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2、相关技术中,在电池装置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过程中,箱体在热失控排放物的作用下可能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和用电装置,降低箱体密封失效的可能性。
2、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4、电池单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所述外壳具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外壳沿第一方向的一侧;
5、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电池单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箱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布置,所述第一箱体朝向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箱体朝向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具有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至少部分地密封,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泄压口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
6、防护装置,所述泄压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所述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
7、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厚度为预设厚度,所述泄压口与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泄压口一侧的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的平方与所述预设厚度的乘积为目标参数,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为预设熔点,所述预设熔点的平方与所述目标参数的比值为目标比值,所述目标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保持密封。
8、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防护装置的厚度、防护装置的熔点和泄压口到防护装置的距离之间的关系,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
9、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7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10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设比值为3.4,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防护装置的厚度、防护装置的熔点和泄压口到防护装置的距离之间的关系,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
11、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10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14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设比值为32,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12、本技术实施例中,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
13、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14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20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设比值为104,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14、本技术实施例中,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
15、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以抑制所述防护装置被熔穿,所述第二预设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
16、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未被熔穿,防护装置还可以继续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进行防护,提高了箱体的安全性。
17、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7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100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预设比值为2.5,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18、本技术实施例中,降低防护装置被热失控排放物熔穿的可能性,防护装置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进行防护,降低密封失效的可能性。
19、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10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140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预设比值为22.5,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20、本技术实施例中,降低防护装置被热失控排放物熔穿的可能性,防护装置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进行防护,降低密封失效的可能性。
21、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1400℃,且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小于或等于200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预设比值为78,所述预设厚度和所述预设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
22、本技术实施例中,降低防护装置被热失控排放物熔穿的可能性,防护装置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进行防护,降低密封失效的可能性。
2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以及所述泄压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重叠的投影为目标投影,所述目标投影位于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24、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针对目标投影区域对应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进行防护,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密封结构被损坏的可能性。
25、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中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布置,同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中的所有所述泄压口的泄压方向相同,所述防护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泄压口对应设置有所述防护装置,至少两个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
2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泄压口对应的位置设置防护装置,没有泄压口的位置可以不设置防护装置,不影响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防护效果,可以减少防护装置的数量和体积。
27、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中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布置,同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中的所有所述泄压口的泄压方向相同,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密封面之间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三方向从所述电池单体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单体组件的另一端。
28、本技术实施例中,减少防护装置安装误差导致防护失效的情况,防护装置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防护效果好,防护装置安装不受电池单体的限制,防护装置安装方便。
29、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与所述箱体胶接。
30、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与所述箱体胶接使防护装置安装方便。
31、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的熔点大于700℃。
32、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耐高温性能好,使防护装置可以使用较小的厚度就能满足防护效果。
33、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的材料为云母、陶瓷、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金属合金、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任一种。
34、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的材料可选择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35、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的侧壁的内表面。
36、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沿第二方向的尺寸足够大,提高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
37、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防护装置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夹持在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
38、本技术实施例中,限制防护装置沿第二方向移动,提高防护装置安装稳固性。
39、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
40、本技术实施例中,使防护装置可以沿第二方向尽可能覆盖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提高防护效果。
41、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中的电池单体的泄压口位于对应所述外壳背离对应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组件的一侧。
42、本技术实施例中,减少热失控排放物向其他电池单体组件的电池单体喷出的情况,减少电池单体组件之间热失控相互影响,提高电池单体组件的安全性。
43、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密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一体成型,所述防护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密封面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面。
44、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凸出的部分可以遮挡住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不影响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与第一箱体一体成型的防护装置不需要安装,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45、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为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箱体还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沿所述第一密封面朝向所述第二密封面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出围设成具有多道弯折的结构,流体在具有多道弯折的结构中流动的阻力较大,提高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密封效果。
47、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的密封介质层,所述密封介质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接触密封。
48、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介质层可以提高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的密封效果。
49、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箱体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背离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一侧。
50、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安装牢固且连接件不会对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密封产生影响。
51、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泄压口处的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
52、本技术实施例中,泄压机构能够降低相邻电池单体热失控排放物经泄压口进入电池单体内部的可能性,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热失控的扩散。
5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
54、装置主体;
55、以上所述的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以向所述装置主体供电。
56、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防护装置的厚度、防护装置的熔点和泄压口到防护装置的距离之间的关系,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和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泄压口朝向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设置,防护装置设置在泄压口和第一密封面之间,防护装置沿第二方向跨设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使防护装置将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遮挡住,泄压口排出的高温高速排放物直接与防护装置接触,防止电池单体热失控的排放物直接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接触,减少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因电池单体热失控造成的损坏。控制目标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控制防护装置的厚度、防护装置的熔点和泄压口到防护装置的距离之间的关系,降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被电池单体热失控排放物导致密封失效的可能,抑制电池单体热失控排放物从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