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6499发布日期:2023-08-18 13:3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具体为一种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


背景技术:

1、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传输,因交联聚乙烯性能优良,常作为绝缘层和护套层原料,且能够在低压系统及真空环境下使用,发挥较好的作用。此外,电缆室外敷设时,电缆长期暴露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因紫外线的波长很短,具有能引起高分子链上各种化学键断裂所需的能量,从而引起电缆老化。电缆的老化是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由老化引起的绝缘故障在电气设备运行故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绝缘故障轻则造成电气设备的误动作或损坏,重则引发火灾、爆炸等灾难的发生。

2、目前,电缆采用传统的钢丝作为抗拉元件,提高电缆强度,其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小及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在很多场合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钢丝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即质量大、柔软性差等。而高强度合成纤维逐渐走进人们视野,越来愈多地投入电缆实际生产中,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密度小、强度高,能达到高强度钢丝的强度,甚至是钢丝强度的2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所述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从内至外依次为电缆基体、护套层;所述电缆基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气凝胶纤维、交联绝缘层绞合,得多元线芯;以硅烷改性聚乙烯为原料,进行第二次挤出工艺,得内护套层;将内护套层、磷酸氢二钾、乙腈、光引发剂bp混合,用紫外灯照射后,与铜丝共同编织成屏蔽层。

3、进一步的,所述交联绝缘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低密度聚乙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抗氧剂1010混合,挤出造粒得混合物a,再与硅烷改性聚乙烯、r-(-)-4-氰基-3-羟基丁酸混合,向铜丝芯材挤出。

4、进一步的,所述气凝胶纤维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芳纶进行第一次紫外辐照处理后,裁剪成短纤维;再将4-苯胺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无水乙醇混合,加入短纤维,油浴锅中反应,得预处理纤维;将无水乙醇和碳纳米管混合,调节ph,超声震荡后,加入预处理纤维,油浴锅中反应,得改性纤维;然后纺丝得凝胶纤维,再置于叔丁醇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冻干燥得气凝胶纤维。

5、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由改性聚乙烯、碳酸钙、聚乙烯蜡、抗氧剂101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制得;所述改性聚乙烯由硅烷改性聚乙烯、4-甲基-2-烯基苯甲醛、丙二酸、2,3-二羟基二苯甲酮制得。

6、进一步的,所述硅烷改性聚乙烯由低密度聚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得。

7、进一步的,一种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8、(1)将20~30根0.05~0.1mm的铜丝绞合制得芯材;

9、(2)将低密度聚乙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0.0002:0.005~1:0.0004:0.008混合,120~140℃密炼10~28min后,于160~210℃挤出造粒得混合物a;将硅烷改性聚乙烯、混合物a、r-(-)-4-氰基-3-羟基丁酸按质量比1:0.05:0.05~1:0.1:0.1混合,搅拌均匀后,于108~170℃向芯材挤出,得交联绝缘层;

10、(3)将2~4根气凝胶纤维、2~4根交联绝缘层绞合,得多元线芯;以硅烷改性聚乙烯为原料,于108~170℃向多元线芯挤出,得内护套层;将内护套层、磷酸氢二钾、乙腈、光引发剂bp按质量比1:0.3:7:0.01~1:0.7:15:0.03混合,用300nm紫外灯照射5~9h,取出,60~80℃干燥8~12h后,与铜丝共同编织厚为0.1~0.3mm的屏蔽层,得电缆基体;

11、(4)将改性聚乙烯、碳酸钙、聚乙烯蜡、抗氧剂101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按质量比1:0.08:0.05:0.008:0.0002:0.4~1:0.1:0.1:0.02:0.002:0.6混合,175~185℃密炼12~30min后,140~210℃挤出造粒,然后在110~200℃下,向电缆基体挤出护套层,得耐低压抗紫外线电缆。

12、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气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13、a、将无水乙醇、碳纳米管按质量比12:1~18:1混合,加入氢氧化钠至溶液ph为9~9.5,30~40khz超声震荡20~36min后,加入碳纳米管质量3~10倍的预处理纤维,在60~70℃油浴锅中反应8~12h后,捞出,用去离子水洗涤7~9次,50~60℃干燥4~7h得改性纤维;

14、b、将改性纤维、氢氧化钾、二甲基亚砜、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1:48:1~1:1.5:53:3混合,40~60rpm搅拌5~7h 后,纺丝得凝胶纤维;将凝胶纤维置于凝胶纤维质量6~13倍的叔丁醇溶液,叔丁醇溶液中叔丁醇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1:5,静置20~24h后,取出,于-60~-48℃冷冻12~20h,真空度1~4pa、30~40℃干燥20~24h,得气凝胶纤维。

