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路板、电子设备、以及电池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1、为了便于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通常具有用于为电子设备的运行提供电能的电池。电子设备上的电池通常为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在经过多次充放电之后内阻会增加,因此为了充电安全对充电次数较多的电池进行充电时会降低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2、在电子设备出现零部件故障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电子设备内的电池拆解下来,利用新的零部件替换故障的零部件,之后再将电池重新安装回电子设备。其中,安装回电子设备的电池可能是之前的旧电池,也可能是新换的新电池。
3、若利用针对旧电池的充电策略对新电池充电,会降低新电池的充电效果;若利用针对新电池的充电策略对旧电池充电,会存在损坏旧电池的风险。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识别电池新旧状态的电池充电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路板、电子设备、以及电池充电方法,用于解决电子设备在拆解后电池重新安装回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对电池充电会降低新电池的充电效果或存在损坏旧电池的风险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芯和保护板。保护板可以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电芯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与电路板进行耦接,实现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板对板连接器可以包括多个通信引脚。电池可以利用其中部分或全部的通信引脚与电路板进行通信。多个通信引脚可以包括身份认证引脚、温度检测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和测试引脚。
4、保护板包括状态特征电路。状态特征电路与电芯的正极耦接,还用于与电路板耦接。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状态特征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电芯的正极提供的正极信号,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向电路板输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或者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电路板输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状态特征电路还用于与状态切换信号端耦接。状态特征电路还被配置为:在处于第一状态且获取到状态切换信号端提供的状态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5、状态特征电路用于表示电池的新旧状态。示例性地,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一状态表示电池当前是新电池,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二状态表示电池当前是旧电池。
6、示例性地,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状态特征电路基于电芯的正极提供的正极信号输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状态特征电路基于电芯的正极提供的正极信号输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
7、电路板接收到状态特征信号之后,识别状态特征信号是第一状态特征信号还是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电路板识别出状态特征信号是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确认电池是新电池。电路板识别出状态特征信号是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确认电池是旧电池。
8、在电子设备的开机过程中,状态切换信号端可以在状态特征电路输出状态特征信号之后再输出状态切换信号。
9、保护板可以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这样状态特征电路在保护板上直接与状态切换信号端耦接。或者,电池可以不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而是电路板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状态特征电路通过通信引脚与状态切换信号端耦接。
10、处于第一状态的状态特征电路在接收到状态切换信号端提供的状态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会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处于第二状态的状态特征电路在接收到状态切换信号端提供的状态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会保持现在第一状态。状态特征电路不可以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可以理解地,状态特征电路状态切换的动作不可逆。
11、这样,电池能够通过状态特征电路不同的状态输出不同的状态特征信号,电子设备上的电路板能够识别电池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确定电池是新电池还是旧电池。便于电子设备为电池充电匹配准确地充电策略。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状态特征电路包括熔断器。
13、示例性地,熔断器的第一状态为熔断前的电路导通状态,熔断器的第二状态为熔断后的电路切断状态。熔断器在第一状态下输出与电芯正极提供的正极信号电压大致相等的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熔断器在第二状态下输出零电压的第二状态特征信号。
14、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状态特征电路也可以包括具有与熔断器相同作用的金属丝线,金属丝线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会烧断,产生于熔断器熔断相同的作用,此处不作限定。
15、熔断器具有熔断后不可逆的特点,符合状态特征电路的特点,且成本低、采购难度小。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板可以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板可以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可以与状态特征电路耦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可以与身份认证引脚耦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身份认证引脚耦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耦接。可以理解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相互耦接,且串联于状态特征电路324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之间。
17、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共同组成一个分压电路,用于对状态特征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检测电路可以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耦接,从而获取对状态特征电路输出的信号分压后的状态特征信号。
18、这样,在检测电路的电压检测范围小于状态特征电路输出的信号的电压值的情况下,原本无法获取状态特征信号的检测电路能够获取分压后的电压值较小的状态特征信号,电路板的检测电路也能够基于分压后的特征信号进行电池新旧状态的判断。
19、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板还包括状态切换电路。状态切换电路与状态特征电路、以及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状态切换电路还用于与电路板耦接。状态切换电路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状态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电路板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利用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
20、状态切换电路与状态特征电路和电芯的负极耦接。可以理解地,状态特征电路和状态切换电路相互耦接,且共同串联于电芯的正极和电芯的负极之间。
