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可以使用直流电或交流电进行充电,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别对应快充和慢充。一般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插座将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分开设置,且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分别连接大平方的直流导线和小平方的交流导线。
2、某些充电插座的接口为交直流一体的形式,例如nacs接口,该接口可以接入双相交流电,也可以接入直流电。车内的控制和检测单元能够检测接入电流的类别,若接入的电流为直流电则直接对电池进行充电,若接入的电流为交流电,则在车内利用车载充电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再对电池充电。
3、对于原本使用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分开设置的充电插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若想要改用上述的交直流一体的充电插座,且不改变车内的线路布局,需要将原本与直流接口连接的大平方的直流导线和与交流接口连接的小平方的交流导线都连接在交直流一体接口上。
4、充电插座内的接触件与导线连接的位置处产热较多,为了实时监控该处的温度,充电插座内常设置温度传感器。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5060392a、申请公布日为2022年9月16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功率端子的测温结构,该测温结构包括用于与接触件连接的导热元件,导热元件上设置有导热绝缘胶垫,导热绝缘胶垫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其中的接触件直接通过压接的方式与导线连接。
5、在需要将直流导线和交流导线都连接在交直流一体接口上时,直流导线和交流导线需要在端部先连接导线端子,然后将导线端子与接触件连接,其中直流导线连接的导线端子为直流端子,交流导线连接的导线端子为交流端子。此时按照上述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方式直接对接触件测温无法准确获得直流端子和交流端子处的温度值,需要给直流端子和交流端子都配置导热元件、导热绝缘垫和温度检测元件,充电插座内部的空间占用较多,难以控制充电插座的尺寸;而且温度检测元件的使用数量多,引线较多,造成充电插座的结构复杂,装配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直流导线和交流导线都连接在交直流一体接口上后需要给每个端子都配置导热元件、导热绝缘垫及温度检测元件而引起的充电插座内部空间占用较多、不利于充电插座的小型化的技术问题和充电插座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包括接触件,接触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包括用于与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均导电且导热连接的导电导热件,以及用于测量导电导热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温度检测元件的固定连接结构。
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导热连接有导热绝缘件,温度检测元件与导热绝缘件导热连接,导热绝缘件构成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
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上设有穿孔,导电导热件位于穿孔内且与穿孔内壁过盈配合。
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用于分别与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导电且导热连接的两端均凸出于导热绝缘件。
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包括安装架,温度检测元件固定装配在安装架上,温度检测元件与导电导热件直接接触或者与导电导热件之间留有间隙,安装架构成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
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直流端子和交流端子抵接,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包括用于将直流端子与交流端子压紧在导电导热件两端的紧固件。
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具有贯穿的中心孔,使用时紧固件穿过所述中心孔以及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上的通孔。
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紧固件为用于穿过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上的通孔及导电导热环的中心孔后与接触件的连接部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
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温度检测元件插装在安装孔内。
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具有环状部和位于环状部一侧的凸出部,导电导热件安装在环状部处,凸出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温度检测元件插装在安装孔内。
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除穿孔的两端孔口所在平面壁之外的其余外侧壁上固定有保护壳。
15、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属于要素变更发明中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创造。本发明利用一个温度检测元件分别对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进行温度监测,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的零件数量,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的小型化;并且由于温度检测元件的数量较少,因此引出的导线也较少,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17、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组件,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和直流导线、交流导线,直流导线的端部设有直流端子,交流导线的端部设置有交流端子,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包括接触件,接触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包括用于与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均导电且导热连接的导电导热件,以及用于测量导电导热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温度检测元件的固定连接结构。
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导热连接有导热绝缘件,温度检测元件与导热绝缘件导热连接,导热绝缘件构成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
1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上设有穿孔,导电导热件位于穿孔内且与穿孔内壁过盈配合。
2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用于分别与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导电且导热连接的两端均凸出于导热绝缘件。
2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包括安装架,温度检测元件固定装配在安装架上,温度检测元件与导电导热件直接接触或者与导电导热件之间留有间隙,安装架构成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
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直流端子和交流端子抵接,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还包括用于将直流端子与交流端子压紧在导电导热件两端的紧固件。
2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导热件具有贯穿的中心孔,使用时紧固件穿过所述中心孔以及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上的通孔。
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紧固件为用于穿过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上的通孔及导电导热环的中心孔后与接触件的连接部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
2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温度检测元件插装在安装孔内。
2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具有环状部和位于环状部一侧的凸出部,导电导热件安装在环状部处,凸出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温度检测元件插装在安装孔内。
2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导热绝缘件除穿孔的两端孔口所在平面壁之外的其余外侧壁上固定有保护壳。
28、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组件属于要素变更发明中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创造。本发明利用一个温度检测元件分别对交流端子和直流端子进行温度监测,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的零件数量,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的小型化;并且由于温度检测元件的数量较少,因此引出的导线也较少,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结构简单,便于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