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承载其中的缆线的、用于线束制造的叉形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6519发布日期:2024-09-18 11:39阅读:7来源:国知局
可固定承载其中的缆线的、用于线束制造的叉形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线束制造期间承载一根或多根缆线的叉形线夹。此外,本发明涉及将弹簧元件用于这样的线夹的用途以及这样的线夹的线束制造用途。


背景技术:

1、从线束制造的实践中已知有线夹,其被紧固在所谓的加工板上用作生产器件来承载一根或多根缆线,直到线束完全装配完成且在必要时被取出或运走。在这样的线夹中,可以放入(即集纳)单根缆线。在此,缆线可能设有保持件、接触件、壳体(如插头壳体)等。随后,还可以将各根缆线系住(即至少部分地捆绑)进行功能测试等。通常情况下,线夹形成有叉形线接纳部且在背离加工板的方向上是开放的,从而使一根或多根缆线可以从加工板上方的方向放入缆线接纳部中。

2、在实践中,已经发现:缆线例如可能由于其刚度、绞合或由于其他原因从向上开放的缆线接纳部中移出。因此,期望对线夹进行改进,其中缆线可以至少更牢固地保持在缆线接纳部内。由于线夹是耗品,其中可能要在加工板上布置大量线夹,因此还期望以尽可能结构简单和/或成本有效的方式对由缆线接纳部承载的缆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结构尽可能简单的器件来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可对承载其中的缆线进行固定的线夹。

2、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

3、提出了一种叉形线夹,该叉形线夹适用于在线束制造期间承载一根或多根缆线。该线夹具有:

4、支撑部,其被配置成附接到用于线束制造的加工板。线夹还具有叉形线接纳部,该叉形线接纳部具有:第一腿部;与第一腿部相对的第二腿部;以及将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彼此连接的基部部分,其中第一和/或第二腿部具有朝向相应另一腿部的开口。线夹还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弹簧元件被配置成用于:在压缩状态下穿过第一和/或第二腿部的开口和/或插入(或插过)其中;在松弛状态下固定在开口内且因此至少部分地封闭叉形线接纳部。

5、因此,只需将弹簧元件布置成使其延伸到叉形线接纳部中,就可以实现针对由缆线接纳部承载的缆线的结构简单但有效的固定。至少,与缆线接纳部在背离加工板的方向(即向上)开放的情况相比,由缆线接纳部承载的缆线能更好得到固定避免移出缆线接纳部。换言之:上述线夹能够使叉形线接纳部至少部分地封闭,以便将放入其中的缆线或由其承载的缆线约束在缆线接纳部的叉口中,或者将缆线保持在缆线接纳部内。由于弹簧元件与缆线接纳部分开形成,因此可以用这样的弹簧元件改装现有的缆线接纳部,前提是缆线接纳部具有或设有适合的开口。因此,可以以特别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固定,这对于耗品线夹来说很是重要。此外,弹簧元件的弹性作用会引起触觉上有反馈的或简单的操作,因为通过克服弹簧元件的(例如由弹簧元件的选定硬度和/或刚度设定的)弹力,就已经可以使缆线放入缆线接纳部中,其中弹簧元件随后再次返回到其初始形状。因此,上述线夹改善了线束制造期间的操作或使用并因此提高了线束制造的效率。

6、例如,支撑部可以紧固到配置用于线束制造的加工板的平坦侧,使得支撑部优选垂直地从加工板的平坦侧突出,从而使叉形线接纳部朝加工板上方的方向开放。在此,支撑部例如可以以可松脱的方式安装和/或紧固到加工板。

7、此外,例如可以定义穿过缆线接纳部的方向或轴线,在该方向或轴线上,一根或多根缆线延伸穿过缆线接纳部,即大致对应于该一根或多根缆线的纵向延伸方向。因此,该方向或轴线可以被称为穿过缆线接纳部的纵向轴线。在此,第一和第二腿部可以分别侧向或横向于纵向轴线布置,使得当该一根或多根缆线放入缆线接纳部中时,它们可以放置在基部部分上并且可以由第一和第二腿部在侧向方向上保持。应说明的是:不是每根缆线都一定要放置在基部部分上,只要相应的缆线位于由基部部分与第一和第二腿部形成的空间内即可。在此,该至少一个开口在横向于上述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因此可以被称为横向轴线。因此,容纳在开口中的弹簧元件同样沿该横向轴线延伸且因此可以对应地闭合、即至少部分地封闭叉形线接纳部的开口。

8、再换言之:该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可以形成用于叉形线接纳部的开口的一种弹性屏蔽件,当克服弹簧元件的弹力的力施加到弹簧元件上时,该屏蔽件既可以在朝向加工板或朝向缆线接纳部的基部部分的方向上、又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在必要时还可以相应与之横向地沿穿过缆线接纳部的纵向延伸轴线)发生偏转。通过使可以充当一种屏蔽件的弹簧元件偏转,叉形线接纳部的开口可选地至少部分封闭或至少部分释放。偏转所需的力可以用于将弹簧元件引入开口,并且还可以在必要时以较小的力在放入或取出该一根或多根缆线时被施加。为了将弹簧元件引入开口中,弹簧元件的可变横截面可以改变、尤其减小到如下程度,即使得弹簧元件适合穿过开口,其中为此,弹簧元件的基部部分可以连同缆线接纳部的相应腿部一起形成止挡。

