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65030发布日期:2023-07-13 07:2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涉及改善接地屏蔽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中国申请号为cn202110828605.x的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屏蔽件,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部,多个导电端子包括排成一排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别具有显露于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齐平,以方便对接连接器的信号对接端子和接地对接端子接触,屏蔽件设有多个弹片,多个弹片与多个接地端子对应搭接,从而实现多个接地端子与屏蔽件电性导通,以提高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

2、上述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3、一、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设计屏蔽件的多个弹片与多个接地端子先进行点焊接触,再对屏蔽件和导电端子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绝缘本体,当往模具型腔进行高压力注入熔融塑胶时,熔融塑胶的冲击力往往容易使得弹片和接地端子脱离接触,导致接触不良,降低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

4、二、由于弹片自主体部裁切延伸出来,即弹片越多,主体部内的通孔越多,信号端子发射的电磁信号容易从主体部内的通孔泄露出去,故抵接同一个接地端子的弹片数量受限,接地端子抵接弹片的部分与接地端子远离抵接弹片的部分则容易出现电势不相等情况,影响接地屏蔽性能。

5、三、由于屏蔽件的多个弹片与多个接地端子对应搭接,仅靠接地端子本身厚度对同排相邻的信号端子发射的电磁信号进行屏蔽,屏蔽面积少且屏蔽效果差,且由于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齐平,自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面朝左右方向发射的电磁信号容易越过相邻的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面从而干扰其他的信号端子,随着行业对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此类屏蔽件和接地端子搭接实现的接地屏蔽效果已不能满足需求。

6、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每一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凸肋相接触形成一隔墙,沿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所述信号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投影位于所述隔墙的投影内,所述隔墙可以屏蔽其两侧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的电磁信号干扰,沿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沿所述前后方向靠近于所述主体部,所述隔墙沿所述前后方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一端超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部分能进一步屏蔽从所述第一接触面发射的信号,降低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发射的电磁信号干扰的电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对接部;多个信号组,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信号组沿左右方向排布,每一所述信号组包括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沿前后方向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面;接地构件,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并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屏蔽件,沿所述左右方向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组之间具有至少一所述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面,所述屏蔽件设有沿所述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凸肋和连接多个所述凸肋的多个主体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肋连接同一所述主体部,其中,每一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前后方向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所述凸肋相接触形成一隔墙,沿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投影位于所述隔墙的投影内且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沿所述前后方向靠近于所述主体部。

4、进一步,定义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沿所述上下方向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肋连接位置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长度,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肋连接位置上下相对两端分别沿所述上下方向超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上下相对两端。

5、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接地端子与对应的所述凸肋相接触形成所述隔墙,所述隔墙的长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的长度,所述隔墙自其第一端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延伸到其第二端,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超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且所述第二端齐平或超过所述第一导接部。

6、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所述凸肋为分体式,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抵接对应的所述凸肋,所述接地端子设有自所述第二接触部朝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折弯部和连接所述折弯部的抵接部,所述折弯部抵接所述凸肋,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主体部。

7、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定义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的一端为对接端,定义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从所述前后方向观察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排成两排以及多个所述主体部位于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所述主体部沿所述上下方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一端和所述隔墙沿所述上下方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一端均注塑成型于所述对接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上下方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一端超出所述隔墙沿所述上下方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一端。

8、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左右方向超出所述凸肋的宽部,定义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宽部上下相对两端均超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上下相对两端。

9、进一步,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超出所述凸肋的宽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对的第二内面,沿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于所述宽部的所述第二内面沿所述前后方向靠近于所述主体部。

10、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设有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接地端子设有自所述第二接触部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超出所述凸肋的宽部,所述宽部设有沿所述上下方向相连的第一宽部和第二宽部,所述第二宽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二宽部超出所述第一宽部。

11、进一步,所述对接部设有对接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显露于所述对接面,沿前后方向所述对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对接面沿前后方向凹设有多个端子槽和多个导引槽,每一所述导引槽连通每一所述端子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端子槽内。

12、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屏蔽件为分体式,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连接所述对接部的基部,所述信号端子设有第一导接部,所述接地端子设有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均显露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抵接所述凸肋,所述屏蔽件设有连接所述凸肋的焊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用于与同一个接地线芯相焊接,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凸肋和所述接地线芯之间。

13、进一步,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焊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一侧超出所述凸肋,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存在空隙。

14、进一步,所述凸肋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前后方向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一侧,所述对接部的部分绝缘材料注塑成型于所述凹槽内。

15、进一步,所述屏蔽件为金属板材冲压弯折成型,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端子为分体式,每一所述凸肋包括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桥接部、以及自所述桥接部相对两侧沿所述前后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桥接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共同围设成对应的所述凹槽,对于沿所述左右方向位于两个相邻所述主体部之间的所述凸肋,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连接。

16、进一步,沿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一内面,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对的第二内面,沿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内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面沿所述前后方向靠近于所述主体部。

17、进一步,沿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一内面,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对的第二内面,所述第一内面和所述第二内面沿所述前后方向齐平。

18、进一步,每一所述信号组包括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从所述左右方向观察,沿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第一距离d1,定义所述第一接触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的材料尺寸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厚度d2,0<d1≤3d2。

19、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一第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一第一连接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第二导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一第二连接部,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凸肋相接触形成所述隔墙,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至少一遮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面与对应的所述遮蔽部相面对且相互间隔设置,且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面观察,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面被对应的所述遮蔽部遮挡。

20、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和对应的所述凸肋为分体式,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对应的所述凸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遮蔽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向延伸并相互接触。

21、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导接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导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接地端子为金属板材且包括第二导接部,所述屏蔽件为导电塑胶,所述凸肋抵接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屏蔽件设有连接所述凸肋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且所述突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

22、进一步,自所述突出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至少一遮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面与对应的所述遮蔽部相面对且相互间隔设置,且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面观察,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面被对应的所述遮蔽部遮挡。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一、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屏蔽件设有弹片与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搭接,本技术设置屏蔽件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凸肋和连接多个凸肋的主体部,每两个相邻的凸肋连接同一主体部,每一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凸肋相接触形成一隔墙,通过多个主体部将多个凸肋、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实现共同接地,由于隔墙无缝隙,可确保第二接触部和凸肋之间电势相等,有利于提升接地屏蔽效果,进一步降低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发射的电磁信号干扰,且第一种方案的凸肋和接地端子是分体式,由于凸肋相比弹片而言,不易变形,且凸肋抵持接地端子的抵持力和抵持面积更大,两者相互抵持更稳定,当往模具型腔进行高压力地注入熔融塑胶时,熔融塑胶的冲击力不容易使得隔墙变形倾斜,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凸肋相接触位置不易被冲开,第二种方案的凸肋和接地端子是一体式,当往模具型腔进行高压力注入熔融塑胶时,熔融塑胶的冲击力也不容易使得隔墙变形倾斜,且凸肋和接地端子也不会被冲开,可确保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稳定;

25、二、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屏蔽件设有弹片与第二接触部搭接,本技术设置每一第二接触部和对应的凸肋相接触形成一隔墙,沿左右方向观察,第一接触部的投影位于隔墙的投影内,沿左右方向隔墙可以屏蔽其两侧相邻两个信号组的第一接触部之间的电磁信号干扰;

26、三、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沿前后方向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齐平,本技术沿左右方向观察,第一接触面相对于第二接触面沿前后方向靠近于主体部,隔墙沿前后方向远离主体部一端超出第一接触部的部分能进一步屏蔽从第一接触面发射的信号,降低相邻的两个信号组的第一接触部发射的电磁信号干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