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片输送机构及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2129发布日期:2024-05-20 11:2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片输送机构及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池片输送机构及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1、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烘干炉、退火炉等热处理炉对电池片进行加热处理。热处理炉内设有电池片输送机构,由电池片输送机构带动电池片穿过炉膛以接受加热处理。

2、目前业内主流的热处理炉中的电池片输送机构为辊道及网带,利用辊道和网带从下方承载并输送电池片,由于热处理炉内温度较高,电池片朝下一面的栅线未完全固化,辊道和网带直接接触电池片表面,容易沾掉电池片朝下一面的栅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传统的热处理炉中输送机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片输送机构及热处理炉,其详细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电池片输送机构,包括:

3、安装座;

4、多个沿第一水平方向等距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第一输送轮组件,第一输送轮组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电池片的第一侧边缘;

5、多个沿第一水平方向等距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第二输送轮组件,第二输送轮组件与第一输送轮组件成对设置,第二输送轮组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支撑面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电池片的第二侧边缘;

6、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各第一输送轮组件和各第二输送轮组件传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各第一输送轮组件按第一时针方向同步旋转,以及驱动各第二输送轮组件按与第一时针方向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同速旋转,以带动电池片沿第一水平方向输送。

7、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片输送机构,其由成对设置的第一输送轮组件和第二输送轮组件通过反向旋转带动电池片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电池片仅两侧边缘处与电池片输送机构接触,从而防止电池片表面的栅线在输送过程中磨损。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轮组件包括第一辊轴及第一支撑轮,其中,第一辊轴沿竖直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座上,第一辊轴的下端向下穿过安装座后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支撑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辊轴的上端,第一支撑轮上形成有第一支撑面;第二输送轮组件包括第二辊轴及第二支撑轮,其中,第二辊轴沿竖直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座上,第二辊轴的下端向下穿过安装座后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支撑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辊轴的上端,第二支撑轮上形成有第二支撑面。

9、通过对第一输送轮组件、第二输送轮组件进行设置,实现了第一输送轮组件、第二输送轮组件与驱动组件的传动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沿竖直方向形成有n层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轮沿竖直方向形成有n层第二支撑面,n≥2;从上到下,第i层第一支撑面和对应的第i层第二支撑面均位于相同的第i高度。

11、如此设置,可确保支撑在第i层第一支撑面23和第i层第二支撑面33上的电池片呈水平状态支撑在i层第一支撑面23和第i层第二支撑面33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层第一支撑面和第i层第二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第j层第一支撑面和第j层第二支撑面之间的间距,i≠j,2≤i≤n,2≤j≤n。

13、将不同层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不同,可实现对多种不同尺寸的电池片的兼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的上方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并与第一支撑面衔接的第一限位环面,第二支撑面的上方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并与第二支撑面衔接的第二限位环面。

15、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环面和第二限位环面,可实施对电池片的阻挡及规整,防止电池片在输送过程中因过度偏转卡滞在当前的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导致后续的电池片追尾撞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花键,第一支撑轮内设有第一穿接孔,第一穿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花键相匹配的第一键槽,第一支撑轮经第一键槽及第一花键固定套接在第一辊轴的上端;第二辊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花键,第二支撑轮内设有第二穿接孔,第二穿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花键相匹配的第二键槽,第二支撑轮经第二键槽及第二花键固定套接在第二辊轴的上端。

17、第一支撑轮通过第一键槽、第一花键套设在第一辊轴的上端,确保第一支撑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第一辊轴的上端,防止第一支撑轮相对于第一辊轴旋转,造成电池片偏转。同理,第二支撑轮通过第二键槽、第二花键套设在第二辊轴的上端,确保第二支撑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第二辊轴的上端,防止第二支撑轮相对于第一辊轴旋转,造成电池片偏转。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辊轴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位于端部的第一辊轴的下端还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齿轮;各第二辊轴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位于端部的第二辊轴的下端还固定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

19、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驱动链条、第一传动链条及第二传动链条,其中:

20、驱动链条卷绕在驱动轮,以及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中的一者上,驱动链条还与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中的另一者啮合;

21、第一传动链条卷绕在所有的第一从动齿轮上;

22、第二传动链条卷绕在所有的第二从动齿轮上;

23、驱动轮旋转时,带动第一主动齿轮按第一时针方向旋转,以及带动第二主动齿轮按第二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主动齿轮旋转时经第一传动链条及各第一从动齿轮带动各第一辊轴按第一时针方向同步旋转,第二主动齿轮旋转时经第二传动链条及各第二从动齿轮带动各第二辊轴按第二时针方向同步旋转。

24、提供了一种链轮驱动结构,其仅需设置一个能够带动驱动轮旋转的驱动源,即能够带动所有的第一辊轴按第一时针方向旋转,所有的第二辊轴按第二时针方向同速旋转,从而简化了驱动结构的复杂度,并降低了驱动成本。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包括支撑板及铺设在支撑板上的第一隔热层,其中,第一辊轴的下端及第二辊轴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隔热层和支撑板。

26、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穿过第一隔热层之后才与驱动组件连接,第一隔热层实现了对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的隔热保护,避免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热胀变形,影响输送稳定性。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轮组件外侧的第二隔热层;及设置在第二输送轮外侧的第三隔热层。

28、通过设置第二隔热层及第三隔热层,可进一步提升对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的隔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轮组件和第二输送轮组件均为陶瓷材质。

29、陶瓷材质的输送轮组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与高温电池片直接接触后,不会产生明显的热膨胀变形,从而提升对电池片的输送稳定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第一输送轮组件之间的间距及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轮组件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均小于电池片沿第一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以使得电池片的第一侧边缘至少支撑在两个第一输送轮组件上,电池片的第二侧边缘至少支撑在两个第二输送轮组件上。

31、确保第一输送轮组件、第二输送轮组件对电池片的水平支撑效果,防止电池片倾斜、坠落。

3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处理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内形成有炉腔;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输送机构,电池片输送机构设置在炉腔内并沿第一水平方向横穿炉腔;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在炉腔内,加热机构包括位于电池片输送机构的上方的上加热组件和/或下方的下加热组件。

33、本技术提供的热处理炉,其所采用的电池片输送机构在实施对电池片的输送时,仅与电池片的两侧边缘处接触,从而防止电池片表面的栅线在输送过程中磨损。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加热组件包括多根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加热灯管,加热灯管沿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相邻的两对输送轮组件之间均设有一根加热灯管。

35、使得电池片能够直接暴露在加热灯管的上方,从而提升加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