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构件,尤其指一种能够让对接构件能够顺利对接且提高可靠性的导电构件。
背景技术:
1、按,导电构件及其对接构件能够用于传递电性讯号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应说明的是,所述对接构件能够对接所述导电构件,相应地,导电构件包括抵接结构,而能够在对接构件对接导电构件时,通过所述抵接结构抵接对接构件,使导电构件跟对接构件电性连接而传递电性讯号,然而,由于电子产品有着轻薄的发展趋势,使得导电构件及其对接构件被要求微小化,导致对接构件在对接导电构件时不易对准导电构件,而让导电构件容易干涉对接构件的对接,使对接构件无法顺利对接导电构件,或者让导电构件的抵接结构无法如预期抵接对接构件,更甚者,对接构件为克服导电构件的干涉,还可能迫使导电构件非预期性的变形,进而影响到导电构件传输讯号的可靠性,导致使用导电构件的电子产品的运作不良甚至损坏。因此,导电构件的抵接结构是否能够确实抵接对接构件,是评估导电构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2、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导电构件,以解决现有微小化的导电构件容易干涉对接构件的对接以及无法如预期抵接对接构件的问题,进而提高导电构件的可靠性目前已成为现在业界亟欲挑战克服的技术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构件,用于搭配一对接构件,所述导电构件包括:一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包括一主向墙体侧、一主向弹臂侧与一本体对接空间,所述主向弹臂侧与所述主向墙体侧位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在一主向上相对的两侧;一构件主向墙体,所述构件主向墙体连接所述构件本体,且所述构件主向墙体包括一主向墙体引导结构与一主向墙体支撑结构,所述主向墙体引导结构与所述主向墙体支撑结构分别于所述主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所述主向墙体引导结构提供引导所述对接构件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而所述主向墙体支撑结构对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的所述对接构件提供支撑,使所述对接构件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在所述主向上的位置为一主向对接位置;以及一构件主向弹臂,所述构件主向弹臂连接所述构件本体,且所述构件主向弹臂包括一主向弹臂抵接结构,所述主向弹臂抵接结构于所述主向弹臂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而能够弹性抵接位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且位置为所述主向对接位置的所述对接构件,以达成所述构件本体与所述对接构件的对接。
2、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就结构强度而言,所述主向墙体支撑结构大于所述主向弹臂抵接结构,使于所述主向弹臂抵接结构弹性抵接所述对接构件时,所述主向墙体支撑结构能够对所述对接构件提供支撑。
3、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构件主向墙体还包括一主向墙体凸起构造,主向墙体凸起构造于所述主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其中,所述主向墙体引导结构为所述主向墙体凸起构造上的坡状结构,所述主向墙体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主向墙体凸起构造的顶部。
4、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构件本体还包括一第一次向墙体侧与一第二次向墙体侧,所述第一次向墙体侧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侧位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在一次向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构件还包括:一第一构件次向墙体,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连接所述构件本体,且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包括一第一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与一第一次向墙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一次向墙体支撑结构分别于所述第一次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引导结构提供引导所述对接构件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以及一第二构件次向墙体,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连接所述构件本体,且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包括一第二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与一第二次向墙体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支撑结构分别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引导结构提供引导所述对接构件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一次向墙体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支撑结构分别对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的所述对接构件提供支撑,使所述对接构件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在所述次向上的位置为一次向对接位置;以及所述主向弹臂抵接结构能够弹性抵接位于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且位置为所述次向对接位置的所述对接构件,以达成所述构件本体与所述对接构件的对接。
5、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主向对接位置与所述次向对接位置实质重叠。
6、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于所述第一次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为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上的坡状结构,所述第一次向墙体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侧延伸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引导结构为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上的坡状结构,所述第二次向墙体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的顶部。
7、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为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一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以及所述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为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二次向墙体凸起构造。
8、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导电构件还包括一第一次向静电放电构造与一第二次向静电放电构造:所述第一次向静电放电构造与所述第二次向静电放电构造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以提供接触所述对接构件而为所述对接构件提供静电放电。
9、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还包括:一构件前端引导框,所述构件前端引导框位于所述构件本体的前端,且所述构件前端引导框包括一引导框主向墙体、一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一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与一引导框对接通道,其中,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分别引导所述对接构件经由所述引导框对接通道进入所述本体对接空间中;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连接所述构件主向墙体,使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能够引导所述对接构件靠近所述构件主向墙体;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连接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使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能够引导所述对接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构件次向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使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能够引导所述对接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次向墙体。
10、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构件前端引导框还包括一引导框衔接墙体,所述引导框衔接墙体衔接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以定义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在所述次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位于所述引导框对接通道在所述次向上相对的两侧。
11、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分别连接所述引导框衔接墙体与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以定义所述引导框衔接墙体与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在所述主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引导框衔接墙体与所述引导框主向墙体位于所述引导框对接通道在所述主向上相对的两侧。
12、优选地,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中,所述导电构件还包括一第一次向静电放电构造与一第二次向静电放电构造:所述第一次向静电放电构造与所述第二次向静电放电构造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导框次向墙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框次向墙体,以提供接触所述对接构件而为所述对接构件提供静电放电。
13、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包括墙体引导结构、墙体支撑结构与弹臂抵接结构。墙体引导结构与墙体支撑结构能够分别对倾斜的对接构件提供引导与支撑,进而减少对接构件的倾斜程度,使对接构件能够对准导电构件。弹臂抵接结构能够适应对接构件的形体受力变形,以确保弹臂抵接结构能够在不过度干涉对接构件的情况下抵接对接构件,以使导电构件能够不过度干涉对接构件的对接,让对接构件能够顺利对接导电构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构件能够微小化且能够大幅提高可靠性,进而让设置本实用新型导电构件的电连接器的可靠性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