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5657发布日期:2024-03-28 18:3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轻触开关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


背景技术:

1、轻触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开关,轻触开关通常用于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灯具等领域。

2、相关技术中轻触开关包括底座,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导电片,第二触片与导电片抵触,第一触片与导电片之间存在间隙。底座上有用于驱动导电片朝第一触片形变的按压杆。

3、驱动件对按压杆施加作用力,使导电片与第一触片接触。若驱动件的驱动杆的行程较短时,导电片无法有效驱使导电片与第一触片电连接,导致轻触开关两端无法电连接,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轻触开关适配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力度的轻触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所述第二触片上设置有弹性导电片,所述弹性导电片与第一触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弹性导电片形变且与第一触片抵触的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穿设于底座上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位于弹性导电片远离第一触片的一侧,所述操作杆朝向弹性导电片的一侧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内设置有沿操作孔轴线方向运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朝弹性导电片方向能够伸出操作孔,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操作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配合;当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时,能够限制调节杆在操作孔内朝远离弹性导电片方向运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操作杆进行移动,当驱动件的行程较短或者驱动件的驱动力较小时,驱动调节杆朝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减小弹性导电片与第一触片之间的行程,使行程较短的驱动件或者驱动力较小的驱动件可以实现轻触开关运行;若驱动件的行程较长或者驱动件的驱动力较大,容易造成轻触开关内部零件以及与轻触开关连接的物品损坏,导致降低轻触开关使用寿命,驱动调节杆朝远离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增加弹性导电片与第一触片之间的行程,使行程较长的驱动件或者驱动力较大的驱动件可以实现轻触开关运行,提升了轻触开关的适配性。

5、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外牙纹,所述外牙纹设置于调节杆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内牙纹,所述内牙纹设置于操作孔的内壁上,所述外牙纹与内牙纹相互配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牙纹与内牙纹相互配合,驱动调节杆旋转,使调节杆朝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使调节杆伸出操作孔,且使调节杆与弹性导电片间距减小,降低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反之,驱动调节杆反向旋转,使调节杆朝远离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使调节杆与弹性导电片间距增加,增加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从而实现对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调节。

7、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具有弹性的操作块,所述操作块设置在调节杆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若干个操作槽,若干个所述操作槽开设于操作孔内壁上且沿操作孔轴线分布,所述操作槽可供操作块嵌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操作杆固定,再对调节杆施加作用力,使调节杆朝弹性导电片方向运动,操作块插入到越靠近弹性导电片的操作槽内,调节杆与弹性导电片间距越小,即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越小;反之,操作块插入的操作槽离弹性导电片越远,调节杆与弹性导电片间距越大,即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越大,从而实现对轻触开关的按压高度调节。

9、可选的,所述调节杆远离弹性导电片的端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横截面呈未圆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与调节槽形状相同的工具,可以驱动调节杆旋转。

11、可选的,所述弹性导电片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和厚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弹性导电片的材质或厚度,使弹性导电片且与第一触片接触动作的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轻触开关的按压力度。

13、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容置槽开设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遮挡容置槽的盖体,所述壳体与盖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锁定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结构将盖体与壳体进行连接,将按压结构和弹性导电片限位在底座内。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均设置于壳体上,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插杆,所述插杆远离壳体的端面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插块,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供插块穿过的插孔以及供操作杆穿过的穿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弹性导电片和按压结构依次安装到容置槽内,将两者保持固定,再将盖体安装到壳体上时,插块与盖体抵触,继续驱动盖体,插块形变并穿过盖体,在插块复位后,实现盖体与插孔的连接。

17、可选的,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供操作杆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均设置于盖体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导电片和按压结构依次安装到容置槽内,无需工作人员对两者固定,再将盖体安装到壳体;减少工作人员对弹性导电片和按压结构固定的操作,减小轻触开关操作步骤,具有节省组装时间的作用。

19、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盖体朝向壳体一侧的卡杆,所述卡杆朝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壳体侧面开设有供卡块嵌入的卡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体安装到壳体上时,驱动卡杆形变,使卡块移动到壳体侧面,当卡块与卡槽对齐时,驱动卡杆复位使卡块嵌入到卡槽内,将盖体与壳体连接;反之,将盖体与壳体分离。

21、可选的,所述操作杆外套设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包括套设在操作杆外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远离折叠部的一端与限位环块连接,所述折叠部远离第一操作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上开设有供插块穿过的冲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异物从穿孔通过时,防护件可以对异物进行隔离,防止异物进一步进入到轻触开关内部,对轻触开关内部零件保护,提升轻触开关使用寿命;但有异物粘在防护件上时,通过驱动操作杆沿容置槽轴线方向运动,即实现折叠部折叠和展开,使防护件上的异物松动,便于工作人员对异物清理;另外第二操作部置于盖体与固定槽底壁之间,在盖体安装到壳体上后,通过盖体和壳体对第二操作部的挤压,增加盖体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使盖体与壳体之间也不易有异物通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驱动件驱动操作杆进行移动,当驱动件的行程较短或者驱动件的驱动力较小时,驱动调节杆朝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减小弹性导电片与第一触片之间的行程,使行程较短的驱动件或者驱动力较小的驱动件可以实现轻触开关运行;若驱动件的行程较长或者驱动件的驱动力较大,容易造成轻触开关内部零件以及与轻触开关连接的物品损坏,导致降低轻触开关使用寿命,驱动调节杆朝远离弹性导电片的方向移动,增加弹性导电片与第一触片之间的行程,使行程较长的驱动件或者驱动力较大的驱动件可以实现轻触开关运行,提升了轻触开关的适配性;

25、2.设置防护件,防止异物和水进入到轻触开关内,提升轻触开关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