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充电接口结构及水下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84828发布日期:2024-08-02 02: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浮充电接口结构及水下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池清洁,尤其是涉及一种漂浮充电接口结构及水下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泳池清洁机大都是由岸上电源供电,电源与清洁机之间用电缆连接,这样清洁机在清洗泳池过程中,能到达的地方要受电缆长度制约,同时清洁机长时间转弯机动工作又会使电缆缠绕打结,需要专门设置转环释放扭矩来消除这些弊端。另外对于大型比赛泳池,都设置有泳道线,电缆有时会挂卡,影响清洁机正常工作。

2、产生上述弊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较长电缆存在,如若取消较长电缆,则可完全消除上述弊端。如若取消电缆,则不可能再利用岸上电源,必须有一个可在水中工作的可充电电源,为泳池自动清洁机供电。

3、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方案,授权公告号为“cn10172526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其包括通讯浮体、通讯脐带电缆、自容式直流电源、供电电缆和泳池水下清洁机与遥控器;通讯浮体漂浮在水面上,浮体上面露出水面接收遥控器发出的信号,通过脐带通讯电缆控制自容式直流电源工作,同时,其还公开了充电接口。然而,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接口插接、充电完成后需要将充电接口拔出,在其插拔过程中电极之间由于距离小,极其容易击穿该小距离之间的空气,从而引起弧光放电现象,弧光放电会造成充电针和充电座镀层不可逆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漂浮充电接口结构及水下清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漂浮充电接口结构,包括,

3、第一磁性连接组件,包括充电针组和检测针组;

4、第二磁性连接组件,包括检测控制装置、与充电针组相对应的充电座组、与检测针组相对应的检测座组以及开关组件,第一磁性连接组件与第二磁性连接组件磁性相反,检测控制装置配置为:

5、若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接触,开关组件导通,充电回路导通;

6、若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断开,开关组件断开,充电回路断开;

7、第一磁性连接组件或第二磁性连接组件设有浮力件,以使得第一磁性连接组件或第二磁性连接组件可漂浮于水面上;或,

8、第一磁性连接组件的壳体或第二磁性连接组件的壳体为漂浮壳体,以使得第一磁性连接组件或第二磁性连接组件可漂浮于水面上。

9、进一步的,检测针组的端子到检测座组的端子的距离大于充电针组的端子到充电座组的端子的距离。

10、进一步的,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11、开关电路模块,控制开关组件的导通与断开。

12、进一步的,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

13、与开关电路模块相连接的加速模块,加快开关电路模块的开关速度;和/或,

14、与开关电路模块相连接的电流延迟增大模块,延迟增大开关电路模块中的电流。

15、进一步的,开关电路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三极管电路和第二三极管电路,其中,

16、第一三极管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被配置为: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公共接点,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

17、第二三极管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检测座组连接;第二三极管被配置为: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公共接点,发射极与检测座组连接,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与开关组件连接。

18、进一步的,加速模块包括电容,电容并联连接于第一电阻的两端。

19、进一步的,电流延迟增大模块包括电感,电感的第一端与检测座组连接,第二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一电阻连接。

20、进一步的,第一电阻与第六电阻的公共接点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1、进一步的,充电针组至少包括正充电针和负充电针,检测针组中的检测针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22、进一步的,充电座组至少包括与正充电针相对应的正充电座以及与负充电针相对应的负充电座;检测座组中的检测座的数量与检测针组中的检测针的数量相适应,检测座组中的各个检测座的位置与检测针组中的各个检测针的位置一一对应。

23、进一步的,正充电座与电池的正极连接,负充电座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24、进一步的,开关组件连接于正充电座与电池正极之间;或,开关组件连接于负充电座与电池负极之间。

25、进一步的,正充电座与电池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正充电座连接,负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26、进一步的,检测座组与检测控制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检测座组连接,负极与检测控制装置连接。

27、进一步的,开关组件为电子开关。

28、进一步的,电子开关为mos管、三极管、二极管中的一种或几种。

29、一种水下清洁装置,包括:

30、装置主体;