21、状态切换电路可以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控制状态特征电路发生状态切换;或者,状态切换电路可以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不输出状态切换信号,控制状态特征电路保持状态。示例性地,状态切换电路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控制状态特征电路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或者,状态切换电路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不输出状态切换信号,控制状态特征电路保持在第一状态。
22、这样,新电池在电子设备开机过程中供电,处于第一状态的状态特征电路在状态切换信号的控制下,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电池从新电池变为旧电池。
23、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状态切换电路包括一个晶体管。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与电路板耦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状态特征电路耦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
24、状态切换电路可以包括第五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的通信引脚与电路板耦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可以与状态特征电路耦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可以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
25、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在未接收到调节信号端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第五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断开,使得状态特征电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隔断。这样,处于第一状态的状态特征电路可以在第五晶体管的控制下,保持在第一状态。
26、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在接收到调节信号端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第五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导通,使得状态特征电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导通,将电芯的负极提供的负极信号(或接地端提供的接地信号)作为状态切换信号。这样,处于第一状态的状态特征电路在第五晶体管的控制下,可以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27、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板还包括身份特征电路。身份特征电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身份特征电路还用于与电路板耦接。身份特征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电路板提供的验证信号的情况下,输出身份信号。
28、身份特征电路通过对电路板提供独一无二的身份信号,能够使得电路板接收到身份信号之后,确定当前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是否与电子设备之前装配的电池的历史身份信号是否相同。若当前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可以认为当前电池是电子设备拆解之前装配的电池;若当前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不同,可以认为当前电池不是电子设备拆解之前装配的电池。
29、在保护板同时包括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的场景中,身份特征电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引脚与电路板耦接的情况下,状态特征电路可以不通过身份认证引脚与电路板耦接,而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上的其他通信引脚与电路板的检测电路耦接。
30、可以理解地,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不共用同一个通信引脚。在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不共用同一个通信引脚的情况下,电路板可以先利用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确定电池的新旧状态,再利用身份特征电路提供的身份信号确定电池是否是电子设备之前装配的电池。电路板也可以先利用身份特征电路提供的身份信号确定电池是否是电子设备之前装配的电池,再利用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确定电池的新旧状态。电路板还可以利用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确定电池的新旧状态,同时利用身份特征电路提供的身份信号确定电池是否是电子设备之前装配的电池。
31、电路板在接收到身份特征电路提供的身份信号的情况下,比较身份信号和历史身份信号,得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在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装回的电池是之前使用的电池;在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不同的情况下,确定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装回的电池是新更换的电池。
32、这样,身份特征电路通过向电路板提供身份信号,能够便于电子设备了解在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装回的旧电池是是否是之前使用的电池,从而便于电子设备确定电池的充电次数,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匹配更准确的充电策略。
33、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身份特征电路包括电阻器。电阻器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耦接,电阻器的另一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
34、身份特征电路可以包括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电芯的负极耦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连接器的通信引脚耦接。示例性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引脚耦接。
35、电路板通过向第六电阻提供验证信号,使得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具有较高的电压,将该电压信号作为身份信号通过身份认证引脚输出给身份验证电路,使得身份验证电路基于该身份信号确定电池的身份信号。
36、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身份特征电路串联于状态特征电路与电路板之间。身份特征电路和状态特征电路共用同一通信引脚与电路板耦接。
37、在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共用身份认证引脚的情况下,上述分压电路中的第一电阻的连接关系,与第六电阻的连接关系相同。因此,第六电阻可以复用为第一电阻。
38、在状态特征电路输出状态特征信号并通过身份认证引脚传递到电路板的检测电路的阶段,第六电阻和第二电阻共同组成分压电路,向电路板的检测电路提供分压后状态特征信号。在身份特征电路输出身份信号并通过身份认证引脚传递到电路板的身份验证电路的阶段,第六电阻向电路板输出身份信号。
39、通过将第六电阻复用为第一电阻,能够节省保护板中电阻的数量和占用的布局空间,同时降低电池的成本。
40、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包括状态切换电路。身份特征电路与状态特征电路耦接。状态切换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电路板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形成身份特征电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的通路。
41、状态切换电路也可以串联于身份特征电路和电芯的负极之间。
42、在电路板上的调节信号端输出调节信号且状态切换电路接收到调节信号的情况下,身份特征电路和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导通,从而身份特征电路能够向身份验证电路输出身份信号。在电路板上的调节信号端未输出调节信号和/或状态切换电路未接收到调节信号的情况下,身份特征电路和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断开,从而身份特征电路无法向身份验证电路输出身份信号。
