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热管理系统与车辆。
背景技术:
1、电池的热管理系统能够使电池保持在适合工作的温度范围内,使电池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延缓电池的电量、健康状况和容量衰减,进而影响车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和制冷模块,电池包上设置有散热流道,制冷模块内的驱动泵可以驱动冷却液沿散热流道流动使电池包与冷却液热传递,从而调整电池包整体的温度。驱动泵可以驱动冷却液从散热流道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也可以驱动冷却液从散热流道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为了使电池包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驱动泵每间隔一定时长切换一次冷却液的流向。
3、但是,切换冷却液流向时,可能会出现水锤现象,散热流道、制冷模块内的阀门等装置都会受到冲击,频繁切换冷却液的流向会影响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热管理系统与车辆,用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频繁切换冷却液的流向会影响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用于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驱动泵和换热器,电池包具有内部散热流道以及与内部散热流道连通的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第一三通阀与第一通流口通过第一进液通道连通,第一三通阀与第二通流口通过第二进液通道连通,第二三通阀与第二通流口通过第一出液通道连通,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通流口通过第二出液通道连通,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三通阀连通,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三通阀连通,驱动泵被配置为驱动冷却液从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
3、热管理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循环模式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一进液通道,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一出液通道,在第二循环模式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二进液通道,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二出液通道;
4、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确定电池包具有制冷需求;
6、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7、若未满足,则控制热管理系统以第一循环模式或者第二循环模式运行;
8、若满足,则控制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确定电池包具有制冷需求,包括:
10、确定电池包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
11、若是,则确定电池包具有制冷需求;
12、若否,则确定电池包无制冷需求。
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包括:
14、确定电池包是否进行大倍率充放电:
15、若否,则确定热管理系统未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1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确定电池包是否进行大倍率充放电,还包括:
17、若是,则确定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的温度差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
18、若是,则确定热管理系统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19、若否,则确定热管理系统未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2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确定电池包是否进行大倍率充放电,包括:
21、确定电池包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预设电流值,且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22、若是,则确定电池包进行大倍率充放电;
23、若否,则确定电池包未进行大倍率充放电。
2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预设电流值的取值范围为150a-200a;和/或,
25、第一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5min-20min。
2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在确定电池包具有制冷需求之后,在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之前,还包括:
27、确定热管理系统未报故障。
2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控制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包括:
29、控制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按照预设周期交替切换,直到热管理系统满足退出条件。
3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控制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按照预设周期交替切换,包括:
31、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中的其中一者结束之后,另一者开始之前;
32、控制驱动泵停止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3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20s-50s。
3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退出条件包括:
35、确定电池包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第三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3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适于应用上述任一热管理方法,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驱动泵和换热器,电池包具有内部散热流道以及与内部散热流道连通的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第一三通阀与第一通流口通过第一进液通道连通,第一三通阀与第二通流口通过第二进液通道连通,第二三通阀与第二通流口通过第一出液通道连通,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通流口通过第二出液通道连通,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三通阀连通,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三通阀连通,驱动泵被配置为驱动冷却液从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
37、热管理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循环模式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一进液通道,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一出液通道,在第二循环模式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二进液通道,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二出液通道。
3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的热管理系统。
39、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热管理系统与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驱动泵,电池包内具有内部散热流道以及与内部散热流道连通的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均连通。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驱动泵,可以使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循环模式时,冷却液经第一通流口流入内部散热流道,经第二通流口流出,在第二循环模式时,冷却液经第二通流口流入内部散热通道,经第一通流口流出。现有技术中,热管理系统一旦启动,即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不断切换,冷却液的流向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冲击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内部散热流道,影响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寿命,而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加设了模式切换的条件,具体步骤为:首先判断电池包是否具有制冷需求;若是,再判断是否满足模式切换的条件:若未满足,则热管理系统仅以第一循环模式或第二循环模式运行;若满足,则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如此,热管理系统仅在电池包具有制冷需求且满足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切换,改变冷却液的流向,在未满足切换条件时,以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中的一者持续运行即可满足电池包的制冷需求,从而在满足电池包制冷需求的同时,减少了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的切换次数,降低切换频率,从而减少冷却液对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内部散热流道等结构的冲击,有利于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