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排及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6772发布日期:2024-02-07 12:0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汇流排及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汇流排及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在逆变器和定子绕组之间需要设置汇流排,汇流排包括三相铜排(即u相、v相和w相)和n相铜排。

2、当前市场上的汇流排中,由于三相铜排底部折弯成型、结构复杂,因此三相铜排底部的空间不足,进而导致三相铜排之间较为分散,不利于三相铜排与逆变器和定子绕组连接,占用定子端部过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汇流排中的三相铜排与逆变器连接的一端较为分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及动力系统,可使得三相铜排之间结构紧凑,便于三相铜排与逆变器和定子绕组连接,节约定子端部的空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汇流排,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第四铜排和注塑部;

3、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铜排设于所述第二铜排和所述第三铜排的上方,所述第二铜排和所述第三铜排设于所述第四铜排的上方;

4、所述第四铜排沿周向延伸形成弧形,所述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方向;

5、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和所述第四铜排之间通过注塑形成所述注塑部,所述注塑部使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和所述第四铜排固定,并相互绝缘。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汇流排设置为三层分布式结构(第一层为第一铜排,第二层为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第三层为第四铜排),相比于两层分布式结构的汇流排,三层分布式结构使得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之间在沿周向布置紧凑的同时不会沿相互干涉,能够实现三相铜排的集中布置,有利于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与逆变器和定子绕组的连接,节约定子端部的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铜排本体和第一铜排底部,所述第一铜排底部具有第一扁平面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铜排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铜排底部折弯成型;

8、所述第二铜排包括第二铜排本体和第二铜排底部,所述第二铜排底部具有第二扁平面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铜排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铜排底部折弯成型;

9、所述第三铜排包括第三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底部,所述第三铜排底部具有第三扁平面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三铜排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三铜排底部折弯成型;

10、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扁平面、所述第二扁平面和所述第三扁平面与所述第四铜排的上表面平行。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铜排底部、第二铜排底部和第三铜排底部的扁平面与第四铜排的上表面平行,能够使汇流排在具有三层分布式结构的同时,注塑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厚的厚度能够满足电机内部结构的要求。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铜排本体、所述第一铜排本体和所述第三铜排本体依次设于所述第四铜排沿所述周向的中间位置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铜排本体、第一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本体设置在第四铜排沿周向的中间位置处,以便于第二铜排本体、第一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本体与逆变器的三相连接,同时节约逆变器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间,有利于防止各部件之间的干涉。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铜排底部沿所述周向延伸形成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铜排底部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铜排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15、所述第二铜排底部沿所述周向延伸形成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铜排底部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铜排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16、所述第三铜排底部沿所述周向延伸形成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铜排底部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铜排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铜排底部、第二铜排底部和第三铜排底部设置成与第四铜排的部分重合的弧形,使得第一铜排底部、第二铜排底部和第三铜排底部易于生产和加工,有利于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并且第一铜排底部、第二铜排底部和第三铜排底部与第四铜排的弧形重合后,可以有效地减少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在第四铜排的弧形内侧和弧形外侧所占的空间,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铜排具有两个第一端子,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铜排底部的弧形内侧和弧形外侧;

19、所述第二铜排具有两个第二端子,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铜排底部的弧形内侧和弧形外侧;

20、所述第三铜排具有两个第三端子,两个所述第三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铜排底部的弧形内侧和弧形外侧;

21、所述第四铜排具有六个第四端子,其中三个所述第四端子位于所述第四铜排的弧形内侧,另外三个所述第四端子位于所述第四铜排的弧形外侧;

22、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用于连接定子绕组。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铜排本体远离所述第四铜排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第二铜排本体远离所述第四铜排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第三铜排本体远离所述第四铜排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和逆变器的铜排通孔配合。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铜排本体、第二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本体上分别设置一个螺母,便于后续汇流排与逆变器的连接,能够有效地简化后续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螺母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铜排的投影在同一个圆周上。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每一个螺母的投影与第四铜排的投影设置在同一个圆周上,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母对第四铜排的弧形内侧和弧形外侧的其余部件产生干涉。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铜排本体、所述第二铜排本体和所述第三铜排本体均为单层的硬铜排。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铜排本体、第二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本体设置为单层的硬铜排,能够有效地降低汇流排的重量、降低成本和简化工艺,并且,单层的硬质铜排不易变形,能够使得每一个螺母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第四铜排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保持在一个圆周上。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和所述第三铜排均套设热缩套管。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套设热缩套管,能够对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保证电机的安全运行。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逆变器、定子绕组和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汇流排;

32、所述逆变器连接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一铜排本体、第二铜排本体和第三铜排本体;

33、所述定子绕组连接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汇流排与逆变器和定子绕组连接,使得逆变器与定子绕组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约定子端部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