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5587发布日期:2023-05-31 18:4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平板显示产业对于高分辨率、快响应速度、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目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准分子激光晶化(英文:excimer laser annealing,缩写ela)工艺形成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低的材料成本,因此近年来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较活跃的状态。

2、显示产品在采用ela工艺形成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时,由于设备硬件结构的原因,激光打到像素上的角度呈1°的夹角,并且因工艺本身的波动,使得激光能量也存在不均匀性。在采用ela工艺制作显示产品中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时,激光与多晶硅膜层之间会产生干涉区域,造成不同区域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晶化程度不同,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存在特性差异,进而导致显示产品在像素复位、补偿等阶段,经过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电流不同,影响显示产品的低灰阶显示画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在采用ela工艺制作显示产品中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时,导致的显示产品在像素复位、补偿等阶段,经过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电流不同,影响显示产品的低灰阶显示画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一初始化信号线和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子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4、发光复位晶体管,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耦接,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初始化信号线耦接,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

5、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

6、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包括发光复位有源图形,所述发光复位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发光复位有源图形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度。

7、可选的,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驱动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

8、所述补偿晶体管包括补偿有源图形,所述补偿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

9、所述补偿有源图形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度。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驱动有源图形,所述驱动有源图形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部分至第五部分;

11、所述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90度。

12、可选的,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

13、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发光控制有源图形,所述发光控制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

14、所述发光控制有源图形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小于90度。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和/或,

16、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五方向平行;和/或,

17、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角在45度至75度之间;和/或,

19、所述第二夹角在45度至75度之间;和/或,

20、所述第三夹角在45度至75度之间;和/或,

21、所述第四夹角在45度至75度之间。

22、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数据线;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

23、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包括数据写入有源图形,所述数据写入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

24、所述数据写入有源图形沿第六方向延伸,所述第六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小于90度。

25、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源控制晶体管,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线耦接,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

26、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包括电源控制有源图形,所述电源控制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电源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

27、所述电源控制有源图形沿第七方向延伸,所述第七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小于90度。

28、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

29、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包括第一复位有源图形,所述第一复位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

30、所述第二复位有源图形沿第八方向延伸,所述第八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七夹角,所述第七夹角小于90度。

31、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基准信号线;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基准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

32、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还包括第二复位有源图形,所述第二复位有源图形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沟道部分,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

33、所述第二复位有源图形沿第九方向延伸,所述第九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八夹角,所述第八夹角小于90度。

34、可选的,所述第六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和/或,

35、所述第七方向与所述第五方向平行;和/或,

36、所述第八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和/或,

37、所述第九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38、基于上述显示基板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39、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复位有源图形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度;使得所述发光复位有源图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延伸距离较短,避免了在ela工艺过程中所述发光复位有源图形与ela激光形成干涉区域,从而减少了不同区域的发光复位晶体管特性的差异,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低灰阶画质,避免形成大面积脏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