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头及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154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连接头及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连接头及连接线。


背景技术:

1、传统数据线主要有两种连接器的实现形式,连接器亦称连接头或者连接头组件,一种数据线一端的连接头组件是一体的,另一种数据线一端的连接头组件由底座和连接头是分离的,两部分通过磁吸吸附在在一起。

2、但是,连接头一端的连接器公端长期裸露在外,容易进异物导致使用时出现短路,且在连接头不使用的时候需要额外存放连接头,不仅占用资源,而且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头及连接线。

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头,其包括:

3、连接头底座,用于接入线材,所述连接头底座上设有连接器公端容纳腔及与所述线材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

4、滑条组件,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底座滑动连接;及

5、连接头主体,设有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及连接器公端,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或使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于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腔。

6、上述连接头,一方面巧妙地设计了连接器公端随连接头主体转动而具有收纳状态及工作状态,因此在连接头不使用的时候只需简单地转动即可收纳连接器公端,避免连接器公端长期裸露在外而影响设计寿命,且转动方便快捷;另一方面配合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使得只需简单地转动即可将连接器公端与线材实现电连接,具有应用方便、连接可靠有效的优点。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主体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于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腔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底座与所述连接头主体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的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第二端面均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连接器公端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

10、所述连接头底座于其远离所述线材的连接头底座端面设有第二固定结构及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腔,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底座端面或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

11、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任一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及所述连接头底座可拆卸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及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凸台的周缘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容纳腔周缘上的凸起部;或者,

13、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容纳腔周缘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及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凸台的周缘上;或者,

14、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周缘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容纳腔周缘上的凹槽;或者,

15、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容纳腔周缘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周缘上的凸起部;

16、并且,所述凸台容纳腔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设置,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

17、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及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凸台的周缘上;

18、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凸台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凸台容纳腔周缘上的凸起部,所述凸台容纳腔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设置,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一凸台,且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周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二凸台,且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周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台;

20、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与所述凸台容纳腔形状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凸起部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

21、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一凸台容纳腔,且于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的周缘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上;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二凸台容纳腔,且于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的周缘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

22、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分别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

23、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一凸台,且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周缘开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二凸台,且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周缘开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台;

24、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与所述凸台容纳腔形状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

25、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一凸台容纳腔,且于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的周缘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上;所述连接头主体于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二凸台容纳腔,且于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的周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

26、所述第一凸台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容纳腔分别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凸起部形状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连接头主体与所述连接头底座采用卡合、过盈配合及磁吸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底座或所述连接头底座的底座第一盖部设有第一滑动结构;

28、所述连接头主体或所述连接头主体的主体第一盖部设有第一转动结构;

29、所述滑条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滑动结构及第二转动结构;

30、所述第二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动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底座滑动连接;

31、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头底座或所述底座第一盖部,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滑动结构脱离所述连接头底座;

32、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配合,以使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头主体转动连接;

33、所述滑条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或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以限位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及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保持转动连接状态。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及所述第二滑动结构互为滑槽及滑块,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及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互为转轴孔及转轴;及/或,

35、所述连接头底座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三固定件,所述连接头底座的第一pcb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底座的底座第一盖部或底座第二盖部,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结构远离所述滑条组件的一端;

36、所述连接头主体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所述连接头主体的第二pcb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主体的主体第一盖部或主体第二盖部上,所述第二限位件通过所述第四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远离所述滑条组件的一端。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底座包括第一pcb组件以及相固定的底座第一盖部与底座第二盖部,所述底座第一盖部与所述底座第二盖部围合形成第一安装区,所述连接器公端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一pcb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第一pcb组件上,且通过所述第一pcb组件与所述线材电连接;

38、所述连接头主体包括第二pcb组件以及相固定的主体第一盖部与主体第二盖部,所述主体第一盖部与所述主体第二盖部围合形成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连接端及所述第二pcb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中,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第二pcb组件上,且通过所述第二pcb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公端电连接;

39、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第一盖部滑动连接,所述滑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第一盖部转动连接。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还包括所述线材及其护套件,所述连接头底座通过所述护套件接入所述线材,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线材电连接。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互为弹性顶针公端及弹性顶针母座。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连接线,其包括任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