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4281发布日期:2024-03-01 13:0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逆变器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到一种光伏逆变器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光伏装机量不断增加,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发电技术之一。光伏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内设置的光伏电池板可以将接收的太阳光照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光伏逆变器对电能进行逆变处理后输出,最终进入终端用户或并入电网。

2、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组件的电能可通过线缆传输至光伏逆变器。具体的,光伏组件端可设置有公头连接器,逆变器端可设置有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与母头连接器对接后即可实现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之间的电连接。其中,连接器与光伏逆变器的电路板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线缆长度,以设置抗干扰元件。然而,这种布局将增大光伏逆变器的尺寸,不利于光伏逆变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和连接器,以简化光伏逆变器的结构并实现噪声消除。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包括外壳、电路板以及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并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器具体包括板端连接器、缆端连接器以及上板导体。所述缆端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磁环。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磁环。所述板端连接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板端连接器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磁环。

3、在使用本技术的上述光伏逆变器时,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缆端连接器并在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线缆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所述电路板连接,而不需要在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额外的线缆,从而简化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结构。并且,所述线缆在穿过所述壳体的同时可贯穿所述磁环,从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高频噪声的过滤,进而无需在逆变器内部额外设置磁环,进而节省了逆变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逆变器的体积。

4、具体设置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缆端连接器还包括螺帽和橡胶圈。所述螺帽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围设出收容所述磁环的空间。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磁环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磁环接触,所述橡胶圈将所述磁环相对于所述缆端连接器的所述壳体限位。并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磁环时可同时贯穿所述橡胶圈,使所述线缆与所述壳体之间可以固定。

5、在设置所述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缆端连接器时,所述板端连接器可以与所述缆端连接器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所述连接器的结构强度。固定连接包括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板端连接器也可以与所述缆端连接器可拆卸连接,这样有利于所述连接器的装配和拆卸。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例如卡接、螺纹联接或铆接。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缆端连接器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卡扣件,所述板端连接器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卡扣配合件。当所述板端连接器容纳于所述壳体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扣配合件卡扣连接,使所述板端连接器限位于所述壳体。

6、所述线缆可包括多个分线。具体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板端连接器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包括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分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多个分线。为了使所述线缆与所述上板导体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板端连接器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多个接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相应的所述接口的延伸方向,并且每个所述通孔穿透所述接口的壁,并且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能够沿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伸入所述接口内,这样使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线缆保持连接。

7、此外,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线缆也可以通过弹片连接。具体的,每个所述接口内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并且用于与伸入所述接口的所述分线电连接。

8、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板导体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所述上板导体包括铜导体或铝导体。

9、上述连接器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所述磁环。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缆端连接器还包括适配环,所述适配环套设于所述磁环的周侧。通过加装所述适配环,将不同尺寸的磁环定位在所述壳体内。

10、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板导体直接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包括焊接或螺栓连接。

11、另外,在安装所述连接器时,可以在所述板端连接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具体可以采用粘接、焊接、螺纹联接或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体包括板端连接器、缆端连接器以及上板导体。所述缆端连接器和所述上板导体相对设置于所述板端连接器的两端。所述缆端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磁环。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板端连接器,另一端用于容纳所述磁环。所述板端连接器背离所述缆端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所述上板导体与电路板连接,所述板端连接器靠近所述缆端连接器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磁环。

13、在使用所述连接器连接线缆和电子设备时,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缆端连接器并在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直接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线缆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连接,而不需要额外的线缆,从而简化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线缆之间的连接布局。并且,所述线缆在通过所述壳体的同时可穿过所述磁环,从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高频噪声的过滤,进而无需在电子设备内部额外设置磁环,进而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14、所述线缆可包括多个分线。具体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板端连接器靠近所述缆端连接器的一端包括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分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多个分线。此外,为了使所述线缆与所述上板导体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板端连接器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多个接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相应的所述接口的延伸方向,并且每个所述通孔穿透所述接口的壁,并且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能够沿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伸入所述接口内,这样使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线缆保持连接。

15、此外,所述上板导体与所述线缆也可以通过弹片连接。具体的,每个所述接口内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上板导体连接,并且用于与伸入所述接口的所述分线电连接。

16、具体设置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缆端连接器还包括螺帽和橡胶圈。所述螺帽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板端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围设出收容所磁环的空间。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磁环远离所述板端连接器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磁环接触。所述橡胶圈将所述磁环相对于所述缆端连接器的所述壳体限位。并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磁环时可同时贯穿所述橡胶圈,使所述线缆与所述壳体之间可以固定。

17、在设置所述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缆端连接器时,所述板端连接器可以与所述缆端连接器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所述连接器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连接包括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板端连接器也可以与所述缆端连接器可拆卸连接,这样有利于所述连接器的装配和拆卸。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例如卡接、螺纹联接或铆接。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缆端连接器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卡扣件,所述板端连接器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卡扣配合件。当所述板端连接器容纳于所述壳体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扣配合件卡扣连接,使所述板端连接器限位于所述壳体。

18、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板导体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所述上板导体包括铜导体或铝导体。

19、所述连接器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磁环。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缆端连接器还包括适配环,所述适配环套设于所述磁环的周侧。通过加装所述适配环,将不同尺寸的所述磁环定位在所述壳体内。

20、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板导体直接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包括焊接或螺栓连接。

21、另外,在安装所述连接器时,可以在所述板端连接器背离所述缆端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具体可以采用粘接、焊接、螺纹联接或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