15、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预处理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芳纶浸泡于芳纶质量2~5倍的丙酮,25~35khz超声清洗2~5h后,捞出,50~60℃烘干6~9h,再用300nm紫外灯照射7~14min,剪成5mm长的短纤维;将4-苯胺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5.6混合,30~40khz超声震荡4~12min,加入无水乙醇质量0.03~0.06倍的短纤维,40~50℃的油浴锅中反应6~9h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6~8次,50~60℃干燥4~7h得预处理纤维。

16、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改性聚乙烯的制备方法为:

17、a、将硅烷改性聚乙烯于190~260℃加热36~50min,按质量比1:0.01:0.01:28~1:0.03:0.03:40加入4-甲基-2-烯基苯甲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4、十二烷基硫酸钠、蒸馏水,4-甲基-2-烯基苯甲醛和硅烷改性聚乙烯的质量比为0.5:1~1:1,10000~13000rpm搅拌30~46min后,升温至70~80℃,加入硅烷改性聚乙烯质量0.004~0.006倍的过硫酸铵,保温2~4h,升温至80~90℃,保温2~4h后,降温至40~50℃,200~300rpm、真空度10~40kpa下处理4~8h,于60~80℃干燥10~14h,得改性前体;

18、b、将改性前体、丙二酸、碳酸钠、吡啶、苯胺、甲苯按质量比1:0.7:0.7:0.8:0.06:1.3~1:0.9:1.0:1.0:0.09:2.0混合,85~95℃、60~100rpm反应3~7h后,冷至室温,放入冰箱冷却4~7h,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2~4次,加入醋酸至表面ph为4~5,再用去离子水冲洗5~9min,70~80℃干燥6~10h,得肉桂酸化合物;

19、c、肉桂酸化合物、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6~1:10混合,氮气保护下,降温至0~3℃,加入肉桂酸化合物质量0.2~0.5倍的氯化亚砜,反应3~7h后,50~60℃、真空度10~40kpa下处理2~4h后,按质量比1:2:8~1:4:14加入2,3-二羟基二苯甲酮、三乙胺、二氯甲烷,2,3-二羟基二苯甲酮和肉桂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5:1~0.8:1,室温下反应3~7h后,200~300rpm、70~80℃处理4~8h后,60~80℃干燥6~9h,得改性聚乙烯。

20、进一步的,所述硅烷改性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将低密度聚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过氧化二异丙苯按质量比1:0.008:0.008:0.0001~1:0.05:0.05:0.001混合,2250~2750rpm下搅拌40~60min后,于110~200℃挤出造粒。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发明经过第一次挤出工艺、第一次紫外辐照处理、纺丝处理、绞合、第二次挤出工艺、第二次紫外辐照处理等步骤,获得电缆基体,再以自制护套料为原料,进行第三次挤出工艺,获得电缆,以实现抗紫外、抗拉的效果。

23、首先,本发明利用硅烷改性聚乙烯与r-(-)-4-氰基-3-羟基丁酸共混,进行第一次挤出工艺,挤出温度促使r-(-)-4-氰基-3-羟基丁酸生成丙烯酸酯,并生成水,用于双键间的水解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绝缘层,增加了高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和缠结形成网状结构,提高电缆的抗拉性;然后以芳纶为原料,进行第一次紫外辐照处理,增加芳纶表面含氧基团数量,提高力学性能,并借助4-苯胺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桥联作用,将碳纳米管接枝到芳纶表面,然后进行纺丝处理,获得气凝胶纤维,碳纳米管镶嵌在气凝胶内孔隙处,增大纤维拉伸强度,还能有效阻止拉伸导致的裂纹在孔隙处扩展,从而增益电缆的抗拉性;再与交联绝缘层绞合,形成多元线芯,以硅烷改性聚乙烯为原料,进行第二次挤出工艺,形成内护套层,接着进行第二次紫外辐照处理,诱导气凝胶纤维的羧基与绝缘层、内护套层中的氰基发生反应,使绝缘层进一步与气凝胶纤维、内护套层交联,提高电缆的抗拉性。

24、其次,自制护套料以硅烷改性聚乙烯、4-甲基-2-烯基苯甲醛、丙二酸、2,3-二羟基二苯甲酮制得;先利用4-甲基-2-烯基苯甲醛的双键与硅烷改性聚乙烯的双键聚合,接枝于聚乙烯分子链中,再利用4-甲基-2-烯基苯甲醛的醛基与丙二酸反应,形成肉桂酸化合物,使电缆具有抗紫外效果,然后将肉桂酸化合物酰氯化,利用氯原子与2,3-二羟基二苯甲酮的羟基反应,获得自制护套料,形成多元活性反应中心,共同作用,形成防护膜,提高电缆的抗紫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