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芯片卡固持机构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当下,一些消费性电子产品配置有各种芯片卡,例如SIM(SubscriberIdentifify Module)卡、SD(SecureDigitalMemoryCard)卡等,这些芯片卡通常情况下被设置在移 动终端上。当需要更换或取出卡片时,根据卡槽的结构或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 式。第一,同时揭掉后盖和电池,取出卡;第二,仅揭掉后盖即可取出卡;第三,仅通过顶针 类的工具顶出卡。然而,第一种方式繁琐,需关机,第二种方式也繁琐,仍需揭掉后盖,第三 种方式虽简单,但顶针容易遗失,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装设芯片卡的移动终端。
[0004] -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壳体、容纳于该第一壳 体内的供电模组、处理模组以及芯片卡固持机构。该芯片卡固持机构包括用于收容芯片卡 的卡座以及收容该卡座的收容件。该第一壳体上设有通孔,该卡座经由该通孔滑动地设置 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卡座的端部设有永久磁铁,该芯片卡固持机构还包括与该永久磁铁相 对设置的电磁铁。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与该供电模组电性连接的电流控制模组,该电流控制 模组用于控制该电磁铁产生与该永久磁铁相同的磁性或失去磁性,从而经由该永久磁铁与 该电磁铁相斥或相吸的磁性作用使该卡座被弹出或装入该第一壳体。
[0005] 上述移动终端中,卡座的端部设有永久磁铁,该芯片卡固持机构包括与该永久磁 铁相对设置的电磁铁,该电流控制模组可控制该电磁铁产生与该永久磁铁相同的磁性或失 去磁性从而使得该永久磁铁与该电磁铁相斥或相吸进而使得卡座经由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的通孔弹出或装入该第一壳体内,操作较简单,无需揭掉后盖或电池、也无需使用特殊工具 即可较方便地将芯片卡从移动终端内弹出或装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0007]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去除第二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0008] 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芯片卡固持机构处于卡持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 图。
[0009] 图4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芯片卡固持机构处于弹出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 图。
[001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有芯片卡连接器的移动终端作进一步详 细的说明。
[0012]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壳体10、与第一壳体 10相连接的第二壳体20,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0内的供电模组30、处理模组40、芯片卡固持 机构50、电流控制模组6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致呈矩形的 整体结构。
[0013] 第一壳体10呈盒状结构,包括底板11和自底板11的边缘大致垂直延伸的四个侧 壁12。四个侧壁12的其中一个侧壁12上开设有一个长条形的通孔121以用于将芯片卡从 第一壳体10内弹出。
[0014] 第二壳体20包括中心具有视窗22的矩形盖体21、以及部分地设于盖体21中的触 控面板23。触控面板23经由若干导电排线与处理模组40电性连接并通过用户的触摸操作 向处理模组40传递信号。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3包括适配第二壳体20的触控屏231, 其上设有图标开关(图未示),触控屏231上设有用于与处理模组40电性连接的排线或排插 线,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图标开关以实现触控面板23向处理模组40的信号发送。
[0015] 供电模组30用于对移动终端100进行供电,处理模组40用于接收并处理触控面 板23发送的信号并将对应的信号处理结果反馈至电流控制模组60。供电模组30可为电 池,但不限于此。
[0016]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芯片卡固持机构50包括用于装设芯片卡的卡座51、 装设于卡座51上的永久磁铁52、用于收容卡座51的收容件53,以及与永久磁铁52相对设 置的电磁铁54。
[0017] 卡座51大致呈矩形,经由通孔121滑动地设于第一壳体10内,卡座51的端部设 有凹槽511以收容永久磁铁52。本实施例中,永久磁铁52为钕铁硼磁铁,永久磁铁52与电 磁铁54相对的磁极的极性为S极,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对应替换为N极。
[0018] 收容件53呈矩形,其形状及大小与卡座51相匹配以收容卡座51并对卡座51进 行限位。收容件53与通孔121相邻,包括三个相邻设置的限位壁531、用于与卡座51弹性 抵持的两个弹性件532、以及由三个限位壁531与第一壳体10围成的矩形收容空间533。在 本实施例中,收容件53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
[0019] 三个限位壁531均呈四棱柱状,其中一个限位壁531与通孔121相对,另两个限位 壁531分别位于卡座51的两侧。与通孔121相对的限位壁531上开设有缺口 5311,位于 卡座51两侧的限位壁531上均开设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对的条形槽5312,并且两个条形槽 5312均从限位壁531的中间向限位壁531的两个端部延伸。缺口 5311与卡座51上的凹 槽511相对设置以使得电磁铁54可经由缺口 5311与收容于凹槽511内的永久磁铁52的 磁极直接相对从而使永久磁铁52可与电磁铁54相作用。
[0020] 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532为两个弹片,均呈V形。每个弹性件532的两个端部 对应插设于两个条形槽5312内,弹性件532介于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与卡座51弹性抵持。
[0021] 电磁铁54固定于第一壳体10的底板11上,其包括用于与永久磁铁52产生磁性 作用的金属体541以及绕设于金属体541上的线圈542。
[0022] 金属体541固定于底板11上并部分地容置于缺口 5311内,其大致呈柱状,线圈 542环绕金属体541的轴线方向均匀绕设于金属体541的外表面,并且线圈542的两端与电 流控制模组60相连接。
[0023] 本实施例中,线圈542沿第一方向绕设于金属体541的表面,当线圈542中有电流 通过时,金属体541会产生磁性,并且与永久磁铁52相对的磁极的极性为S极,但不限于 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圈542中的电流输入方向不变的情形下,线圈542的绕设方向可替 换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使永久磁铁52与电磁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