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8534发布日期:2023-07-20 11:4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转换电路、自动调节与安全保护的作用。作为控制元件,继电器有扩大控制范围、放大以及综合信号、自动遥控、监测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继电器一般有铁芯1、线圈2、衔铁3以及簧片4(例如,触点簧片)等组成,其中一个电极通过簧片4的弹簧力作用下,与另一个电极分离。当线圈2通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其中一个电极克服弹簧力的作用,与另一个电极相接。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高铁、机场、大型工业设备和化工厂等,由于其应用场所的高频率振动和冲击的特性,使得继电器中的线圈在没有通电的前提下,两个电极相接,从而发生误动作,给出错误的信号,导致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高频率振动的工作场所下,容易发生误动作,给出错误信号,导致严重后果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这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间隔设置于壳体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继电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的中间连接部件,中间连接部件可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3、中间连接部件包括驱动件、旋转件以及具有接触部的导电件,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壳体,旋转件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壳体,且驱动件用于驱动旋转件绕连接轴的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以使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一电极,且导电件的接触部固定设置于旋转件的外周。

5、当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处于第一位置时,导电件的接触部与第二电极分离,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电断开。

6、当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处于第二位置时,导电件的接触部与第二电极接触并电连接,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通过导电件电导通。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件固定在壳体上,因此驱动件本身不会产生位移,并且,导电件的接触部设置在旋转件的外周,只有当驱动件驱动旋转件绕连接轴转动,直至旋转件相对第二电极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才会通过导电件导通,即使在高频率振动的工作环境下,旋转件也不会被振动所影响,避免发生误动作,提高了继电器的抗振性。

8、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继电器,需要经过复杂的传动方式使得动电极和静电极导通或断开,这种继电器巧妙地将导电件设置在旋转件的外周,只要通过调节旋转件的旋转角度,使得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处于第二位置,即可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导电件导通,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传动部件,减少了传动部件的数量,因此,这种继电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由于传动部件的减少,也有利于继电器的微型化。

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导电件还包括导电线,导电线呈折叠状或螺旋状弯曲延伸,导电线可沿其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

10、其中,导电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极,另一端连接于接触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驱动旋转件绕连接轴转动时,旋转件的外周的接触部和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这种结构的导电线可沿其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从而满足接触部和第一电极之间不同的距离,保证接触部和第一电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中间连接部件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轴,且传动件传动连接于旋转件。

13、并且,驱动件和传动件位于旋转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旋转件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通过传动件驱动旋转件旋转,且由于驱动件和传动件与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旋转件的两侧,传动件并不会干涉接触部接触第二电极的运动,从而保证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连接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驱动件的输出轴、传动件以及第二电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电极的一端与旋转件的外周相切。连接轴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件绕第三方向旋转,而驱动件的输出轴和传动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这种结构通过传动件传动于旋转件,且将传动件沿第二方向的转动改变为旋转件沿第三方向的转动,相比于直接与驱动件驱动旋转件旋转的方式,这种结构极大地节约了继电器在第三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传动件包括蜗杆,旋转件包括蜗轮,蜗轮与蜗杆相啮合。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继电器在使用时,通过旋转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进而联动蜗轮转动,当蜗轮相对第二电极处于第二位置,也即蜗轮外周的接触部位于与第二电极相切的位置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导电件导通,当蜗轮相对第二电极处于第一位置,也即蜗轮外周的接触部位于不与第二电极相切的其他任意位置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电断开。这种传动方式即能够巧妙地改变运动方向,且当旋转电机不工作时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进而提高了继电器的抗振性。

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壳体包括底板和外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中间连接部件均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至少形成有两个安装孔。

20、底板和外壳连接,外壳内形成有容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中间连接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方向为底板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底板的长度方向。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继电器通过底板将各个部件固定,保证各个部件的安装稳定性,且外壳和底板能够为各个部件提供一个密封的工作环境,避免各个部件被外界的其他部件损坏。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继电器还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应,第一电极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与第二引脚连接。

23、外壳的侧壁上形成两个连接孔,使得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伸出外壳。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继电器通过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均伸出外壳,便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外部电源的接通。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蜗轮由塑料、陶瓷或者木材中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塑料、陶瓷或者木材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蜗轮是绝缘不导电的,从而保证当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电极的电流只能通过接触部传递至第一电极,而避免第二电极的电流通过导电件的接触部传递至旋转件发生短路。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蜗轮由金属材料制成,接触部与蜗轮之间设置绝缘层。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金属制成的蜗轮具有较高的强度,且绝缘层能够避免接触部的电流传递至蜗轮上,保证继电器的可靠度。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继电器还包括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旋转件与连接轴相接处,以检测旋转件的转动角度。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旋转件的转动角度,进而人们可以根据旋转件的转动角度,得知旋转件所处的位置,从而便于人们控制继电器的接通与断开。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这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间隔设置于壳体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继电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的中间连接部件,中间连接部件可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中间连接部件包括驱动件、旋转件以及具有接触部的导电件,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壳体,旋转件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壳体,且驱动件用于驱动旋转件绕连接轴的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以使旋转件相对于第二电极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3、这种继电器由于驱动件固定在壳体上,因此驱动件本身不会产生位移,并且,导电件的接触部设置在旋转件的外周,只有当驱动件驱动旋转件绕连接轴转动,直至旋转件相对第二电极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才会通过导电件导通,即使在高频率振动的工作环境下,旋转件也不会被振动所影响,避免发生误动作,提高了继电器的抗振性。

34、此外,中间连接部件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轴,驱动件通过传动件驱动旋转件旋转,且驱动件和传动件与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旋转件的两侧,传动件并不会干涉接触部接触第二电极的运动,从而保证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连接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