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6936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具有筒状的护罩部的阳外壳以及具有能够嵌合到护罩部内的嵌合部的阴外壳。阳外壳的护罩部能够绕与两外壳的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在阴外壳的嵌合部的前端外周,在整周上设置有尖细状的锥面。在两外壳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护罩部的开口缘在嵌合部的锥面进行滑动,嵌合部被引入到护罩部内。在这种情况下,锥面以在进行角位移的护罩部的移动范围内能够与护罩部的开口缘接触的方式,在嵌合部的前端外周占有较大的形成区域地设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68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如上所述,在阴阳的两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绕与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为了覆盖该进行角位移的外壳的移动范围,在外壳处需要上述锥面那样的大的引入部。其结果是,存在连接器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0008]本发明是根据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使嵌合时的引入部不变大,避免连接器大型化。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具有筒状的护罩部的对方外壳以及具有能够嵌合到所述护罩部内的外壳主体的外壳,所述对方外壳与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方能够绕与两外壳的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的一边被设成沿着角位移方向弧状地弯曲的对方圆弧部,所述外壳主体的嵌合方向前表面的一边被设成沿着角位移方向弧状地弯曲、并且被引导到所述对方圆弧部而能够进入到所述护罩部内的圆弧部。
[0011]发明效果
[0012]在对方外壳与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绕与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夕卜壳主体的圆弧部被引导到护罩部的对方圆弧部而进入到护罩部内,从而顺利且迅速地推进两外壳的嵌合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圆弧部以及对方圆弧部分别被设成在外壳主体的嵌合方向前表面的一边以及护罩部的开口缘的一边沿着角位移方向弧状地弯曲的形态,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引入用的锥面的形成范围。其结果是,能够避免连接器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的方式I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与分别对应的对方连接器正对地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4]图2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
[0015]图3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后视图。
[0016]图4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仰视图。
[0017]图5是示出在方式2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6是示出将连接器的罩部设为打开状态并且布线了各电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7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
[0020]图8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俯视图。
[0021 ]图9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主视图。
[0022]图10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
[0023]图11是示出在方式2-1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
[0024]图12是示出在构成方式2-1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
[0025]图13是示出在方式2-2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
[0026]图14是示出在构成方式2-2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
[0027]图15是示出在方式3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8]图16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
[0029]图17是示出在方式3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
[0030]图18是示出在构成方式3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
[0031]图19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图20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
[0033]图21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俯视图。
[0034]图22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后视图。
[0035]图23是示出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
[0036]图24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隔着夹具而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图25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隔着其他夹具而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8]图26是示出在构成方式4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
[0039]图27是示出在方式5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0]图28是示出在构成方式5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
[0041]图29是示出在方式6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2]图30是示出连接器的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0043]图31是示出设置于螺线管200的对方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4]图32是图31的放大主视图。
