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5136发布日期:2023-03-22 09:4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天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天线。


背景技术:

2.自驾车旅游在我国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出车时,尤其是车队行动的指挥调度、通报路况以及应付突发事件,都离不开通讯,在野外特别是在山区和荒漠,由于信号差甚至没有信号,需要在车上安装车载天线。
3.现有的车载天线一般采用吸盘吸附在车后盖上,正常情况下连接得比较稳定,但是在外出驾车游时,由于路面较为颠簸,天线由于较长摆幅较大,会影响吸盘的吸附能力,影响信号的正常接收,进而影响天线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将吸盘抖落,导致吸盘、天线等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天线,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吸盘天线在野外使用时不够稳定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天线,包括吸盘、设置于吸盘顶部的天线本体以及连接于天线本体侧面的导线,还包括吸气组件,包括开设于吸盘内部靠近下端位置的第一安装槽、通过第一弹簧杆弹性连接于第一安装槽顶面的工型块、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内侧面靠近工型块中部的隔板以及均匀贯穿开设于第一安装槽内底面的第一连接孔;
7.动力组件,设置于吸盘的顶面靠近边缘位置,用于为吸气组件提供动力源。
8.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吸盘的顶面靠近边缘位置的安装块、均匀贯穿连接于安装块远离天线本体内侧面的进气管、连接于进气管侧面的单向阀以及贯穿连接于安装块内顶面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侧面靠近隔板上部的位置贯穿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的外侧面靠近安装块的位置设有均匀分布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顶面通过第二弹簧杆弹性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延伸至活塞筒的外部,并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活塞筒的内侧面靠近顶部连接有中空连接杆,所述中空连接杆远离活塞筒的一端与安装块贯穿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内顶面靠近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块的内部并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顶面靠近密封块中部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放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工型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左侧面弹性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底面靠近卡块的左侧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面顶部对应第二安装槽的位置开设有卡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内顶面靠近右侧边缘位置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
装槽的内底面弹性连接有限位块。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吸气组件,降低吸盘内部的气压,进一步提高吸盘的吸附力,通过设置固定块,工作的过程中其会向靠近吸盘裙边的方向移动,逐渐对吸盘进行挤压,使吸盘与汽车外壳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吸盘的吸附效果,进而提高车载吸盘天线在野外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处放大图。
21.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吸盘;2、天线本体;3、导线;4、第一安装槽;5、第一弹簧杆;6、工型块;7、隔板;8、第一连接孔;9、安装块;10、进气管;11、单向阀;12、连接管;13、活塞筒;14、第二弹簧杆;15、活塞杆;16、固定块;17、中空连接杆;18、螺纹杆;19、密封块;20、放气孔;21、第二安装槽;22、卡块;23、第二连接孔;24、卡槽;25、第三安装槽;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4.参照图1至图5,实施例:一种车载天线,包括吸盘1、设置于吸盘1顶部的天线本体2以及连接于天线本体2侧面的导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5.吸气组件,包括开设于吸盘1内部靠近下端位置的第一安装槽4、通过第一弹簧杆5弹性连接于第一安装槽4顶面的工型块6、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面靠近工型块6中部的隔板7以及均匀贯穿开设于第一安装槽4内底面的第一连接孔8;
26.动力组件,设置于吸盘1的顶面靠近边缘位置,用于为吸气组件提供动力源;
27.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吸盘1的顶面靠近边缘位置的安装块9、均匀贯穿连接于安装块9远离天线本体2内侧面的进气管10、连接于进气管10侧面的单向阀11以及贯穿连接于安装块9内顶面的连接管12,连接管12远离安装块9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面靠近隔板7上部的位置贯穿连接;
28.当需要使用天线本体2时,使用者先将天线本体2、吸盘1放置在需要的位置,再通过人力按压吸盘1,使天线本体2与汽车外壳之间通过吸盘1连接,连接完成后,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通过进气管10、单向阀11进入至安装块9的内部,同时,进气管10的开口向靠近安装块9的方向减小,方便气体进入安装块9的内部,通过设置单向阀11,防止进入安装块9内部的气体发生回流,当气体进入安装块9内部后,通过中空连接杆17进入至活塞筒13的内部对活塞杆15进行挤压,挤压力使活塞杆15带动固定块16向靠近吸盘1裙边的方向移动,逐渐对吸盘1进行挤压,使吸盘1与汽车外壳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吸盘1的吸附效果;
29.吸盘1的外侧面靠近安装块9的位置设有均匀分布的活塞筒13,活塞筒13的内顶面通过第二弹簧杆14弹性连接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的下端延伸至活塞筒13的外部并连接有固定块16,活塞筒13的内侧面靠近顶部连接有中空连接杆17,中空连接杆17远离活塞筒13的一端与安装块9贯穿连接;
30.同时,进入安装块9内部的气体还会通过连接管12进入至第一安装槽4的内部对工型块6进行挤压,挤压力使工型块6在第一安装槽4的内部,克服第一弹簧杆5的弹力向上移动,在隔板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隔板7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孔8将吸盘1与汽车外壳之间的气体吸入第一安装槽4的内部,降低吸盘1内部的气压,进一步增加吸盘1的吸附力,使吸盘1与汽车外壳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天线本体2在野外使用时的稳定性;
31.工型块6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第二安装槽21的左侧面弹性连接有卡块22,第二安装槽21的内底面靠近卡块22的左侧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3,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面顶部对应第二安装槽21的位置开设有卡槽24;
32.卡块22的内顶面靠近右侧边缘位置开设有第三安装槽25,第三安装槽25的内底面弹性连接有限位块26;
33.进一步的,当隔板7在第一安装槽4的内部移动至第二安装槽21与卡槽24相对应的位置时,气体通过第二连接孔23进入至第二安装槽21的内部对卡块22进行挤压,挤压力使卡块22克服与第二安装槽21之间的弹力向靠近卡槽24的方向移动,随着移动的进行,当卡块22的右端的限位块26移出卡槽24时,限位块26与第三安装槽25之间恢复弹性形变的弹力使限位块26向远离第三安装槽25的方向移动,限制卡块22的复位工作,即限制隔板7的复位工作,进而进一步提高吸气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即提高吸盘1吸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吸盘1的吸附效果;
34.安装块9的内顶面靠近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8,螺纹杆18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块9的内部并连接有密封块19,安装块9的内顶面靠近密封块19中部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放气孔20;
35.当需要将天线本体2取下时,首先,通过转动螺纹杆18带动密封块19向远离放气孔20的方向移动,直至,安装块9的内部与外界通过放气孔2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安装块9内部的气体挤压力消失,第二弹簧杆14恢复弹性形变的弹力带动活塞杆15、固定块16回到初始状态,再通过人力按压限位块26,使之克服与第三安装槽25之间的弹力进入第三安装槽25的内部,再将卡块22离开卡槽24的部分推入卡槽24的内部,此时,卡块22与第二安装槽21之间恢复弹性形变的弹力带动卡块22回到第二安装槽21的内部,当卡块22完全进入第二安装槽21的内部时,第一弹簧杆5恢复弹性形变的弹力带动隔板7回到初始状态,此时,吸盘1
内部的气压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人力使吸盘1与汽车外壳之间分离,进而将天线本体2取下。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