43、因为状态切换电路接收到调节信号的情况下,状态特征电路会切换到第二状态,因此可以确保身份特征电路输出身份信号是在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发生的。状态特征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电芯的正极与身份特征电路和身份认证引脚断开,这样能够防止电芯的正极提供的正极信号会影响身份特征电路响应于验证信号而输出的身份信号的精度,从而提升电路板对电池身份检测的准确性。
4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检测电路、处理芯片和充电电路。检测电路用于与电池耦接。检测电路被配置为:获取电池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并输出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或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处理芯片与检测电路耦接。处理芯片被配置:在接收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输出第一充电策略,或在接收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输出第二充电策略。第一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压大于第二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压。和/或,第一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流大于第二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流。充电电路处理芯片耦接,还用于与电池耦接。充电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一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二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45、检测电路可以与板对板连接器上传递状态特征信号的通信引脚耦接。示例性地,检测电路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引脚耦接。检测电路可以采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检测的方式对电池的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进行检测。
46、示例性地,检测电路获取到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后,对状态特征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状态特征信号的电压值(数字信号)。并将状态特征信号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或第二状态特征信号,从而得出第一检测结果。
47、处理芯片可以是电子设备主板上的系统级芯片。可以理解地,电路板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主板。
48、处理芯片可以获取到检测电路提供的第一检测结果,从而通过该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电池的新旧状态。示例性地,处理芯片获取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处理芯片确定电池为新电池;处理芯片获取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处理芯片确定电池为旧电池。
49、处理芯片在确定电池为新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0次,进而匹配对应充放电循环次数为0次的第一充电策略。处理芯片在确定电池为旧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多次,进而匹配对应充放电循环次数为多次的第二充电策略。
50、充电电路与电池耦接。在充电器插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充电电路还与充电器耦接。充电器能够将市电转换为初始充电电压和初始充电电流,并将初始充电电压和初始充电电流提供给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可以对初始充电电压和初始充电电流进行处理之后,将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51、充电电路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一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可以对初始充电电压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第一充电策略的第一充电电压;同时,还可以对初始充电电流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第一充电策略的第一充电电流。由充电电路将第一充电电压和第一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52、充电电路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二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可以对初始充电电压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第二充电策略的第二充电电压;同时,还可以对初始充电电流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第二充电策略的第二充电电流。由充电电路将第二充电电压和第二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53、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路板还包括调节信号端。调节信号端用于与电池耦接;调节信号端被配置为:向电池输出调节信号。
54、电路板还可以包括调节信号端。调节信号端用于在检测电路接收到电池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之后,输出调节信号。
55、在状态切换电路获取到调节信号端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状态切换电路可以基于电芯的负极提供的负极信号得到状态切换信号,并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
56、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路板还包括状态切换电路。状态切换电路分别与电池、接地端和调节信号端耦接。状态切换电路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状态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调节信号端提供的调节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接地端提供的接地信号得到状态切换信号,并利用状态切换信号端向电池输出状态切换信号。
57、状态切换电路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和调节信号端耦接。示例性地,状态切换电路可以通过电路板上的两根信号走线与接地端和调节信号端耦接。
58、状态切换电路还与电池耦接。示例性地,状态切换电路可以通过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输入输出引脚与电池上的状态特征电路耦接。
59、调节信号端在输出调节信号的情况下,状态切换电路接收该调节信号,并连通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和电池上的状态特征电路,接地端提供的接地信号作为状态切换信号,并通过状态切换信号端向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状态切换信号。
60、电路板上的状态切换电路与电池上的状态切换电路功能相同,仅连接关系有区别,此处不再赘述。
61、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路板还包括身份验证电路。身份验证电路与电源信号端和控制信号端耦接、以及用于与电池耦接。身份验证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向电池输出验证信号。身份验证电路还被配置为:获取电池响应于验证信号提供的身份信号,并输出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
62、处理芯片还与身份验证电路耦接。处理芯片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的第二检测结果情况下,输出匹配历史身份信号对应的充电次数的第二充电策略。
63、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不共用同一个通信引脚的情况下,电路板上检测电路和身份验证电路可以分别与两个通信引脚耦接。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共用同一个通信引脚的情况下,电路板上检测电路和身份验证电路可以共同与同一个通信引脚耦接。
