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接触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接触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其中,接触器是一种可快速切断交流或直流主回路,且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一般是在低压控制高压中作为电磁开关使用。
2、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器由电磁系统和两个连接柱构成。接触器一般串联在电路中,具体的:接入至负载的导线,先与其中一个连接柱电连接,另一个连接柱再接入到负载,然后控制电磁系统工作,使得两个连接柱接通或者关断,实现快速控制是否让负载工作。
3、但现有的接触器只是作为电磁开关使用,在面对负载电路中的过流异常状态时,不能够自主的实现断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接触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不能够直接对过流的情况进行断电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所述接触器本体上设有部分伸出接触器本体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接触器本体内固定有用于测量流经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流的分流片、用于控制分流片一端和第一导电件接通或关断的电磁系统、用于根据分流片测量的电流值控制电磁系统启动或关闭的电路板,所述分流片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接触器本体内竖直固定连接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接触器本体内部分隔为用于容纳固定电磁系统的第一容纳腔和用于容纳固定电路板的第二容纳腔。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接触器本体内部固定设置分流片、电路板和电磁系统,通过分流片采集流过接触器本体上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流,电路板再根据分流片采集的电流值控制电磁系统启动或关闭,能够实现过流自动切断,进而保护负载电路。
4、优选的,所述接触器本体上设有一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接触器本体与分流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贯穿分流片另一端,并将分流片另一端固定于接触器本体内部。
5、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螺钉与第二导电件来实现对分流片的固定,同时第二导电件还能够与分流片实现电连接,无需其他导线设置,结构简单,固定方便。
6、优选的,所述螺钉上套设有用于紧固接触器本体和螺钉的第三密封圈。
7、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三密封圈,能够紧固接触器本体和螺钉,防止其他杂质进入至接触器本体内。
8、优选的,所述电磁系统包括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环形线圈、动铁芯、用于控制分流片一端与第一导电件接通或关断的动触片、弹簧;所述环形线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动触片设置于环形线圈上方,所述弹簧一端与接触器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动铁芯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一端与动触片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另一端置于环形线圈内的空腔中。
9、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动铁芯可以在环形线圈通电后进行运动,进而带动动触片实现将分流片一端与第一触点导通;在环形线圈断电后,又能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将动铁芯复位,切断连接,便于实现控制分流片一端与第一触点接通或关断。
10、优选的,所述环形线圈和动触片之间还设有一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另一端贯穿绝缘板置于环形线圈内的空腔中,所述绝缘板在靠近动触片一侧还设有一弹性件。
11、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切断环形线圈的电流时,动铁芯会在弹簧弹力下复位,动触片也会快速复位,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对动触片的运动进行缓冲,毕竟大力撞击,绝缘板一方面对弹性件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动触片大力复位撞击环形线圈,造成环形线圈表层的漆脱落引起短路。
12、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内设有用于采集分流片电流的采集电路、用于设定电流阈值的阈值电流设定电路、供电电路、用于控制供电电路接入电磁系统的控制电路和用于信号处理的主控芯片u1,所述采集电路、阈值电流设定电路和控制电路均与主控芯片u1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13、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主控芯片u1比对采集电路采集的电流值与阈值电流设定电路设置的阈值电流,来控制电磁系统是否工作,进而实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接通或关断,便于针对不同的电流调整不同的阈值来实现智能接触器的接通或关断。
14、优选的,所述采集电路包括放大器u3、滑动变阻器rs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6和电容c5;所述分流片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分流片另一端通过电阻r10与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1与主控芯片u1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6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串联电阻r7和滑动变阻器rs1与放大器u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s1的滑动端引脚与滑动变阻器rs1的其中一端固定引脚电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9与主控芯片u1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主控芯片u1连接端通过电容c5与接地端电连接。
15、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放大器u3来放大采集分流片的数据,便于主控芯片u1进行比较。
16、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1、瞬态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zd1、pmos管m1、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pmos管m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pmos管m1的源极与瞬态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瞬态二极管d2与电容c2并联,所述pmos管m1的源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pmos管m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与电阻r1并联,所述pmos管m1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光电耦合器u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1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主控芯片u1电连接,所述pmos管的漏极与环形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pmos管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与电容c1并联,所述环形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17、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光电耦合器和pmos管,便于根据主控芯片u1输出的信号,来控制供电电路的电源是否接入至环形线圈中,控制方便。
1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在接触器本体外依次套设有第一平垫圈、第一弹簧垫圈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导电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接触器本体外依次套设有第二平垫圈、第二弹簧垫圈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导电件螺纹连接。
19、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平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便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与外接的导线固定连接。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上套设有用于紧固第一平垫圈和接触器本体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导电件上套设有用于紧固第二平垫圈和接触器本体的第二密封圈。
21、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避免外界的灰尘水汽等进入到接触器本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