本体摔落时,晶体管本体竖直运动带动气流通过连通道,冲击叶轮带动转动杆和扇叶转动,从而将壳体内的灰尘和杂质吹离,防止其吸水造成晶体管本体腐蚀,且活塞与套筒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也能被扇叶产生的风吹走,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正剖图;
23.图3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正剖图;
24.图4是本实施例的上剖图。
25.图中,1、晶体管本体;2、壳体;3、竖杆;4、活塞;5、套筒;6、容纳腔;7、弹簧;8、连通道;9、转动杆;10、叶轮;11、扇叶;12、导热块;13、避让槽;14、散热鳍片;15、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
28.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撞击的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晶体管本体1,晶体管本体1外部套设有壳体2,壳体2宽度方向两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5,方便晶体管本体1进行散热。
29.壳体2靠近晶体管本体1端子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晶体管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固定
连接有四个竖杆3,竖杆3远离晶体管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4。
30.壳体2内顶壁和内底壁对应竖杆3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套筒5,套筒5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活塞4过盈配合于对应套筒5内。壳体2顶壁和底壁内均开设有容纳腔6,套筒5内部与对应容纳腔6相通,且活塞4远离晶体管本体1的一侧与对应容纳腔6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
31.初始状态下,若干个弹簧7均处于自然状态,晶体管本体1位于壳体2内部中心处。当晶体管本体1摔落发生震动时,带动对应竖杆3运动,竖杆3带动活塞4运动,活塞4带动弹簧7发生形变,弹簧7的回复力能够带动晶体管本体1恢复原位,且活塞4运动时与套筒5内壁之间摩擦生热,减小了弹簧7的弹性势能,使晶体管本体1能够快速停止震动,提高了晶体管本体1的减振防摔效果。
32.壳体2侧壁内开设有连通道8,连通道8与两个容纳腔6均相通。容纳腔6和连通道8内充满气体,活塞4运动时对应两个容纳腔6一个气压升高,并一个气压降低,从而带动气体穿过连通道8运动。
33.连通道8远离晶体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转动杆9另一端转动穿过连通道8内壁延伸至连通道8外部。转动杆9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壳体2内侧壁为过盈配合,使连通道8内的气体不能穿过转动杆9与壳体2内侧壁之间的缝隙。
34.转动杆9外周面位于连通道8内处固定套设有叶轮10,连通道8内气流流动能够冲击到叶轮10上,带动叶轮10转动。转动杆9位于连通道8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1。壳体2内侧壁对应扇叶11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13,扇叶11完全位于对应避让槽13内。
35.活塞4运动带动气体穿过连通道8运动,带动叶轮10转动,叶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扇叶11转动,朝向壳体2内部吹气,使壳体2内的灰尘被吹离,活塞4与套筒5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也能被扇叶11产生的风吹走。
36.晶体管本体1靠近连通道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块12,导热块12为导热硅胶制成,既能导热,也能绝缘,其为软质材料,也能够减小晶体管本体1与壳体2侧壁撞击的伤害。导热块12与壳体2内侧壁相贴合。
37.晶体管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14。散热鳍片14提高了风与晶体管本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本体1的散热效果。
38.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9.当晶体管本体1摔落发生震动时,带动对应竖杆3运动,竖杆3带动活塞4运动,活塞4带动弹簧7发生形变,弹簧7的回复力能够带动晶体管本体1恢复原位,且活塞4运动时与套筒5内壁之间摩擦生热,减小了弹簧7的弹性势能,使晶体管本体1能够快速停止震动,提高了晶体管本体1的减振防摔效果。
40.活塞4运动带动气体穿过连通道8运动,带动叶轮10转动,叶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扇叶11转动,朝向壳体2内部吹气,使壳体2内的灰尘被吹离,活塞4与套筒5相对运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也能被扇叶11产生的风吹走。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