64、身份验证电路可以与电池耦接。示例性地,电路板上的身份验证电路可以通过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的身份认证引脚与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耦接。
65、身份验证电路可以与电源信号端耦接。又由于身份验证电路与身份特征电路耦接,身份特征电路与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耦接。可以理解地,身份验证电路与身份特征电路耦接,且身份验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串联于电源信号端和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
66、身份验证电路可以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连通电源信号端和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将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作为验证信号提供给身份特征电路。身份特征电路在接收到验证信号的情况下,身份特征电路相当于串联于电源信号端和电芯的负极(或接地端)之间,身份特征电路上的电压作为身份信号从而通过板对板连接器提供给电路板上的身份验证电路。
67、身份验证电路在接收到身份特征电路提供的身份信号的情况下,比较身份信号和历史身份信号,得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身份验证电路在得出第二检测结果后,可以将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给处理芯片。
68、这样,身份验证电路能够通过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使得电子设备了解在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装回的旧电池是是否是之前使用的电池,从而便于电子设备确定电池的充电次数,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匹配更准确的充电策略。
69、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身份验证电路包括触发子电路和检测子电路。触发子电路与电源信号端和控制信号端耦接、以及用于与电池耦接。触发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向电池输出验证信号。检测子电路与处理芯片耦接,还用于与电池耦接;检测子电路被配置为:获取电池响应于验证信号提供的身份信号,并向处理芯片输出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
70、触发子电路可以在电路板分别与电源信号端和控制信号端耦接。触发子电路还可以通过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的身份认证引脚与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耦接。
71、触发子电路在未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触发子电路可以不输出验证信号。因此,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也不提供身份信号。
72、触发子电路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触发子电路可以基于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输出验证信号。因此,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可以响应于验证信号而通过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的身份认证引脚向电路板提供身份信号。
73、检测子电路可以与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的身份认证引脚耦接。检测子电路可以在身份认证引脚处获取到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
74、检测子电路可以存储有历史身份信号。历史身份信号是指电子设备之前安装的电池的身份信号,可以理解地,历史身份信号是检测子电路之前获取到的电池的身份信号。
75、检测子电路通过对身份信号和历史身份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可以表示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过的电池;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不同,可以表示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不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过的电池。
76、检测子电路可以与处理芯片耦接,向处理芯片提供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处理芯片接收到第二检测结果之后,确定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拆解前电子设备使用过的电池或者是新换的电池。
77、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身份验证电路中的检测子电路复用为检测电路。
78、在电池的状态特征电路和身份特征电路共用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的身份认证引脚的情况下,检测子电路和检测电路均与电池的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引脚、以处理芯片耦接。因此,身份验证电路中的检测子电路可以复用为检测电路。
79、示例性地,在状态特征电路先输出特征信号并通过身份认证引脚传递到电路板的检测电路的情况下,检测子电路获取电池提供的特征信号并得出特征信号为第一特征信号或第二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将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给处理芯片。之后,身份特征电路再输出身份信号并通过身份认证引脚传递到电路板的身份验证电路的情况下,检测子电路获取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并得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将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给处理芯片。
80、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发子电路包括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阻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端耦接,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与电池耦接。电阻器串联于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端之间,或者电阻器串联于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电池之间。
81、触发子电可以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电阻。
82、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端耦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可以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信号耦接。
83、第七电阻可以串联于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信号之间;或者,第七电阻可以串联于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端之间。
84、在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接未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断开,使得电源信号端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信号之间隔断,身份特征电路的第六电阻不接收验证信号。
85、在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导通,使得电源信号端与板对板连接器上的身份认证信号之间导通,将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作为验证信号。
86、身份特征电路的第六电阻接收到验证信号的情况下,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共同串联于电源信号端和电芯的负极之间。检测子电路可以获取电源信号端提供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在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的分压作为身份信号。
