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6411发布日期:2023-07-27 17: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体管路(1)、第二液体管路(2)和切换阀组(3),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管路(1)上串接有第一热交换单元(11)、第一循环泵(12)和第一热交换设备(13);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上串接有第二热交换单元(21)、第二循环泵(22)和第二热交换设备(23);所述切换阀组(3)连接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1)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组(3)包括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和第四阀口(34),所述第一液体管路(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阀口(31)和所述第二阀口(32);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阀口(33)和所述第四阀口(3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1)上还设置有加热器(55),且所述加热器(55)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设备(13)的进液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机组(5),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配置为所述制冷机组(5)的蒸发器,所述制冷机组(5)的冷凝器(51)串接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设备(23)的上游,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21)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设备(23)的下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配置为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21)配置为风冷冷凝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21)并联布置的旁通管路(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4)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2)通过三通阀(41)连接,所述三通阀(41)能够在第一接通位置和第二接通位置之间来回切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应用于液冷储能机组,所述第一热交换设备(13)与所述液冷储能机组的电池包换热布置,所述第二热交换设备(23)与所述液冷储能机组的变流器换热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阀组(3)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热交换设备(13)和所述第二热交换设备(23)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的进液口之间的液流管路上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热交换设备(13)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设备(23)的上游。

10.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的回液温度或低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的回液温度预设值的温度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液体管路(2)上设置有与第二热交换单元(21)并联布置的旁通管路(4),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所述热管理系统所应用设备处于启机工况或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运行超出预设时长时,所述第一旁通管路(4)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所述热管理系统所应用设备处于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11)关闭,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21)所在的管路保持导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液体管路、第二液体管路和切换阀组,切换阀组连接于第一液体管路与第二液体管路之间;切换阀组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来回切换,当切换阀组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液体管路所在循环回路和第二液体管路所在循环回路为两个液流循环互不干扰的循环回路;当切换阀组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液体管路与第二液体管路构成串联循环回路。该热管理系统,能够以更经济的能耗满足第一热交换设备所对应器件和第二热交换设备所对应器件的工作需求,继而提升热管理系统的整机的能效,同时第一热交换设备与第二热交换设备得到集成化管理,大大提升了机组的集成度。

技术研发人员:鲍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