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64866发布日期:2023-06-28 10:5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箱体防护,具体为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池箱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安装结构件(设备)等组成的成组电池,具备符合标准的电池箱结构、电池箱监控设备、电池箱接插件、电池箱环控设备等。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9360919a“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全复合材料电池箱及其制作方法”,全部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上盖采用快速固化预浸料制作,下箱体采用预浸料-芯材-预浸料的三明治夹芯结构,其中下箱体包含纵横加强筋和吊耳,加强筋同样使用夹芯结构,吊耳为预浸料铺层实心结构,箱体结构与加强筋和吊耳一体成型。此装置可以有效减轻电池箱的重量,达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目的,采用一体成型工艺,避免因分别制备部件、拼接组装等带来的连接问题和赘重,从而实现结构进一步减重。使用快速固化预浸料及快速成型工艺,大大降低复合材料电池箱的整体成本;可满足电池箱在颠簸急刹车、碰撞等极限工况下的刚度需求;且电池箱采用一体成型,无粘接及焊接缝隙,防尘防水性能卓越。

3、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电池箱的防水防潮功能,下箱体一般常用密封的结构,电池在工作状态时会产生热量,密封环境会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越来越高,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电池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为保证电池箱的防水防潮功能,下箱体一般常用密封的结构,电池在工作状态时会产生热量,密封环境会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越来越高,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电池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包括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包括外壳和散热机构,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外壳两侧开口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相邻外壳内壁一侧开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的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拉簧,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活动连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相邻外壳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

3、两个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活动连接有膨胀组件,所述膨胀组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底壁中心位置处,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甘油,所述气囊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与相邻的密封板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均包括第一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转动座固定连接在密封板侧壁的底端,所述第三转动座与第一转动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当使用电池后,外壳内部温度升高,气囊内部的甘油气化,气囊的体积发生膨胀并推动两侧的滑动板向外滑动,转动杆绕第一转动座向上转动,随之气囊体积膨胀越大,转动杆与外壳的底壁之间夹角越大,转动杆推动第二转动座向上移动,第二转动座带动密封板沿着限位条向上滑动,密封板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限位条向外侧移动,拉簧产生拉伸变形并对限位条施加拉力,限位条向内侧移动,拉簧对限位条的拉力密封板使对散热板产生碰撞,密封板3321与散热板之间的碰撞将散热板散热孔内部灰尘全部抖动下来,实现了当外壳内部温度过高时的散热效果。

4、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定位块,所述滑动板通过定位块与外壳之间滑动连接,通过定位块对滑动板的滑动就进行限位,能够时滑动板更加稳定。

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减震组件,在外壳的底端设置减震机构提高减震效果。

6、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柱和定位座,所述减震柱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与外壳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定位座并与定位座之间滑动连接,减震柱在定位座内部滑动。

7、优选的,所述定位座与减震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减震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定位座对减震柱的上下运动发挥了限位效果,当发生震动时减震柱与定位座之间的压簧发挥了减震缓冲作用。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通过在固定板的两侧安装紧固螺钉对这个装置位置进行固定。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动杆均通过限位槽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背离转动杆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支撑杆对转动杆的转动发挥了限位与支撑的作用,使转动杆对密封板位置控制更加稳定。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杆和支撑杆通过转动轴与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座、第三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宽度与外壳的两端侧壁之间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涂抹润滑剂,电池安装在支撑网上,通过支撑网底部的气囊也能对电池起到减震作用。

12、一种复合材料的电池箱下箱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一、平稳放置底板后,通过底板两侧的安装槽安装固定,将电池放置到外壳内部,并盖住上箱体实现外壳的安装固定;

14、步骤二、启动电池后,外壳内部温度升高,气囊内部的甘油气化,气囊的体积发生膨胀,气囊推动滑动板沿着滑槽向两外侧滑动,滑动板向密封板靠近,转动杆绕第一转动座向上转动,随之气囊体积膨胀越大,转动杆与外壳的底壁之间夹角越大,转动杆推动第二转动座向上移动,第二转动座带动密封板沿着限位条向上滑动;

15、步骤三、密封板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之间滑动至之间的距离最远位置处时,第二齿条受到第一齿条的挤压对限位条产生压力,限位条向外侧移动,拉簧产生拉伸变形并对限位条施加拉力,当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之间滑动至之间距离最近位置处时,拉簧对限位条的拉力使密封板对散热板产生碰撞,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之间的持续滑动使密封板与散热板之间产生多次碰撞;

16、步骤四、当密封板从初始位置完全滑动至散热板的顶端,散热板的散热孔的有效面积逐渐扩大,外壳内部热空气从散热板外外壳外部扩散,外壳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气囊的体积也随外壳内温度发生变化,使气囊的体积和外壳内温度处于电池工作状态时保持动态平衡后,密封板的位置也逐渐稳定;

17、步骤五、外壳内电池停止工作后,外壳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状态,气囊内部的甘油液化,气囊的体积大幅度减小,两侧的滑动板滑动至初始位置,即转动杆保持水平状态,第三转动座带动密封板降低至初始最低位置,密封板完全覆盖在散热板的内侧壁。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中,通过气囊内部的甘油气化和液化,气囊的体积发生改变并推动两侧的滑动板滑动,转动杆推动密封板运动,温度降低时,气囊的体积减小,两侧的滑动板滑动至初始位置,密封板滑动最低位置,密封板完全覆盖在散热板的内侧壁,温度升高时,气囊的体积增大,滑动板推动密封板向上滑动,密封板脱离散热板的内侧壁,使外壳内外热量交换,实现了电池箱防水防潮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20、2、本发明中,通过密封板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限位条向外侧移动,拉簧产生拉伸变形并对限位条施加拉力,限位条向内侧移动,拉簧对限位条的拉力使对散热板产生碰撞,将散热板散热孔内部灰尘全部抖动下来,实现了将散热板灰尘震动下来提升散热的效果。

21、3、本发明中,通过在在外壳的底端安装减震机构,气囊的顶端安装支撑网,当发生震动时减震柱与定位座之间的压簧发挥了缓冲作用,同时气囊也能对支撑网上方放置的电池起到减震作用,避免了电池盒碰撞造成电池损坏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