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铁与内置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很多电连接器内设置有磁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磁铁吸附在对接连接器上,提供两者之间的保持力,保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0003]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2308452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导电端子、若干磁铁、一固定板、内置电路板及盖体,绝缘本体设有若干通孔及位于相邻通孔之间的若干凹槽,通孔向下贯穿绝缘本体,凹槽向下未贯穿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为弹簧探针,其包括固定于通孔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下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向上延伸的焊接部,磁铁--固定于对应凹槽内,固定板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并将向下抵压在磁铁上,使磁铁被绝缘本体与固定板共同夹持固定,固定板设有与导电端子固定部相固定的若干固定孔,焊接部向上凸出于固定板。内置电路板贴附于固定板上表面,内置电路板设有焊接孔,与焊接部焊接在一起,盖体套设于绝缘本体上侧,同时遮盖内置电路板,避免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
[0004]上述电连接器元件较多,组装工序长、复杂、难度高,难免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合格率,不利于降低成本,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工序短、简便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6]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含一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若干第一端子、磁铁、第一内置电路板及第一线缆,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收容孔及位于第一收容孔旁侧的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一端子呈POGO探针型,第一端子包括接触部、中间部及末端部,接触部向下凸出于第一本体,中间部固定于第一收容孔内,所述磁铁固定于第二收容孔内,所述第一内置电路板设有焊接末端部的焊接孔,所述第一线缆焊接在第一内置电路板上而与第一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电路板向下组装于第一本体上并抵压在磁铁上,所述磁铁被夹持在第一本体与第一内置电路板之间。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铁包括位于第一端子两侧的一对磁铁,其中一磁铁的N极位于下端,S极位于上端;另一磁铁的S极位于上端,N极位于上端,所述第二收容孔上下贯穿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端子位于该对磁铁之间并相互间隔开。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收容孔内设有台阶,所述磁铁为T形,磁铁两侧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向下抵压在台阶上,凸部被夹持在台阶与第一内置电路板之间。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向上凸出的若干定位柱,所述第一内置电路板设有固定定位柱的若干固定孔。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成型于第一内置电路板外部的第一绝缘内模及包覆成型于第一本体与第一绝缘内模外部的第一绝缘外壳,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一绝外壳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一线缆向后延伸出第一绝缘内模而位于第一绝缘外壳内。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含一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收容于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第二内置电路板及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对接部与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第二线缆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线缆还与第二内置电路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第二线缆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内置电路板与第二端子之间为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内置电路板上设有一按压开关。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包覆第二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内置电路板竖直固定于金属壳体上。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括前顶壁、前底壁、及连接前顶壁与前底壁的相对两前侧壁,所述前顶壁、前底壁与两前侧壁之间形成一插接孔,所述对接部位于该插接孔内,所述后壳体包括后顶壁、后底壁、连接后顶壁与后底壁的相对两后侧壁、自后顶壁向后延伸的上卷曲部、以及自后底壁向后延伸的下卷曲部,所述上、下卷曲部对接在一起夹持固定第二线缆,所述前、后顶壁、底壁、侧壁分别共面并且一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内置电路板固定于后侧壁上。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侧壁包括分开后再对接在一起的上侧壁与下侧壁,所述前、后顶壁的连接处可以上下活动弯折,所述后顶壁与后底壁向后延长超过后侧壁,形成左右贯穿两后侧壁的一中空部,中空部位于后侧壁后方,所述第二内置电路板具有暴露于中空部内的金手指,所述金手指与第二线缆焊接在一起。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壁冲设有外侧凸出的上夹持片,所述下侧壁冲设有向外侧凸出的下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包括与后顶壁齐平的上水平部及自上水平部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上竖直部,所述下夹持片包括与后底壁齐平的下水平部及自下水平部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下竖直部,所述第二内置电路板被夹持在上、下夹持片与后侧壁之间。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壁或下侧壁还设有位于上、下夹持片前方的凸片,凸片位于上竖直部或下竖直部的内侧,所述凸片向后抵压在第二内置电路板上。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外部的第二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外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外壳侧部设有一凹口,所述按压开关位于该凹口以方便使用者按压。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符合标准USB2.0传输协议,所述第二线缆共含有与第二端子一一焊接在一起的四根导线,即接地导线、电源导线及一对差分信号线,所述接地线与其中一差分信号线具有两个分支,其中一分支与第二端子焊接,另一分支与第二内置电路板焊接。
[001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内置电路板向下组装于第一本体上并抵压在磁铁上,所述磁铁被夹持在第一本体与第一内置电路板之间,使第一本体、第一端子及第一内置电路板共同固定在一起,磁铁固定可靠,第一连接器的元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制作工序短、简便,磁铁组装容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内侧示意图,显示内置电路板与绝缘本体分离开。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未显示绝缘外壳。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机械及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连接器100、200,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本体11、若干第一端子21、一对磁铁30、第一内置电路板41、第一绝缘内模51、第一绝缘外壳61及第一线缆71,第一端子21与磁铁30固定于第一本体11内,第一内置电路板41连接第一端子21与第一线缆71,使第一端子21与第一线缆71电性连接,第一内模51成型于第一内置电路板41外部,第一外壳61成型于第一内模51外部。
[0033]第二连接器100为标准USB2.0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第二本体12、收容于第二本体12内的若干第二端子22、包覆第二本体12的金属壳体80、固定于金属壳体80上的第二内置电路板42、第二绝缘内模52、第二绝缘外壳62及第二线缆72,第二内模52成型于第二端子22与第二线缆72连接处,第二外壳62成型于第二内模52外部。第一、第二外壳61、62一体成型在一起,第一、第二线缆71、72 —体连接,并被包覆于第一、第二外壳61、62内。
[0034]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第一本体11设有若干第一收容孔12、一对第二收容孔13及向上凸出的若干定位柱14,第一、第二收容孔12、13上下贯穿第一本体11,第一、第二收容孔12、13相互间隔开,第一收容孔13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为一行,并且位于该对第二收容孔13之间,第二收容孔13的内侧壁上具有台阶14。定位柱14位于第一、第二收容孔12、13的左右两侧。
[0035]第一端子21符合标准USB2.0传输协议,包含四根端子,即包括一接地端子、一电源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一端子21包括一直径较小的可被挤压的圆柱形接触部23、直径较大的圆柱形中间部24、及直径较小的末端部25,接触部23位于底端,末端部25位于顶端,每一第一端子21呈POGO (弹簧)探针型,内部设有弹簧(未图示),对接时,接触部可以向上被挤压而可弹性伸缩。中间部24固定于第一本体21第一收容空孔12内,接触部23向下凸伸出第一本体11底面15,末端部25向上凸伸出第一本体11顶面16。
[0036]磁铁30为T形,两侧设有凸部31,磁铁30固定于第一本体11第二收容孔13内,凸部31向下抵压在台阶14上,限制磁铁30向下移动,磁铁30下表面暴露于第一连接器100外部,与第一本体11的底面15共面。在上下方向上,该对磁铁30的极性相反,其中一磁铁30的N极位于下端,S极位于上端;另一磁铁的S极位于上端,N极位于上端,有利于实现防误插的作用。
[0037]第一内置电路板41水平放置,其设有上下贯穿的若干焊接孔46及若干定位孔43,第一内置电路板41向下组装于第一本体11上,并抵压在磁铁30上,使磁铁30被第一内置电路板41与第一本体11共同夹持固定。第一端子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