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669061阅读:来源:国知局
0 at. %,244和306cm1峰的面积比由29%变化到72%。因而,可W推断当渗杂浓度从7at. % 变化到10at.%,样品的结晶质量变差了。
[0032] 2.化渗杂InzSs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图4为实施例1-3制备的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别为Oat. %、7at. %和10at. %的硫化铜薄膜的扫描电镜图(SEM),其中图(a)、(b)、(C)分别对应于化渗杂浓度(原 子百分比浓度)为0at. %、7at. %、10at. %的硫化铜薄膜样品。由图4可见,S个样品的薄 膜表面都比较致密,且没有孔桐;渗杂浓度为0at. %的InzSs薄膜表面最为平整,而渗杂浓 度为7at. %的样品则晶粒尺寸有所增加;当渗杂达到10at. %时,其薄膜表面与渗杂浓度 为0at. %的样品较为类似,且比较平整,晶粒相较于渗杂7at.%的样品小且大小不一;渗 杂浓度为7at.%的样品的晶粒的增大表明样品结晶度的增大,渗杂浓度为10at.%的样品 晶粒的减小表明样品结晶度的变差,运个结果与由拉曼测试的结果相一致;从扫描电镜的 测试我们还得到渗杂7at.%的样品的表面粗糖度增大了,而渗杂10at.%的样品的表面粗 糖度相比于7at. %的样品较小。 阳〇3引 3.化渗杂InzSs薄膜的光学性能 作为薄膜太阳电池的缓冲层材料,薄膜的光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缓冲层材料需要有 较大的禁带宽度和较高的光学透过率,使更多的光可W进入吸收层中并被吸收,才能有助 于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图5为实施例1-3制备的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 别为0at. %、7at. %和10at. %的硫化铜薄膜的透射光谱。由图5可见,当渗杂化后,在 725nm到1200nm波段透射率明显高于未渗杂样品,其中渗杂7at. %的样品的透射率在整个 波段均局于渗杂10at. %样品。
[0034] 为进一步研究薄膜的光学特性,将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at. %、 7at. %和10at. %的硫化铜薄膜用楠圆偏振光谱仪测试(SE)薄膜的光学常数,入射光的波 长范围为300到900皿,步长为2皿,采用S个入射角来测试,分别为55。,56. 5°和58。。 图6为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at. %、7at. %和10at. %的楠圆偏振光谱 (SE)。在对楠圆偏振光谱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时,采用了=层模型,即表面粗糖层、InzSj薄 膜层和衬底玻璃层,表面粗糖层由空气孔和InzSs材料混合组成。=个样品的SE图谱用高 斯方程来拟合,拟合结果为图6中的实线部分。通过拟合可W得到薄膜的光学常数(折射率 n,和消光系数k)和厚度。
[0035] 图7为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at. %、7at. %和10at. %的光学 常数(n、k)曲线(通过SE光谱拟合得到)。由图7可W看出,在渗杂化后,折射率在长波段 稍微减小,但在短波段增大;当样品的渗杂浓度为7at.%,消光系数减小了,而当渗杂浓度 为10at. %,消光系数增大,且与未渗杂的样品的值接近。通过SE光谱拟合得到的渗杂浓度 为0、7、10at. %的样品的厚度分别为104. 5 + 0. 05,134. 7 + 0. 3和137. 4 + 0. 2nm,而其各 自的表面粗糖层分别为9. 1 + 0. 04,11. 5 + 0. 15和10. 6 + 0. 10nm,说明样品的粗糖度随渗 杂浓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运与SEM的测试结果相符。
[0036] 经过分析,样品为间接带隙。为了测定其大小,我们拟合了(UAK)1/2~AK图。图 8为化渗杂浓度(原子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at. %、7at. %和10at. %的(。AK)I/2~AK图 谱。由图8可W得到,不同渗杂浓度对禁带宽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渗杂7at.%与10at.% 的样品禁带宽度均略有增大,分别为1.96eV和2.02eV;而未渗杂的(0at.%)为1.90eV。
[0037] 4.Cu渗杂InzSs薄膜的电学性能 用霍尔测试仪测试样品,证实样品的导电类型为n型,具体电阻率值列于表2。
[0038] 表2不同化渗杂浓度的InzSs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与电阻率值
由表2可见,渗杂样品的薄膜电阻率均明显低于非渗杂InzSs薄膜。试验说明,化渗杂 能有效降低薄膜电阻率。运主要是由于渗入的化为样品提供额外的载流子,其中,W化渗 杂量为10at. %的样品薄膜电阻率值最低,达到1. 7X10 1Q.cm。
[0039]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透明玻璃片进行清洁处理,即将玻璃片依次在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醇中进行 超声处理,然后取出、烘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烘干的玻璃片置于真空蒸发炉的蒸发腔内;将硫化铟粉末置于 蒸发舟中,再放进蒸发腔内;将蒸发腔抽真空后缓慢加电流对蒸发舟进行加热,至蒸发舟内 的硫化铟粉末完全蒸发,此时电流为140A,然后停止蒸发; 步骤3):将Cu颗粒在盐酸中清洗,然后在去离子水中洗净,再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 后,取出,迅速风干,然后放置于蒸发舟内;将放有Cu颗粒的蒸发舟放入蒸发腔内,将蒸发 腔抽真空后缓慢加电流对蒸发舟进行加热,当电流加到110A时,保持电流直到Cu颗粒全部 蒸发完后停止蒸发; 步骤4):再取硫化铟粉末置于蒸发舟中,再放入蒸发腔内,抽真空后缓慢加电流对蒸发 舟进行加热,直到蒸发舟内的硫化铟粉末完全蒸发后停止蒸发;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样品放在石英舟上,再放入石英管中,通入惰性气体,然后在 管式炉里将样品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6):退火结束之后,取出石英管,继续通入惰性气体直到石英管降为室温,然后将 样品取出,即得所述Cu掺杂的硫化铟薄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超 声处理的时间均为15分钟; 所述烘干的温度为l〇〇°C,烘干时间为25-40分钟。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或步骤 4)中经蒸发得到厚度为70nm的硫化铟薄膜;其加电流对蒸发舟进行加热的速率为10A/分 钟。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经蒸 发得到厚度为5nm或8nm的Cu膜;其加电流对蒸发舟进行加热的速率为20A/分钟。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步骤4) 所述蒸发舟为钼舟; 抽真空时,将蒸发腔内抽至真空度为1.0X103帕。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通入 的惰性气体为氩气; 热退火处理前的通气时间为25-40分钟; 热退火处理的温度为300°C,处理时间为1小时。7.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 备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缓冲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方法,其是采用真空蒸发法,在两层硫化铟薄膜之间蒸发一层很薄的Cu,然后通过热退火使得Cu扩散到硫化铟薄膜中,达到制备Cu掺杂硫化铟薄膜的目的。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蒸发Cu的量来控制掺杂浓度,从而起到不同程度降低薄膜电阻率的目的。本发明制备的薄膜可用于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缓冲层。
【IPC分类】H01L21/225, H01L31/0304, H01L21/324, H01L21/02
【公开号】CN105428217
【申请号】CN201510814405
【发明人】俞金玲, 郑重明, 程树英, 赖云锋, 郑巧, 周海芳
【申请人】福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