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1225发布日期:2023-08-14 14:1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二次电池等储能装置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在储能装置中,需要在极柱与电极组件间设置转接件以实现极柱与电极组件的电性连接。目前,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性能较差,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二次电池失效,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能够避免因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性能较差,而造成二次电池失效,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3、第一下塑胶,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朝向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

4、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下塑胶;

5、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一转接件能够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极柱和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极柱焊接部及设于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第一内焊圈、第一中焊圈和第一外焊圈;

6、所述第一内焊圈的中心线、所述第一中焊圈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外焊圈的中心线重合设置,所述第一中焊圈位于所述第一内焊圈外围并与所述第一内焊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外焊圈位于所述第一中焊圈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一中焊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内焊圈、所述第一中焊圈和所述第一外焊圈而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7、所述第一内焊圈具有第一焊接应力点,所述第一中焊圈具有第二焊接应力点所述第一外焊圈具有第三焊接应力点,沿所述第一外焊圈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焊接应力点、所述第二焊接应力点和所述第三焊接应力点中任意两个焊接应力点均错位设置。

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焊接应力点可以标识第一内焊圈的焊接起始点(终点),其可以为第一转接件受热融化形成的凹坑。第二焊接应力点可以标识第一中焊圈的焊接起始点(终点),其可以为第一转接件受热融化形成的凹坑。第三焊接应力点可以标识第一外焊圈的焊接起始点(终点),其可以为第一转接件受热融化形成的凹坑。通过将三个焊圈的焊接起始点(终点)在焊圈的径向方向错位设置,不仅可以避免焊接起始点(终点)集中在焊圈的同一半径方向时,因第一转接件融化导致第一转接件的结构强度不够。还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转接件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翘曲,使第一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能,有利于提高应用端盖组件的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焊圈与所述第一中焊圈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中焊圈与所述第一外焊圈之间的间距。

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主要作为第一极柱和第一转接件之间的电流路径区域,通过将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之间的间距设置的较小,易形成面连接结构,避免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之间形成寄生电容,造成电流损耗。而第一外焊圈主要作为第一极柱与第一转接件连接的加固圈,第一外焊圈具有更大圈径可以提升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焊接面积,进一步提升端盖组件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一内焊圈、第一中焊圈和第一外焊圈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之间形成大面积稳固的连接结构。

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柱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第一极柱通孔,所述第一极柱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尺寸,部分所述第一柱体位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一法兰部位于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一法兰部背离所述第一柱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法兰部与所述第一转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内焊圈、所述第一中焊圈和所述第一外焊圈固定连接。

12、此设置下,能够使第一极柱的下表面(即第一法兰部背离第一柱体的表面)与第一下塑胶的下表面(即第一表面)共面,使第一极柱不会相对于第一下塑胶的下表面凸出设置,从而能够在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焊接时,第一转接件可以与第一下塑胶的下表面直接抵接,从而将会与第一转接件进行焊接的第一极耳焊接位置的高度抬升到上限值,给第一极耳弯折(从卷芯竖直方向弯折90度至水平方向与第一转接件焊接)提供了更大的弯折角度,避免因第一极耳弯折角度过小而造成断裂,提升储能装置的生产良率。

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焊圈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围设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柱体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面积。

14、由此,第一外焊圈不仅可以实现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还可以使第一转接件实现进一步压紧第一下塑胶的性能,使第一下塑胶与端盖紧密抵接,增加端盖组件中各部件的连接可靠性。另外,还可以避免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焊接时的热量集中在第一极柱的柱体部区域,造成第一上塑胶软化,导致第一极柱向卷芯一侧坠落的问题发生。

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柱体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内焊圈和所述第一中焊圈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

1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主要作为第一极柱和第一转接件之间的电流路径区域,通过使第一柱体在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在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可以仅通过第一内焊圈和第一中焊圈即将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第一法兰部焊接在一起,实现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电导通,使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柱体之间能够形成大面积的稳固电连接,提升二者之间的过流能力。

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第一阵列压痕,所述第一阵列压痕设于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下塑胶的表面,所述第一内焊圈、所述第一中焊圈和所述第一外焊圈均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压痕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围设出的区域内。

18、一方面,第一阵列压痕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从而在第一转接件在与第一极柱焊接的过程中,使第一极柱焊接部与第一极柱快速对准,有利于提高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焊接效率。另一方面,第一阵列压痕可以提高第一极柱焊接部的表面粗糙性能,避免第一极柱与第一转接件在进行激光穿透焊接时,激光因在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平滑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损坏焊接激光头,使激光可以在第一极柱焊接部的表面发生漫反射而快速吸收激光能量,进一步提高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焊接效率。

1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焊圈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阵列压痕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2mm。

20、此设置下,能够保证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之间充分的进行焊接,进一步提高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之间的连接性能。

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阵列压痕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围设出的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法兰部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上的正投影。

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阵列压痕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从而在第一转接件在与第一极柱焊接的过程中,使第一转接件的第一极柱焊接部与第一极柱的第一法兰部快速对准,有利于提高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焊接效率,保证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第一法兰部焊接的可靠性。

2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两个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同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在所述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24、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和两个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围合形成开口,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和分流部,所述分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凸出设置,部分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开口内。

2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部分分流部位于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与第一极柱焊接部围合形成的开口内,可以使第一转接件避让出分流部的设置空间,避免影响分流部的漏液性能。

2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塑胶还包括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沿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周向方向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挡墙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凸出设置,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配合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能够容置部分所述第一转接件。

27、由此,第一挡墙能够加强第一下塑胶沿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结构强度。

2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宽度w1满足范围:24mm≤w1≤38mm。

2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接件为金属件,其机械强度更大,通过将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宽度w1设置在前述范围,可以满足第一转接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强度,使第一转接件能够紧密的与第一极柱焊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一下塑胶紧密的抵接在端盖的下表面,提升端盖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3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的宽度w2满足范围:14mm≤w2≤27mm。

3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转接件上设置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且使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远离第一极柱,而可以在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与两个第一极耳进行焊接时,使第一下塑胶中对应两个第一极耳焊接部的部分紧密抵接在端盖上,加固端盖与第一下塑胶远离第一极柱的部分的连接性能,避免第一下塑胶的中部悬空而在长期工作过后出现塑胶变质、强度下降导致的下垂,并避免因第一下塑胶下垂后防爆阀下方开口增大,异物更容易进入并附着于防爆阀,影响防爆阀的开阀性能。

3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与所述分流部之间的间距w3满足范围:0.5mm≤w3≤2.5mm。

33、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极柱焊接部与分流部之间的间距设置在前述范围,可以使第一极柱焊接部与分流部保持合适的间距,使分流部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当电解液从注液孔高速注入分流部时,分流部不易被强液流冲击而导致下弯倾斜,避免电解液大量从防爆阀侧喷出,影响电解液分布的均匀性。

3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和如上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端盖组件电连接。

35、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