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8706发布日期:2024-11-12 14:1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互连电子组件的互连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既可以适用于标准附加卡,也可以适用于高于标准附加卡的高附加卡。


背景技术:

1、卡缘连接器用于许多电子系统中。将电子系统制造在通过卡缘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若干电路板上通常比将电子系统制造为单个组件更容易并且更节省成本。用于使若干电路板互连的传统的布置通常将一个电路板用作主板。然后,称为子板或子卡的其他电路板由卡缘连接器连接至主板,以实现这些电路板的互连。

2、多级缓冲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multi-ranked buffered dimm,mrdimm)和第6代双倍数据速率(ddr6)内存是两种不同的内存技术。mrdimm的目标是将现有ddr5 dimm的带宽提高一倍,mrdimm将两个ddr(双倍数据速率)转换为一个qdr(四倍数据速率),以提供两倍的数据速率。ddr6内存是ddr5内存的升级版。与ddr5相比,ddr6内存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内存带宽和更低的功耗。mrdimm和ddr6都旨在避免在2p或者4p配置中需要巨大的主板来设置数量惊人的内存插槽。

3、大容量内存卡的尺寸通常要大于标准内存卡的尺寸。为了避免占据主板上过多的空间,倾向于在垂直于主板的方向上增大大容量内存卡的高度,而避免改变该内存卡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这样,可以尽量不改变连接该内存卡的电连接器在主板上所占据的空间。典型地,大容量的mrdimm/ddr6显著地高于标准内存卡。随着内存卡的高度增大,内存卡的上端所产生的晃动将变得剧烈,这样对电连接器的机械强度和信号传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和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部沿垂向方向延伸的塔部分,所述垂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所述塔部分构造为用于接合塔延长件以与所述塔延长件共同形成塔体,所述塔部分具有第一垂向高度,所述塔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垂向高度的第二垂向高度,所述塔体构造为用于适配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高附加卡,其中,所述高附加卡的垂向高度大于标准附加卡的标准垂向高度。

2、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所述塔延长件,所述塔延长件接合至所述塔部分。

3、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包括:延长件主体,所述延长件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支撑部和接合部,所述接合部接合至所述塔部分,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垂向方向高于所述塔部分;以及外套体,所述外套体包覆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外套体露于所述塔部分之外。

4、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分上设置有接收槽,所述接合部插接至所述接收槽内,以与所述塔部分接合。

5、示例性地,所述接收槽包括第一子接收槽和第二子接收槽,所述第一子接收槽和所述第二子接收槽沿横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两侧,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接合部包括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所述第一悬臂梁和所述第二悬臂梁分别插接至所述第一子接收槽和所述第二子接收槽内。

6、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分具有沿所述垂向方向面向所述塔延长件的第一塔表面和背对所述塔延长件的第二塔表面、以及沿所述横向方向相对的第一塔侧面和第二塔侧面,所述第一子接收槽与所述第一塔侧面相邻,所述第二子接收槽与所述第二塔侧面相邻,其中所述塔部分上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塔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塔表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塔表面间隔开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沿所述横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子接收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塔侧面;和/或所述塔部分上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塔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塔表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塔表面间隔开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二狭缝沿所述横向方向从所述第二子接收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塔侧面。

7、示例性地,所述接合部的侧面均设置有倒钩,以使所述接合部保持在所述接收槽内。

8、示例性地,所述延长件主体为一体的金属件。

9、示例性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分之间的端部分,所述塔延长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沿所述垂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卡槽对齐,所述第二卡槽用于接收附加卡的侧边缘,所述第二卡槽伸入所述第一侧部分、所述第二侧部分和所述端部分包围的加强空间内,所述接合部连接至所述第一侧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分,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

10、示例性地,所述端部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套体二次成型在所述支撑部上且填充所述通孔。

11、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分的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头端伸入所述加强空间内。

12、示例性地,所述头端具有第三塔侧面,所述第三塔侧面沿所述纵向方向背对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端部分包括覆盖所述第三塔侧面的子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分的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连接端插接至所述塔部分内。

13、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分内设置有锁扣安装槽,所述子部分暴露在所述外套体之外且与所述锁扣安装槽的槽壁齐平。

14、示例性地,所述支撑部的任意垂直于所述垂向方向的横截面均呈u形。

15、示例性地,所述端部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在用于与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附加卡锁合的锁定位置和用于释放所述附加卡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塔部分和/或所述塔延长件,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附加卡锁合。

16、示例性地,所述接合部构造为延伸至所述塔部分之外,用于接合至安装有所述电连接器的电路板。

17、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构造为用于接合至安装有所述电连接器的电路板。

18、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构造为使所述塔体沿所述垂向方向不高于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标准附加卡。

19、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沿所述垂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卡槽对齐,所述第二卡槽用于接收附加卡的侧边缘。

20、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卡槽具有沿横向方向相对的第一卡槽侧壁和第二卡槽侧壁,所述第一卡槽侧壁和所述第二卡槽侧壁上均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凸出部用于沿所述横向方向对所述附加卡进行限位。

21、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卡槽侧壁和所述第二卡槽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凸出部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一卡槽侧壁上的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卡槽侧壁上的凸出部沿所述垂向方向错开。

22、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在用于与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附加卡锁合的锁定位置和用于释放所述附加卡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塔部分上。

23、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合至所述塔部分的塔延长件,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穿过所述塔延长件与所述附加卡锁合。

2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和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部沿垂向方向延伸的塔部分,所述垂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所述塔部分构造为用于接合塔延长件以与所述塔延长件共同形成塔体,所述塔部分具有第一垂向高度,所述塔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垂向高度的第二垂向高度,所述塔部分上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沿所述垂向方向具有能够与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标准附加卡锁合的高度。

25、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所述塔延长件,所述塔延长件接合至所述塔部分以形成所述塔体,所述塔体构造为用于适配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高附加卡,所述高附加卡的垂向高度大于所述标准附加卡的标准垂向高度,所述锁扣构造为用于穿过所述塔延长件与所述标准附加卡或所述高附加卡锁合。

26、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具有沿所述垂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塔部分,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锁扣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标准附加卡或所述高附加卡锁合。

27、示例性地,沿所述纵向方向,所述第二端部向外凸出于所述中间部。

28、示例性地,所述塔延长件包括:延长件主体,所述延长件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支撑部和接合部,所述接合部接合至所述塔部分,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垂向方向高于所述塔部分;以及外套体,所述外套体包覆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外套体露于所述塔部分之外,其中,所述接合部形成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外套体形成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端部。

29、示例性地,沿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的横向方向,所述塔延长件的宽度与所述塔部分的宽度相适配。

30、示例性地,所述锁扣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塔部分,所述锁扣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的纵向长度大于与标准附加卡适配的标准电连接器的锁扣的操作手柄的纵向长度。

31、示例性地,所述绝缘壳体沿所述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定尺寸为与适配于标准附加卡的标准电连接器的尺寸一致,其中,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

32、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通过在塔部分上接合塔延长件,可以使塔部分和塔延长件共同形成的塔体具有第二垂向高度。这样,电连接器可以对高附加卡的两侧边缘进行充分限位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附加卡的晃动,从而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并保护绝缘壳体免受高附加卡晃动造成的损坏。电连接器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可以遵守诸如jedec的工业标准。以及,由于塔部分可以接合塔延长件,高附加卡与标准附加卡均可以连接至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适用性较高。

33、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3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