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供对接连接器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2014年8月11日USB type-C标准协会公布了两种标准规格的插座连接器,两种USB插座连接器均可供对接连接器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其中一种插座连接器可竖直安装在电路板上,另一种插座连接器可卧式安装在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不同于协会标准的新架构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对接连接器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架构新颖。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并定义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一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对接舌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包围对接舌板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对接腔呈180度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以所述对接腔的中心点为一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以使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脚。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反插电连接器具有新的架构。
[0009]【【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1]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2]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13]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4]图5为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15]图6为图5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所述填充部被移除。
[0016]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遮蔽板的立体图。
[0017]图8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9]图10为图9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12为图1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遮蔽板的立体图。
[0022]图13为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4]图15为图14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架构的USB Type-C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安装面1000、2000、3000、4000设置的位置与USB Type-C协会公布的两种标准的规格不同,沿导电端子的排布方向上其安装面1000、2000、3000、4000设置在塑胶体的一侧。图1至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介绍该新架构的USB Type-C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
[0028]参图1至图图4,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组10及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10的遮蔽壳体3,所述端子模组10具有后端面、向前延伸并竖直设置的对接舌板12及设置于所述端子模组10 —侧的安装面1000,所述端子模组10包括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 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上述对接舌板12,所述对接舌板12的根部具有加厚的台阶部120,所述绝缘本体1定义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一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基部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设有上述安装面1000,所述对接舌板1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1与第二表面122,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裸露于对接舌板12第一、第二表面121、122的接触部201及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000的接脚202。所述遮蔽壳体3包围对接舌板12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20,所述对接腔20呈180度对称设置以使对接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由以上描述可知,所述对接舌板12垂直于所述安装面1000。
[0029]结合图7,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及若干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1的接触部201,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22的接触部201,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触部201以所述对接腔20的中心点为一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插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脚20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结合图8,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脚202沿前后方向(亦即对接方向)排成一排且为表面焊接型接脚,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脚202也沿前后方向排成一排且为表面焊接型接脚,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21相邻接脚202之间的间距L1相等,所述第二端子22相邻接脚202之间的间距L2相等,且第一端子21相邻接脚202之间的间距L1与第二端子22相邻接脚202之间的间距L2相等。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埋设在所述对接舌板12内的遮蔽板4,所述遮蔽板4位于两排第一、第二端子21、22之间且具有裸露于对接舌板12相对两侧的扣持侧缘401,所述扣持侧缘40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金属锁扣件相扣持。
[0030]所述导电端子2(即第一、第二端子21、22)大致呈L形且包括连接所述接触部201及接脚202的中间部203,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分别沿第一方向排成一排,沿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位于最内侧的一根端子及位于最外侧的一根端子,位于最内侧的一根端子最短,位于最外侧的一根端子最长,自最内侧的一根端子往最外侧的一根端子看,所述第一端子的长度逐渐增大,实际上,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的长度是相同的,长度不同的是第一端子21的中间部203,这种特别的端子结构正式由于本实用新型新架构的电连接器所决定的。所述遮蔽板4大致呈L形,该遮蔽板4不仅位于两排导电端子(21、22)的接触部201之间,也位于两排导电端子(21、22)的中间部203之间。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位于最外侧(即最长的那个端子)的接地端子211,所述接地端子211的头部搭接在所述遮蔽板4上,所述最外侧的接地端子211在其中间部203设有.。所述第一端子21的中间部203至少部分相对于接触部201向外侧拉开以增加与第二端子2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向外拉开的拉开部2031及未向外侧拉开的连接部2032,所述连接部2032连接所述接触部201与拉开部2031,所述连接部2032设置有上述第一搭接部2033,所述拉开部2031设置有上述第二搭接部2034,所述遮蔽板4设有与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搭接的两个凸片40,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与所述凸片40搭接后可以与遮蔽壳体3搭接,也可以不搭接,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收容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及所述凸片40的收容槽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与所述凸片40搭接后不与遮蔽壳体3搭接,所述第二端子22的结构与第一端子21的结构呈镜像对称设置,其最外侧的接地端子221的中间部203亦具有拉开部2031、连接部2032及第一搭接部2033与第二搭接部2034。
[0031 ]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遮蔽壳体3具有包围对接舌板12形成所述对接腔20的对接部31、遮覆在所述基部11的顶部及两侧的遮盖部32及遮覆在所述基部11后面的后盖33。所述对接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长侧边及连接长侧边的一对短侧边,所述一个长侧边设有向内延伸的弹性片311及向内凸出且位于弹性片311前后两侧的两个圆形的第一凸出部312,所述另一个长侧边设有向内凸出且呈长条形的第二凸出部313。所述遮盖部32的两侧在靠近后侧缘的部分设有向后贯穿所述遮盖部32的后侧缘的固定槽320,结合图1及图2,所述基部11设有收容在所述固定槽320内的固定块110,所述后盖33自所述遮盖部32的顶部后边缘向下弯折而形成,形成后的后盖33完全包覆住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所述后盖33在其两侧向前弯折形成遮覆在所述固定块110外侧的翼部331用于增加遮蔽效果,所述遮蔽壳体3向内冲压形成第一卡持片34,所述遮盖部32向外冲压形成第二卡持片35,所述第一卡持片34卡持固定在基部所设的第一卡持槽112内,所述后盖33在其两侧弯折形成设于所述遮盖部32两侧的固定部332,所述固定部332设有收容卡持所述第二卡持片35的第二卡持槽33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11呈上窄下宽的结构,其具有上基部112及较宽的下基部111,所述固定块110及第一卡持槽112设置于上基部112,所述遮蔽壳体3的遮盖部32在对应于较宽的下基部111的部分向外撕裂而遮覆在下基部111的外侧,所述遮盖部32向下进一步设有若干焊脚321用于将电连接器100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未标示)。所述后盖33对应于所述基部11的结构而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且所述后盖33的下侧缘与所述遮盖部32的下侧缘共面。
[0032]参图5及图6,所述端子模组10包括第一端子模组101、第二端子模组102、夹持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01、102之间的遮蔽板4及填充部103,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01、102相互组装在一起后注塑成型有填充部103。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1包括第一绝缘体1011及注塑成型在第一绝缘体1011的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模组102包括第二绝缘体1021及注塑成型在第二绝缘体1021的第二端子22,即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体1011与第二绝缘体1021。所述第一绝缘体1011具有较厚的第一基部(未标示)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0111,所述第二绝缘体1021具有较厚的第二基部(未标示)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10211。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01至少部分裸露于第一舌板10111的表面,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01至少部分裸露于第二舌板10211的表面,所述填充部103注塑成型在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内外而形成上述完整的对接舌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触部201完全裸露于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的表面,所述填充部103凸伸出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的前端,所述遮蔽板4的两侧缘及前侧缘裸露于填充部103的表面。所