9、应说明的是:原则上,如果单个弹簧元件延伸到缆线接纳部中的程度为使得待制造的线束的至少一根缆线可以因而保持在缆线接纳部内,则单个弹簧元件且在必要时仅单个开口就足够了。

10、还应说明的是:线夹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即第一腿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第二腿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其中线夹还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即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其中各个弹簧元件分别如上所述地被引入该至少两个开口之一中。某个轴线、尤其是上述横向轴线可以是第一和第二开口的共用轴线。这意味着:第一和第二开口可以形成于缆线接纳部的同一高度,这使得该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因此同样布置在缆线接纳部的同一高度。

11、根据一改进方案,弹簧元件可以由弹性塑料材料制成。尤其,弹簧元件可以具有弹簧弹性。用于此目的的合适材料例如是相对柔软的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tpu)等。因此,弹簧元件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其初始状态、即返回到其松弛状态,并且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引入缆线接纳部中,并且在缆线放入缆线接纳部中以及在从缆线接纳部中取出缆线时,弹簧元件可以发生偏转,以释放缆线接纳部的开口。

12、在一改进方案中,弹簧元件可以具有孔眼形状,该孔眼形状在压缩状态下比在松弛状态下具有更小的直径和/或更长的延展长度。换言之:弹簧元件可以通过在其上施加力而变形,其程度为使其适合开口的横截面,然而在没有施加力的情况下,它大于开口的横截面。孔眼形状有利于使弹簧元件容易变形,并且可以用装配工的手指轻松抓住。

13、根据一改进方案,弹簧元件可以具有板状的基部部分以及铰接在基部部分的两点处的孔眼。孔眼可以朝向基部部分处的铰接区域逐渐变细,但基部部分又可以相对于变细部分变宽。由此,弹簧元件可以与缆线接纳部形成形状配合,其中实现了弹簧元件在上述横向轴线的两个方向上的固定。

14、在一改进方案中,弹簧元件的基部部分和处于松弛状态下的孔眼可以被成形为大于开口的横截面,使得它们分别与开口形成底切且因此将弹簧元件固定在开口内。例如,孔眼可以布置在朝向缆线接纳部的一侧,即布置在缆线接纳部的第一腿部与第二腿部之间,并且弹簧元件的基部部分

15、根据一改进方案,孔眼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倒钩,该倒钩将弹簧元件相对于第一和/或第二腿部在背离叉形线接纳部定向的方向上固定。例如,倒钩可以形成于孔眼的外周上,以便在该区域中加宽孔眼或弹簧元件的横截面并连同缆线接纳部的腿部一起实现底切。此外,例如,倒钩可以具有朝向一侧上升的形状,这种形状随后与缆线接纳部的腿部的内侧形成止挡。通过倒钩朝向一侧上升的这种形状,可以有利于弹簧元件在其安装方向上的引入,但弹簧元件的移除会受到倒钩的具有上升形状的一侧的阻碍。由此,弹簧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安装至缆线接纳部且同时牢固地保持在其上。

16、在一改进方案中,弹簧元件可以具有视觉可感知的编码,该编码与一根或多根要承载的缆线相匹配或能够与之相匹配。例如,弹簧元件可以具有标记、颜色等,它们与缆线的、紧固在缆线上的壳体的(例如相同)的标记、颜色等相匹配。由此,可以为装配工提供装配辅助,其中只需要将相同的编码引到一起。

17、根据一改进方案,叉形线接纳部可以由比弹簧元件更硬和/或更为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缆线接纳部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钢等)、塑料材料等,前提是该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

18、在一改进方案中,支撑部可以呈杆状并且在背离叉形线接纳部的端部处具有螺纹连接件部分。例如,支撑部可以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其上形成有螺纹、螺纹套筒等。然而,支撑部还可以被配置成用于与加工板形成夹紧连接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到加工板。因此,线夹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紧固到加工板。

19、还提出了将具有孔眼形状的弹簧元件用于叉形线夹的用途,该叉形线夹被配置成用于在线束制造期间承载一根或多根缆线,并且叉形线夹的叉形线接纳部具有:第一腿部;与第一腿部相对的第二腿部;以及将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彼此连接的基部部分,其中第一和/或第二腿部具有朝向相应另一腿部的开口。其中弹簧元件被配置成用于在压缩状态下插入第一和/或第二腿部的开口中,并且在松弛状态下固定在开口内,以便至少部分地封闭叉形线接纳部。

20、弹簧元件的使用大大简化了线束的制造,因为该一根或多根缆线可以通过简单地偏转弹簧元件而放入缆线接纳部中并再次取出。此外,根据现有线夹的设计方式的不同,和/或通过向线夹引入开口,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改装弹簧元件。

21、此外,还提出了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叉形线夹的线束制造用途,其中叉形线夹附接到用于线束制造的加工板。

22、还提出了具有根据上述实施变体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叉形线夹的加工板。在此,叉形线夹可以布置在加工板的平坦侧并从该处突出,以便在线束制造期间承载一根或多根缆线。在此,叉形线夹的弹簧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封闭该叉形线夹的叉形线接纳部。

2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和应用可能性由以下对有利实施方式和附图的说明得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