8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电路板和壳体。电池可以是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池。电路板可以是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路板。电池和/或电路板位于壳体内。
88、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池,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池所具备的有益效果。类似地,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路板,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电路板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8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如第三方面的电子设备。电池充电方法,包括:检测电路获取电池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并输出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或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处理芯片接收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输出第一充电策略,或处理芯片接收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输出第二充电策略。第一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压大于第二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压,和/或,第一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流大于第二充电策略对应的充电电流。充电电路在接收到第一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充电电路在接收到第二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90、检测电路获取到状态特征电路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后,将状态特征信号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一状态特征信号或第二状态特征信号,从而得出第一检测结果。
91、处理芯片可以获取到检测电路提供的第一检测结果,从而通过该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电池的新旧状态。之前已经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92、处理芯片在确定电池为新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0次,进而匹配对应充放电循环次数为0次的第一充电策略。处理芯片在确定电池为旧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多次,进而匹配对应充放电循环次数为多次的第二充电策略。
93、充电电路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一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得到符合第一充电策略的第一充电电压和第一充电电流,由充电电路将第一充电电压和第一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路在接收到处理芯片提供的第二充电策略的情况下,得到符合第二充电策略的第二充电电压和第二充电电流,由充电电路将第二充电电压和第二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94、这样,在电子设备拆解后装入新电池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新电池并采用第一充电策略对新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提升对新电池的充电效果,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在电子设备拆解后装入旧电池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旧电池并采用第二充电策略对新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保护旧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同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95、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状态切换信号端。电池充电方法还包括:在检测电路获取到电池提供的状态特征信号之后,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电池的状态特征电路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或者保持第二状态。
96、本文中的状态切换信号,是指能够使状态特征电路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信号。状态切换信号可以取决于状态特征电路的状态切换的具体原因(物理结构改变、化学性质改变还是其他原因改变)而定,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7、这样,新电池在电子设备开机过程中,利用状态切换信号端输出状态切换信号,能够使得新电池切换为旧电池。
98、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的处理芯片以电子设备开机过程中第一次获取到的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电池为新电池或旧电池,进而确定对电池的充电策略。不会因为新电池在电子设备开机过程中切换为旧电池,而改变对电池的充电策略。
99、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身份验证电路。在检测电路输出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之后,方法还包括:身份验证电路向电池输出验证信号。身份验证电路获取电池响应于验证信号提供的身份信号,并输出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在第二检测结果表示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芯片接收到表示状态特征信号为第二状态特征信号的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输出第二充电策略,包括:处理芯片输出第二充电策略,第二充电策略匹配历史身份信号对应的充电次数。
100、身份验证电路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端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身份验证电路可以输出验证信号。电池的身份特征电路可以响应于验证信号向电路板提供身份信号。身份验证电路可以在身份认证引脚处获取到电池提供的身份信号。
101、身份验证电路可以存储有历史身份信号。身份验证电路通过对身份信号和历史身份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或不同的第二检测结果。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相同,可以表示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过的电池;身份信号与历史身份信号不同,可以表示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不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过的电池。
102、处理芯片接收到第二检测结果之后,确定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拆解前电子设备使用过的电池或者是新换的电池。
103、处理芯片在接收到的第一检测结果表示电池为旧电池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接收的第二检测结果,识别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否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的电池。若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不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的电池,处理芯片不能准确确定电池的充电次数,这时处理芯片可以采用预先设定的充电次数为电池匹配第二充电策略,并将第二充电策略输出给充电电路。若电子设备拆解后重新安装的电池是电子设备之前使用的电池,处理芯片内部可以存储有之前使用的电池在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次数。处理芯片能够准确确定电池的充电次数,从而为电池匹配更准确地第二充电策略,并将第二充电策略输出给充电电路。
104、这样,在电子设备未更换主板且未更换电池的情况下,能够精确地为电池匹配合适的第二充电策略,进一步避免旧电池充电损坏的风险同时提升电池充电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