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灯开关及其应用的防抱死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155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灯开关及其应用的防抱死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大灯开关。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大灯开关是大灯开关是一种控制汽车大灯、仪表灯的开关,也是汽车内饰开关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决定汽车大灯能否正常使用,关系着驾驶者对的车内外视线的控制。现有技术中,汽车所用的大灯开关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而开关部件一旦发生变形,就不能保证和开关其它部件配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操作手感会变差,开关本身甚至会卡死失效,这也导致了汽车安全性的降低、对汽车整体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示范的提供了一种大灯开关,用以在开关部件发生形变导致抱死后,可以强制解除开启状态以防止开关卡死,避免开关无法关闭或者再次使用。其包括外壳、插脚以及套接于外壳内的按键,所述按键具有导电件,以抵触所述插脚,所述按键的导电件通过自锁机构抵触插脚;其中,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自锁沟道、走杆以及抵接于外壳与按键之间的弹性件;其中,所述走杆包括滑移杆和主杆,所述滑移杆与主杆铰接,且分别固定于压簧的两端,所述主杆与外壳旋转连接,所述滑移杆的滑移端滑移于所述自锁沟道内,以及所述自锁沟道设于按键侧壁,并开设有进通道和出通道,所述滑移杆于按键第一次按下时,由中隔板下方的非工作位置沿进通道滑移至中隔板的竖直上方,并在按键弹起时,抵接于中隔板上侧壁的工作位置,所述滑移杆于按键第二次按下时,由工作位置沿出通道脱离中隔板的竖直上方,并在按键弹起时,返回非工作位置;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上侧壁为楔形面。
[000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进通道的通路沿中隔板的下方经中隔板的左侧绕至其的竖直上方;出通道沿中隔板的下方经中隔板的右侧绕至其的非竖直上方;中隔板的上侧壁具有内凹槽,且内凹槽由左侧向右下侧倾斜,且在内凹槽右下侧的末端为工作位置,所述工作位置的竖直上方为一右斜壁,右斜壁向右上倾斜直至脱离中隔板的竖直上方。
[0005]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三个固定插杆,所述固定插杆均通过弹性杆与按键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导电片铆接有导电铆钉,所述导电铆钉的铆钉面抵触所述插脚。
[0007]本实用新型示范的提供了一种防抱死自锁结构,包括上结构体和下结构体,所述上结构体与下结构体通过自锁机构抵触;其中,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走杆、自锁沟道以及抵接于上结构体和下结构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走杆包括滑移杆和主杆,所述滑移杆与主杆铰接,且分别固定于压簧的两端,所述主杆与下结构体旋转连接,所述滑移杆的滑移端滑移于所述自锁沟道内,以及所述自锁沟道设于上结构体的侧壁,并开设有进通道和出通道,所述滑移杆于上结构体第一次下压时,由中隔板下方的非工作位置沿进通道滑移至中隔板的竖直上方,并在按键弹起时,抵接于中隔板上侧壁的工作位置,所述滑移杆于下结构体第二次按下时,由工作位置沿出通道脱离中隔板的竖直上方,并在按键弹起时,返回非工作位置;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上侧壁为楔形面。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灯开关实施例的结构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灯开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10]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11]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0012]图5为图2的C部放大图;
[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抱死自锁结构的结构图;
[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抱死自锁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15]图8为图7的D部放大图。
[0016]附图标注:1、外壳;11、弹板;21、按键帽;22、按键连接体;23、按键底板;231、自锁沟道;2311、进通道;2312、出通道;2313、中隔板;23131、楔形面;24、弹性杆;25、固定插杆;26、接触板;27、第三弹簧;28、接触片;29、导电铆钉;3、插脚;4、第一弹簧;51、滑移杆;52、主杆;53、第二弹簧;6、上结构体;7、下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灯开关,用以卡接在机动车的开关槽内,作为大灯开关使用。
[001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外壳I两侧壁固定有弹板11,本实施例在按入开关槽时,弹板11先向内压合,再向外伸展以抵住开关槽的内壁,使本实施例无法由开关槽内取出;
[0020]另外,本实施例优选地具有四个与外壳I固定的固定插杆25,本实施例卡接在开关槽后,前述的四个固定插杆25亦会卡接于开关槽底部的开关座内,进一步加强本实施例的固定效果,防止在机动车启动或者变速过程中造成振动影响本实施例的安装稳定;
[0021]另外,本实施例具有一对插脚3,在位于外壳I上方的按键帽21在下压过程中,使前述的一对插脚3相链接导通,实现开关功能。
[0022]关于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请参照图2。
[0023]本实施例的按键主要由按键帽21,按键连接体22以及按键底板23构成,按键帽21位于外壳I的上方作为操作部位供使用者按压,按键连接体22与按键帽21固定,且由外壳I的上敞口进入至外壳I内,按键底板23位于外壳I内,并固定在按键连接体22的是下方,因此在按压按键时,前述的按键帽21,按键连接体22以及按键底板23均会向下移动;
[0024]其中,按键连接体22与外壳I之间抵接有第一弹簧4,由于外壳I是固定在开关槽内的,那么按键连接体22在受力向下移动时,必然会使第一弹簧4受力压缩,储存弹性势能,以便于在使用者对按键帽21的按压过程结束后,将前述的按键帽21,按键连接体22以及按键底板23向上弹起;
[0025]同时,按键连接体22固定有四个弹性杆24,四个弹性杆24分别连接前述的四个固定插杆25中的一个。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由于弹性杆24具有一定弹性,其在按键连接体22下压过程中亦会产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其四个对边的弹性杆24可以保证前述的按键帽21,按键连接体22以及按键底板23在下压以及弹起的过程中保持水平,不会出现弹起后倾斜的问题;
[0026]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主杆52的一端是旋转连接在外壳I上的,另一端与滑移杆51铰接,滑移杆51相对于主杆52的另一端弯折90度后抵触在按键底板23侧壁设置的自锁沟道231内。
[0027]如图3所示,其具体地公开了图2中A部的结构特征。
[0028]在按键底板23的侧壁开设有自锁沟道231,自锁沟道231包括中隔板2313,中隔板2313的左侧为进通道2311,其右侧为出通道2312。
[0029]具体地,进通道2311的通路沿中隔板2313的下方经中隔板2313的左侧绕至中隔板2313的竖直上方;出通道2312沿中隔板2313的下方经中隔板2313的右侧绕至中隔板2313非竖直上方;中隔板2313的上侧壁具有内凹槽,且内凹槽由左侧向右下侧倾斜,且在内凹槽右下侧的末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