31、可漂浮于水面上的能源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模块,光伏发电单元为装置主体供电,或,光伏发电单元通过储能模块为装置主体供电;

32、无线通讯模块,装置主体的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无线控制端通信;

33、如上述的漂浮充电接口结构,与装置主体或储能模块连接,以使得装置主体或储能模块可使用外部电源充电。

34、进一步的,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壳体和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设于壳体内,或太阳能板为壳体的一部分。

35、进一步的,无线通讯模块设于装置主体内,或,无线通讯模块设于壳体内。

36、进一步的,壳体包括收纳模块,用于收纳能源组件的线缆;收纳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缠绕部件,线缆的部分可缠绕于缠绕部件上。

37、进一步的,壳体设有浮力单元,浮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浮子。

38、进一步的,能源组件还包括散热件,散热件与光伏发电单元和/或储能模块连接,对光伏发电单元和/或储能模块进行散热。

39、进一步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wifi通讯模块、蓝牙通讯模块、4g模块、5g模块或gprs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4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漂浮充电接口可漂浮于水面上,漂浮充电接口与水下清洁装置的装置主体或储能模块连接,使得装置主体内的可充电电池或储能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行充电,无需设置电缆,避免电缆缠绕,同时水下清洁装置无需提出水面进行充电,提高水下清洁装置充电的便捷性;

41、漂浮充电接口中的开关组件为常开状态,插接时,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先接触,在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将要接触或者刚刚接触时,开关组件不导通、为断开状态,连接在充电针组、充电座组之间的充电回路为断路,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之间无电压、电流;

42、随着插接(该插接是借助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性连接组件、第二磁性连接组件之间的磁吸力进行的)的继续进行,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接触,此时开关组件动作,基于该动作可判断为“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可靠连接”,开关组件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充电针组、充电座组之间的充电回路导通,进行充电,由于充电开始时,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已经可靠连接,避免了弧光放电的发生;

43、充电完成(或者基于其他需要)中止充电时,第一磁性连接组件、第二磁性连接组件被逐步分离,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断开、开关组件断开,从开始分离到开关组件断开期间,充电针组、充电座组始终处于可靠连接,避免了弧光放电的发生;开关组件断开后,充电针组、充电座组即将分离或者刚分离时充电回路已经断开,避免该二者处于该状态下产生弧光放电;

44、利用检测针的针头端与充电针的针头端不平齐,具有距离差,通过检测控制装置与开关组件的配合,形成充电针与充电座的接触的时间差,形成可靠的充电回路,充电时充电回路延迟导通,断电(终止充电)时充电回路提前断开,减少弧光放电,延长充电针和充电座的使用寿命,对充电针和充电座的镀层进行保护,使用安全可靠;

45、第一磁性连接组件与第二磁性连接组件磁性相反,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下,第一磁性连接组件与第二磁性连接组件对中,使得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正对、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正对,以避免第一磁性连接组件与第二磁性连接组件相对彼此的倾斜而造成“插接时,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之间的接触早于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之间的接触”,准确可靠接触,形成可靠连接,避免误判(充电插接时,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的接触早于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的接触;断电分离时,检测针组与检测座组的分离晚于充电针组与充电座组的分离)的发生,进一步减少弧光放电;

46、设置有能源组件,通过太阳能板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至储能模块中,再通过储能模块为装置主体进行供电,或者,太阳能板直接与装置主体内的可充电电池连接,为可充电电池充电,使用清洁能源为装置主体持续供电更加绿色环保,且在太阳能供电不足时,储能模块或装置主体可以通过漂浮充电接口结构连接外部电源为设备持续供电,兼顾节能的同时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47、设置有收纳模块,可收纳多余的线缆,允许用户根据自家泳池水深调节所需的线缆长度,从而使机器使用时看起来更加简洁,且在机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因线缆过长而发生缠绕,不会有多余的线缆占用水池空间;

48、可以实现水下清洁装置的远程控制,通过远程控制,可实现水下清洁装置在水下长时间工作(例如除了需要清理清洁机的过滤盒,其他操作均可实现远程,大大减少了用户对于水下清洁装置的人力工作-比如将水下清洁装置提出水面进行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