[0045]图33是方式7的线束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6]图34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7]图35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0048]图36是连接器的侧视图。
[0049]图37是图36的A-A线剖视图。
[0050]图38是与设置于螺线管200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
[0051]图39是螺线管200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
[0052]图40是比较例的与图39相当的图。
[0053]图41是罩部的立体图。
[0054]图42是罩部的侧视图。
[0055]图43是罩部的主视图。
[0056]图44是罩部的俯视图。
[0057]图45是外壳部分的立体图。
[0058]图46是外壳部分的主视图。
[0059]图47是外壳部分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0061]所述对方圆弧部以及所述圆弧部包括分别使所述护罩部以及外壳主体的一边扩张而得到的部分。如果对方圆弧部以及圆弧部像这样包括扩张而得到的部分,则在对方外壳与外壳中的至少一方以大的角位移量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提高引入的可靠性。
[0062]在所述对方圆弧部设置使所述护罩部的一边扩张而得到的扩张部,在所述圆弧部设置使所述外壳主体的一边扩张而得到的突片,在所述外壳主体相对于所述护罩部的嵌合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所述突片不嵌合到所述扩张部,所述两外壳的嵌合动作被限制。由此,能够避免两外壳发生错误嵌合的情形。
[0063]所述对方外壳能够绕与所述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所述外壳在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大致定位的状态下,与所述对方外壳嵌合。由此,能够从外壳基本正对着对方外壳的状态起开始与对方外壳的嵌合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圆弧部以及对方圆弧部吸收外壳相对于对方外壳的嵌合位置的位置偏移,因此两外壳的嵌合动作的顺利性以及迅速性进一步提尚。
[0064]所述对方圆弧部沿着圆筒状的螺线管的外周面地设置。由此,能够灵活地应对螺线管的角位移。
[0065]<实施例>
[0066]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与本发明对应的具体的实施例记载在后述的方式6中,但此处也说明与本发明关联的构造、周边构造。
[0067]本实施例的线束如图1、图5、图15、图19、图27以及图29所示,具备:布线有在轴向(与电线100的布线方向、与前后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同义)上延伸出的多根电线100的干线部10;以及在干线部10的在延伸方向上设置于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干线部10的各电线100中的一部分电线100向与干线部10交叉的方向分支地布线的分支部20。干线部10的各电线100的根数从基端部侧(图1的右侧)朝向前端部侧(图1的左侧)每经过各分支部20而减少。
[0068]在各电线100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端子配件30(参照图4以及图12),各端子配件30被收容并保持于对应的连接器40。在干线部10的基端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大型的连接器,在干线部10的前端部以及各分支部20,分别设置有小型的连接器。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预先说明的情况下,连接器40意味着小型的连接器。
[0069]连接器40能够嵌合于对应的对方连接器70。对方连接器70如图1所示,在与各连接器4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70设置于呈圆筒状的螺线管200的外周面(参照图31)。螺线管200沿着构成未图示的自动变速装置的零件的侧缘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多个并列地安装于该零件,对方连接器70以与各螺线管200对应的方式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多个并列地配置。
[0070]具体地说,对方连接器7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对方外壳71,如图1所示,对方外壳71具有筒状的护罩部72。在护罩部72内,突出地配置有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在护罩部72的一侧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以向侧方鼓出的方式伸出的扩张部73 ο对方连接器70在如下所示的方式I?7中的除方式6以外的各方式中成为共同的构造。另一方面,连接器40由如下所示的方式I?7中的任一种方式构成。此外,在方式I?7中,对相互间共同的构造或者具有共同的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名称以及相同符号。
[0071]〈方式1>
[0072]图1?图4示出方式I。方式I的连接器4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外壳41。外壳41由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方框状的外壳主体42以及配置于外壳主体42的后方的弯曲板状的引导部43构成。
[0073]外壳主体42能够从前方嵌合到对方连接器70的护罩部72内,在内部设置有能够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30的内腔44。内腔44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多个。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内腔44的内壁上表面突出地设置有矛形件45。端子配件30在正确地插入到内腔44内的状态下弹性地卡定于矛形件45,由此,被保持成防止在内腔44内脱落的状态。另外,在端子配件30被插入到各内腔44内的状态下,与各端子配件30连接的电线100从外壳主体42的后表面延伸出来而插通于后述的引导部43的贯穿部52。
[0074]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壳主体42的前表面外缘,在整周上设置有锥形形状的倒角部46。夕卜壳主体42在两个外壳41、71嵌合时,沿着倒角部46被引入到护罩部72内。
[0075]在外壳主体42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在两个外壳41、71嵌合时卡定对方外壳71而保持于嵌合状态的锁定部47。另外,在外壳主体42的前端部,设置有从其一侧面的下端向侧方伸出的突片48。突片48在两个外壳41、71嵌合时被插入到对方外壳71的扩张部73内。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外壳主体42的嵌合姿势是与正确的姿势反向的姿势,则突片48抵接到护罩部72的开口缘而无法插入到扩张部73内,两外壳41、71的嵌合动作被限制。由此,避免外壳41以错误的嵌合姿势与对方外壳71嵌合的情形。
[0076]引导部43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以下部件构成:基部49,与外壳主体42的后端上缘一体地连结,并且在相比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