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823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用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线缆连接的情况,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电连接器,可以用于线缆间的连接,电连接器多采用公端与母端插接配合组成。
[0003]在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安装于接线器中时,一般采用螺钉压接的固定方式,而这种固定方式,不仅安装速度较慢,同时,还需要在连接器上开设螺孔,会大大降低连接器整体的牢固性能。而现在连接器应用的场合越来越多,更多的小型电器中均需要连接器的存在,需要的电连接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因此,将连接器整体做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及其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通过使用该结构,减小了连接器的整体体积,有效保证了连接器的电连接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及母端,所述公端或母端分别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设置于内壳体内的复数个接线端子,所述内壳体插接于所述外壳体内,并经一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安装于公端内的接线公端子及安装于母端内的接线母端子,所述接线公端子包括端子安装壳体及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内的导电公端子,所述接线母端子包括端子安装壳体及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内的导电母端子,所述导电公端子及导电母端子分别经一笼式弹簧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内。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公端子及导电母端子分别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接端及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所述插接端与所述接线端经过渡连接段相连,且所述插接端与所述接线端呈相互垂直设置。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安装壳体为一开放式槽腔体,其一侧开放呈槽口,另一侧为槽底,内侧设有容纳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及笼式弹簧的空腔,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前端开口,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的插接端自该开口处延伸至外侧,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尾端设有导线连接孔,所述导线经导线连接孔与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连接。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笼式弹簧由一条形金属弹簧片弯曲而成,所述条形金属弹簧片一端为卡合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卡合端的中部设有一卡口,所述连接端及所述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的接线端插于所述卡口内,并限位于所述端子安装壳体的空腔内。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安装壳体内腔的槽底上还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条型金属弹簧片的连接端围绕于所述限位凸起外围后,插接于所述卡口内,所述连接端相对于限位凸起的另一侧表面抵于所述条形金属弹簧片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母端子的插接端由第一插板及第二插板组成,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过渡连接段的连接处设有复数个折弯,所述第一插板的另一端为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与所述第二插板错位布置,使所述插接段与所述第二插板构成所述插接端,所述导电公端子的插接端插于所述导电母端子的插接端内,其端部抵于所述折弯上。
[0011 ]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体包括容纳接线端子尾端的腔体以及容纳接线端子前端插接端的套壳,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一卡点,对应所述腔体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与所述卡点配合的卡槽,所述接线端子插于所述内壳体内,并经所述卡点与卡槽卡接固定于所述内壳体内;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对应所述卡槽所在面的另一侧腔体内侧壁上,在每个所述接线端子之间设有一承靠棱,每个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一承靠面,所述接线端子的承靠面抵于所述承靠棱上;对应所述承靠棱所在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抵于该限位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表面与所述腔体外面相适应;所述腔体内壁的底部,在相邻每个接线端子之间设有一隔板,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的底部设有一隔板槽,所述隔板槽与所述隔板相配合。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子为三个,两两相互靠近并排插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火线、零线及地线连接,中间为地线端子,两侧分别为火线端子与零线端子,所述火线端子及零线端子的承靠面抵于对应侧的承靠棱上,中间的所述地线端子前端直接抵于所述腔体内壁上。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体至少一侧外壁上设有一^^扣凸起,对应该卡扣凸起的所述外壳体的至少一侧内壁上设有卡扣槽,所述内壳体插于所述外壳体内,并经所述卡扣凸起与所述卡扣槽卡接配合,所述卡扣凸起与所述卡扣槽构成所述卡接结构。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1.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经笼式弹簧安装固定于端子安装壳体内,与以往螺接安装的方式相比,安装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也降低了接线端子的组装难度;
[0017]2.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公端子的插接端呈片状,导电母端子的插套呈片状开口,插接端与接线端呈相互垂直设置,将插接端与接线端之间的方向进行扭曲,在同一个接线器内布置多个导电端子时,可以增加导电端子相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爬电距离,有效的增加了产品的电气性能,可以在保证产品电气性能的同时将产品的体积做得更小,增加适用场合,降低生产成本;
[0018]3.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公端子或导电母端子的插接端呈片状,与以往圆柱状的结构相比,无需车床加工,直接冲压即可,成本更低,加工更加方便;
[0019]4.本实用新型中在内壳体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卡扣凸起,在外壳体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卡扣槽与卡扣凸起配合,内壳体与外壳体通过卡扣凸起与卡扣槽卡接配合,与以往螺接安装的结构相比,连接器公端或母端的组装效率更高;
[0020]5.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通过设置于接线端子上的卡点与设置于内壳体上的卡槽卡接配合,与以往螺接结构,接线端子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0021]6.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插接于内壳体内,其底部通过接线端子的隔板槽与隔板限位,再通过承靠棱与承靠面限位,其顶部通过限位槽与凸起的配合,卡点与卡槽的卡接配合,完成对接线端子的安装限位,接线端子经多个限位,有效保证了接线端子安装的牢固性;
[0022]7.本实用新型中将地线端子设置于火线端子与零线端子之间,由于地线端子本身是不带电的,其有效增加了火线端子与零线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了安全性能;
[0023]8.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接线端子并排设置,并排设置的接线端子,通过相邻接线端子相互直接的承靠,有效提高接线端子安装的牢固性;
[0024]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接线端子并排设置,且接线端与插接端呈相互垂直设置,减小了连接器整体的体积,使其适用范围更广,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公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母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 ;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母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I ;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母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II ;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公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 ;
[00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公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I ;
[003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公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II ;
[0033]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接线公端子与接线母端子的插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电公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电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公端;2、母端;3、外壳体;4、内壳体;5、接线端子;6、端子安装壳体;7、导电公端子;8、导电母端子;9、笼式弹簧;10、插接端;11、接线端;12、过渡连接段;13、弧形折弯段;31、卡扣凸起;32、卡扣槽;33、凹槽;34、导向斜面;41、腔体;42、套壳;43、卡点;44、卡槽;45、承靠棱;46、承靠面;47、限位槽;48、凸起;49、隔板;401、隔板槽;51、地线端子;52、火线端子;53、零线端子;61、空腔;62、开口 ;63、导线连接孔;64、限位凸起;91、卡合端;92、连接端;93、卡口 ;101、第一插板;102、第二插板;103、折弯;104、插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8]实施例一:参见图1?11所示,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I及母端2,所述公端I或母端2分别包括外壳体3、内壳体4及设置于内壳体4内的3个接线端子5,所述内壳体4插接于所述外壳体3内,并经一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外壳体3内;所述接线端子5包括安装于公端I内的接线公端子及安装于母端2内的接线母端子,所述接线公端子包括端子安装壳体6及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壳体6内的导电公端子7,所述接线母端子包括端子安装壳体6及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壳体6内的导电母端子8,所述导电公端子7及导电母端子8分别经一笼式弹簧9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端子安装壳体6内。
[0039]参见图9?11所示,所述导电公端子7及导电母端子8分别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接端10及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11,所述插接端10与所述接线端11经过渡连接段12相连,所述插接端10呈片状,且所述插接端10与所述接线端11呈相互垂直设置。
[0040]参见图9所不,所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